著名長篇小說《無名的裘德》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這部小說中,女性阿拉貝拉與淑都有著“雙性同體”的特點,哈代也想借此表達出他對男女兩性關系的認識以及他的女權主義思想,但是在小說的結局里,男女主人公都走向了滅亡,這也是哈代女性觀存在矛盾的一個方面,即他既贊同女性意識的自我追求,但又懼怕這一力量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在小說《無名的裘德》里,哈代試著模糊了男女性別之間二元對立狀態,這是對傳統性別觀念的一種有力挑戰,該小說儼然已經成為他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接下來,筆者就從女性主義“雙性同體”的視角來探討文學作品《無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一、女性身體中的男性特質
在傳統父權制思想的影響下,社會規范已經為男女兩性的社會性別特征規定了理想化的范式,即男性社會性別特征就要表現出力量、勇敢、主動、強硬等這樣比較陽剛的一面,而在女性社會性別特征的塑造過程中,社會則要求她們溫柔、順從、矜持、害羞等這些比較陰柔的一面。當然,這個男女兩性關系在社會中的地位有著緊密的關系,男性在社會中的主導權決定了女性要從屬于男性,成為男性的附屬物,甚至財產,這是對男性性別集體自尊的一種維護和夸大。因為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這種人類社會的男女社會性別特征被表現得很明顯,因此英雄拯救美女、騎士拯救愛情的故事就成為男女兩性文學中常見的主題。然而,在哈代《無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從一開始就被作者安排在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上,并且作者在對童年淑的刻畫中就有意識地模糊了她身上的兩性性別特征。例如,在小說中,童年時期的淑經常會被說成是個“野丫頭”,男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她也經常去做,如池塘溜冰這種被認為是男孩子的活動,她也會一個人加入其中,有時候她在和男孩子玩耍的時候,她若被看作是女孩就會覺得這些男孩子對她不禮貌。
從女主人公淑的身上,人們還能發現在社會性別特征中規定了的男性性別特征的存在,這就是“力量”。在淑的人物刻畫上,哈代雖然賦予了淑完美的女性生理特征,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漂亮的容貌等,但是還為她保留了驚人的力量,她可以很輕松地就將兩尊很大的石膏像搬來搬去,顯然這并不符合社會規范中定義的傳統女性形象。與此同時,哈代還在小說中塑造了另一個有著驚人力量的女性角色,這就是阿拉貝拉,作者在描寫她的時候,這樣寫道,“一個結實健壯、味道知足的雌性動物”“結實得像大理石一樣”。為了在作品中凸顯哈代對于性別模糊的這一思想,其在對男主人公進行塑造的過程中,則是將其刻畫成一個單薄、虛弱而又秀氣的男性。
二、女性主導的兩性關系
法國著名作家、存在主義和女權主義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經典女性主義著作《第二性》就對男性與女性的生理特征和社會性別特征有著詳細的論述,其中她就曾批判所謂美麗的女性要有被動與沉靜的品質,而這都是為了滿足和激起男性群體的欲望。而波伏娃所批判的這種思想反映在文學作品上則比比皆是,男性的主動與主導性在文學作品的描寫中得到了詳細的刻畫,而女性永遠都是被約束在那個沉靜而又被動的小圈子里。但是,哈代的《無名的裘德》將這種文學人物形象塑造的傳統打破,在刻畫男主人公裘德時,哈代雖然賦予了其男性的身軀,卻沒能讓其在男性特質方面培養出符合社會期望的目標,缺乏主見、懦弱無能等都是其典型的性格特征,最終在事業和愛情的雙重壓力下陷入絕望。
與此相反,哈代在對女工人公淑的塑造過程中,則反叛了傳統的男女地位關系,而賦予了淑主導的權利。而淑與裘德的這種結合正好實現了對現實的極大諷刺,當裘德喜歡上淑之后,自己受到淑的很大影響,淑的反宗教意識甚至動搖了他做牧師的理想。在故事情節的設定上,淑成為裘德的情感依托和人生依靠,并且成為裘德精神上的支柱,傳統文學作品中的“英雄救美模式”成為“美人救英雄的模式”。于是,淑憑借著自身的聰明與果敢給了裘德極大的精神鼓勵和支持,終于幫助裘德從精神萎靡中解脫出來,她成為裘德立身處世的救星,也是裘德難以企及的理想化身。其實,淑在上大學的時候和一個男性像男人一樣在一起生活過幾年,可是最終這個男性因為始終得不到淑的愛郁郁而終。從哈代的小說《無名的裘德》關于裘德和淑愛情關系的設定中,讀者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淑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她一直主導著愛情走向,并成為傳統男女關系中的那個主動者和保護者。
而通過分析哈代塑造的另一個人物形象阿拉貝拉,人們也可以看出來作者在這部小說中對女性形象的態度。阿拉貝拉和淑一樣也被賦予了一種強大的主動性和主導性,例如,當她第一次看到裘德的時候,就把他當成了自己想要捕獲的獵物,所以裘德也會感到仿佛有一個強有力的臂膀在挾持住他一樣。但是,在裘德和阿拉貝拉結婚之后,阿拉貝拉拋棄了他,自己遠走高飛到澳大利亞,后來她又耍手段將裘德騙回來和她復婚,即使是在裘德臨終的時候,他也想求阿拉貝拉像殺豬一樣結束了他,希望她不要再折磨他。
在哈代塑造的這類兩性關系中,女性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也是哈代希望男女兩性關系平等的心理寫照,但是最終他還是為這兩個主人公設定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這反映了哈代思想的不徹底性,一方面,他渴望為女性發聲,希望女性能在社會中獲得和男性一樣多的合法權利和地位,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模糊了男女兩性在社會性別特征上的差異;另一方面,他在小說創作的過程中首先明確了男女兩性的差異,這種有意識地明確實際上顯示出他在性別模糊方面的不徹底性,還停留在傳統意識觀念的兩性性別模式中,同時也是哈代在女性力量壯大后恐懼的表現。
三、結語
在長篇小說《無名的裘德》中,哈代塑造了一個女性化的男性角色裘德,也塑造了兩個男性化的女性角色淑和阿拉貝拉,但是由于哈代受到當時社會中女性主義思潮與主流社會意識思想的影響,其在小說人物的塑造中也將這種思想投射進去。首先,哈代同情女性的困境,愿意為她們發聲,但與此同時他的這個聲音還是在主流意識規定下的兩性關系中發出的,他對性別的模糊是以先確立男女社會性別的區分為前提的。于是,《無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并沒有真正實現兩性性別特質的和諧融合,而是一種存在于女性生理身體上的男性特質對女性特質的壓制,作者在對此進行處理之前,就將二者放在了明確區分的對立面,所以其在塑造的過程中就著重強調淑和阿拉貝拉身上的男性特質,實質上,拋棄生理性別因素,她們完全就是男人。而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他始終未能逃出男女兩性的框架,而他塑造的女人實際上就是一個“男人”,這種對淑和阿拉貝拉的描寫最終也變成了對男人社會性別特征的肯定。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作者簡介:劉俊(1981-),女,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