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

胡梅爾的作品包括彌撒、歌劇、舞劇、清唱劇、奏鳴曲、幻想曲、變奏曲、回旋曲、協奏曲及室內樂等,這顯示他透徹地掌握了作曲技術。1803年12月創作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一、胡梅爾和《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簡介
胡梅爾于1778年生于帕雷斯堡,是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1837年在魏馬去世,被稱為近代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一。胡梅爾早期受莫扎特指導,曾經住在莫扎特家,是他的入室弟子。胡梅爾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德國、荷蘭、英國巡回演出,在英國時又跟鋼琴名師克萊門蒂學習一年,回到維也納時尚不滿15歲。胡梅爾的音樂風格精致典雅,富有裝飾性,有多樣的半音變化,曲調比較豐富,對浪漫派音樂家肖邦、李斯特等人都有影響。研究古典音樂技法時,胡梅爾的音樂作品可以提供很典型的范例。胡梅爾處于古典邁向浪漫主義的時代,雖然他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但是他的大篇幅旋律發展和巧妙的變化音運用也影響了之后的浪漫主義音樂家。
維也納宮廷樂隊首席小號凡丁格發明了指鍵小號,而胡梅爾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就是為其創作的作品之一。凡丁格最早設計的小號像薩克斯指鍵,不僅僅可以吹奏單音,就連半音的多音變化也可以在不同的曲子風格中展現出來。眾所周知,海頓創作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也是利用凡丁格創作的小號演奏,此曲無論是在演奏上還是作曲上都極為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因此,1803年12月,胡梅爾也創作了《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二、利用悠風號演奏《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的方法
第一樂章悠風號響起后以長音為主,突顯出悠風號上低音的音色特征,給人以舒緩、安逸、美妙的感覺,又能夠讓聽眾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仿佛身臨其境。正是因為第一樂章運用顫音,音樂才具有如此獨特的魅力,曲子的第44小節和第54小節連續多次運用顫音,集中運用在全音符和二分音符上,使得整個第一章顯得尤為美妙。第一部分為奏鳴曲式,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三個部分,是比較歡快的開段樂章,尤其跟顫音長音的完美結合使得第一樂章尤為突出。
第二章一上來運用高音聲部的長音,把音樂主題推向高潮。第二段為歌唱性的行板樂章,以抒情為主,在聽覺上給人舒適、安靜的感覺,與第一章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形式也不如第一樂章嚴格,使人精神上更放松,第一段(1~28小節)開始是降a小調,結束時是關系大調,轉入下一段時主音為降A大調。第二段為連接段,為第三章悠風號開頭的獨奏做準備,第二章和第三章之間用回旋曲式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第三章回旋曲式主題出現了三次,要求悠風號在吹奏過程中節奏明快,第三樂章演奏風格以生動活潑為主,使樂器演奏生動靈活,給人一種喜悅之情,讓人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演奏,因此要求曲式分配上采用回旋曲式來強調主題。
悠風號在演奏技巧方面主要注意吹奏時的口型、氣息運用、音準以及連音吐音的變化。本首協奏曲的演奏技巧主要體現在節奏控制、強弱氣息變化以及吐音中軟吐和硬吐的區別。平時,演奏者就要加強基本功練習和技術性練習,多學習視唱練耳,提高聽音水平,降低吹奏時的音準誤差。演奏前要進行準確的校音,演奏者要有良好的演奏心態,必須準確運用演奏技巧。
三、《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各個樂章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主要考驗演奏者對音樂的控制和演奏技術,這一樂章出現了很多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顫音,顫音主要是唇顫和指顫。演奏者必須靈活處理這一方面的技術問題,合理運用氣息,做好音樂控制,從而完整地演奏好第一樂章。
十六分音符、顫音、高音、低音及其轉換,長音中的高音、弱音控制,對嘴型、氣息有很高的要求。演奏者要掌握熟練的基本功,平時要加強呼氣法的練習,呼出的氣息必須是熱的,而且不能間斷。
演奏悠風號時,無論是低音還是高音,都要求嘴部肌肉和氣息靈活轉換。在氣息和嘴部肌肉轉換的過程中,氣息有所間斷,嘴部肌肉過于松弛或者過于緊張,都不利于高低音的演奏。在胡梅爾創作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中,高低音變換很明顯。另外,演奏者要做好吐音練習,吐音一共分為三種,即單吐、雙吐和三吐。本首協奏曲的第一章主要運用單吐里面的硬吐、軟吐,硬吐需要舌頭有力量,比較快速地用舌頭尖輕點上門牙的牙齦部分。因為每個人牙齒不同,嘴型不同,吹出來的音色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首要前提是嘴部肌肉不能變化,嘴唇之間的距離、接觸面積不能變化,這是單音的硬吐。多音的硬吐要求嘴部肌肉準確、靈活地控制氣口和音準。
如果嘴部肌肉和氣息控制不好,不能做到嘴部肌肉與呼吸并用,就吹不出高音,音色也非常難聽。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音準,用最輕、最柔、最飽滿的口腔和胸腔里的熱氣去吹奏。
(二)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整體在一種緩慢的音樂下進行。對于開頭的長音、顫音以及tr(舌頭發出的顫音),演奏者要充分運用氣息,把握好節奏內的每一個音,時值長短一致,演奏出那種浪漫、優美的音樂感覺。
在演奏本章樂曲時,人們經常出現氣息不足、音準不好等問題。吹奏時,上方音和下方音的打法不同,音樂風格也就完全不同。第二樂章以原來的長音為基礎,tr是往本音上方小二度的音上轉換,因此平時應該加大這方面的練習,多用節拍器,開始一定要跟著節拍器練習。在曲子中,tr一般先慢后快,先弱后強,在做減慢時,應該注意音頭變化,嘴部肌肉應該做好高低音變換的調節。
(三)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主要是吐音吹奏、快速短吐,三連音節奏要穩定,手指要靈活,靈活運用雙吐、三吐。演奏者需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短時間內用雙吐、三吐吹出高低音的快速變化,速度要快,雙吐、三吐對音準和清晰度的把控是重中之重。
第三樂章多次出現吐音,速度要快,要求演奏者的指法和吐音音頭強弱變化能完整地表達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雙吐要清晰,速度要快,吐音的長短要一致,保證每個音不變,每個音頭干凈,給人清脆、麻利的感覺,突出歡快活潑的音樂風格。雙吐時,嘴巴發出的聲音是“tu ku”,此時舌頭保持不動,迅速且清晰地發出這個音,找到合適的吐音位置,保持舌頭不動,氣息跟上,只靠嘴部肌肉帶動嘴型的變化,氣息跟舌頭默契配合,突出的兩個音大小一樣,力度相同。演奏這首協奏曲時,吐音速度要快,前八后十六節奏中運用三吐。練習時,“tu tu ku”第一個音頭要清楚,后面帶著一個雙吐。在平時練習中,前八后十六運用了三吐,所以節奏節拍不好把握。技巧和音樂背景相結合后,古典音樂風格在整個樂段中更為突出,該樂章也是整首曲子的核心,以音樂特有的方式來組成結構旋律。
四、結語
通過賞析胡梅爾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筆者深入了解了每一樂章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對古典音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表演古典音樂時,演奏者就應該延續古典主義風格,講究結構感,體現古典主義時期莊重與高貴的音樂風格。
(延邊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