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采風 任文波
摘要: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政策帶動下,古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時期。國門打開,商貿合作,文化交流,資源共享。在這個政策帶動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游業也將迎來新的歷史時期,旅游企業將面臨國際合作,為各國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擔當使者,但是旅游升溫背后的隱憂也將逐漸顯露。本文主要探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升溫背后的隱憂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家;旅游;隱憂;探析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沿線國家將迎來經濟發展的新時期,與此同時,經濟的互助將給旅游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在旅游升溫的背后也帶來了很多隱憂。
一、“一帶一路”的基本內涵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倡議,同年10月3日,習主席訪問印尼時,提出了各國應當齊心協力的建設一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暢想。
21世紀的“一帶”涵蓋東南亞、東北亞經濟區域,并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耙宦贰睆暮I下撏▉啔W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是中國與沿途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是各國一同投資、建設、合作的橋梁,因此有著重要意義。
二、“一帶一路”對旅游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拉動旅游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的啟動,將促進地區經濟合作和經貿發展,帶動大量相關產業的出現,為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契機。旅游業的發展,會帶來相應的旅游乘數效應,從而刺激消費,增加投資,提供就業機會。旅游的頻繁往來也會促進國際間貨幣的流通,從而增加政府的財稅收入。
(二)促進旅游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給旅游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方式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如使節的互訪、會晤研討、新聞交流、藝文展演、技藝觀摩等。通過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為更廣泛的國民之間的互訪創造便利。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業讓沿線國家的合作關系更牢固,更有力促進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傳播。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升溫背后的隱憂
(一)區域合作時旅游法規適用的局限性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但由于國際上還沒有貼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制定適合“一帶一路”各國國情、并為合作雙方一致認同的旅游法律法規是開展國際旅游交流與合作的前提。目前,我國的旅游法在國際合作范圍內還不夠寬、涉及面還不夠廣,這就需要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同時,進一步尋找可為空間,制定一部各個國家都可以接受,平等公正,可以切身保護各國旅游者的法律。
(二)沿線國家民俗文化欠缺挖掘和整理
首先,要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特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里面有全球大部分的宗教類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總人口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占總人口的 80%,其中穆斯林、基督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其他宗教信仰人口數之比大致為 16:14:10:5:5。因此,宗教文化必須得到高度的重視。其次,要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社會風氣和民俗風情。不同的國家由歷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社會風氣和民俗風情。像土耳其的割禮和新加坡要求客人脫鞋,進寺廟也要脫鞋。這些風氣和風情我們要去了解和整理,這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
(三)旅游熱背后國際導游和領隊人員緊缺
在旅游熱的帶動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游業的總體規模將不斷擴大,旅游企業面臨一個快速增長期,此時,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從業人員的緊缺。首先就是旅游代理商、國際導游人員、國際領隊及旅游交通和旅游飯店的從業者。
導游分為中文導游和外語導游。他們其主要工作是為游客講解山水之美包括其背景等,解決旅途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和游客的疑問,并安排游客食、宿、行等方面提供幫助?!耙粠б宦贰弊钊钡氖橇私飧鲊L土人情的外語導游。
領隊,一般是指戶外自助游帶領隊伍的人統稱。一般安排游客的游玩路線,出發行程時間,組織大家集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和幫助游客,在游程中與各個方面的安排和聯系。一般領隊都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導游,而且要熟悉旅游目的地國家的語言,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景點分布、飲食習俗等。
“一帶一路”是面向世界的,所以涉及的語言種類方面較多,而國內大多是中文,導致國際專業導游嚴重缺失。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涉及的語言高達53種,大多國家只有一種官方語言。其中大多是歐語,阿拉伯語最多有13個。由此可以看出眾多國家的語言種類的雜多,而我國面對這些國家的旅游專業方面的人才急缺,迅速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培養適合產業發展新需求的國際旅游人才,建設世界旅游強國非常重要。
四、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升溫背后隱憂的個人淺見
(一)有針對性地加強旅游立法
直到2013年,我國才頒布了第一部《旅游法》,據統計,只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旅游法律。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升溫,制訂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坐標體系的旅游法規已經刻不容緩。
首先,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相關立法與執法,在立法內容上要以我國《憲法》為綱,同時大力引入締約國較多的國際旅游規章的相關規定,制定出一部能夠最大限度地適用于更多客源國的法律。
其次,對于國際客源的求償問題,要在中外共同的法律框架下解決,對于糾紛,要充分考慮國際客源在我國旅游時無法長期留滯以維權的現實性難處。所以我們需要和各國推出一部國際性的法律,從而保障我國出國旅游人員切身利益。這既是為我國旅游爭取潛在口碑與“回頭客”的積極舉措,也是對我國進一步旅游立法的鞭策。
(二)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的保護
首先,成立文化產業合作領導小組,定期舉辦小組會議,共同商討文化產業合作的模式、合作的領域與內容及合作機制等,簽訂《文化產業合作協議》,明確合作方的權利和義務,為規范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推動沿線各國文化產業合作進入新時代。
其次,設立文化產業合作基金。通過設立文化產業合作基金,鼓勵沿線各國企業積極參與文化產業合作。通過這些領域的合作深化各國文化交流,拓寬文化視野,豐富文化生活。也可通過成為一個文化旅游城專門面向沿線的國家,深度挖掘我們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實現文化繁榮。
(三)旅游職業教育要及時轉型
目前我國旅游教育培訓的規模正逐步擴大,但是依然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發展的需求。我國的本科院校開設小語種專業的本來不多,部分學生自己都感覺學習這個專業只為畢業證而學的,大多數出來就是去做翻譯,很少有做導游和領隊的。而職業院校是導游培養的主陣地,但外語方面基本都是英語,很少有直接培養小語種導游的院校。但眾所周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官方語言都不是英語,我們的導游不會講對應的語言,這對我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之間的互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們急需要培養出這樣的人才。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合作辦學是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產物,也是旅游職業教育轉型的必然選擇。合作辦學的前提是雙方國家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相互欣賞和認同?!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教育普遍相對滯后,這給教育相對發達的中國帶來很好的合作契機。通過前期的訪問學者互派,可以對雙方合作意向做一個全面了解。之后可以開展聯合辦學,互派留學生,課程資源共享,加快各國高校學歷、學位互認的進程,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鼓勵我國優秀專家、學者、教師出國訪學、任教,吸收借鑒沿線一些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傳播中國的經典文化。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以及鄰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當前最受關注的旅游業,代表了高端的服務行業體系,“一帶一路”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拉動作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業讓旅游者在了解我們文化時也帶來外來文化的交流,旅游讓遺忘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得到開發和恢復,同時也要注重“一帶一路”轉型人才的培養為旅游業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昌耀,厲新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外旅游投資[J].旅游學刊,2017(05)
[2]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導游基礎知識》3講[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08-01.
[3]林雪.“一帶一路”倡議與旅游業的互動關系[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11)
作者簡介:
周采風(1966.4- ?),女,漢族,遼寧海城人,本科,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市場開發;
任文波(1968.3- ?),女,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學、語言學和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