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華 胡國信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癌臨床診斷中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 30例接受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30例肝癌患者作為實驗組, 檢測并對比兩組異常凝血酶原、鐵蛋白、甲胎蛋白、血清糖類抗原199檢測陽性率以及聯合檢測陽性率。結果 實驗組異常凝血酶原檢測陽性率為36.67%、鐵蛋白檢測陽性率為23.33%、甲胎蛋白檢測陽性率為30.00%、血清糖類抗原199檢測陽性率為33.33%、聯合檢測陽性率為63.33%, 均高于對照組的0、0、0、0、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且實驗組聯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單一檢測,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癌臨床診斷中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的應用價值顯著, 遠遠超過單項腫瘤標志物在診斷并鑒別肝癌與肝臟良性腫瘤中的效果, 臨床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 肝癌;臨床診斷;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應用價值
肝癌屬于惡性腫瘤, 臨床病死率較高, 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早期診斷與治療的作用, 以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其中,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直接形成亦或是宿主刺激腫瘤反應形成, 能夠對腫瘤發生與發展予以真實反映。為此, 深入研究并探討特異性與敏感性較強的腫瘤標志物與診斷方式十分有必要。為進一步探討肝癌臨床診斷中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的應用價值, 以下展開臨床診斷觀察與分析, 以期為肝癌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來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30例受檢者作為對照組, 30例肝癌患者作為實驗組。實驗組男15例, 女15例;年齡最大74歲, 最小35歲, 平均年齡(42.34±11.21)歲。對照組男18例, 女12例;年齡最大75歲, 最小33歲, 平均年齡(42.22±11.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33歲;②接受健康體檢;③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病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病;②肝腎功能障礙;③不同意本次研究。
1. 3 診斷方法 兩組受試者禁食6~8 h, 并在第2天清晨, 在空腹狀態下抽取4 ml靜脈血, 顛倒均勻混合, 以2500轉/min 的速度進行5 min離心操作, 將血清分離出來并檢測[2]。對雅培i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加以運用, 對兩組受試者血清癌胚抗原與甲胎蛋白進行檢測。在試驗過程中, 試劑選擇雅培配套的化學發光試劑, 且定標物是國外原裝試劑, 確保線性范圍可控。根據試劑盒的說明書要求開展試驗, 癌胚抗原腫瘤標志物的參考范圍<3.4 ng/ml, 甲胎蛋白腫瘤標志物的參考范圍<5.6 IU/ml。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異常凝血酶原、鐵蛋白、甲胎蛋白、血清糖類抗原199檢測陽性率以及聯合檢測陽性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異常凝血酶原檢測陽性率為36.67%、鐵蛋白檢測陽性率為23.33%、甲胎蛋白檢測陽性率為30.00%、血清糖類抗原199檢測陽性率為33.33%、聯合檢測陽性率為63.33%, 均高于對照組的0、0、0、0、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聯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單一檢測,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早期診斷肝癌的準確率不高, 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進入肝癌晚期, 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3]。為此, 必須及早發現并治療, 才能夠使肝癌患者的病死率下降。在長期臨床實踐中了解到, 大多數良性腫瘤與良性疾病的血清以及體液所含腫瘤標志物的濃度會呈現增長趨勢, 所以臨床診斷的難度會增加[4]。伴隨實驗方法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可以客觀地評價并分析腫瘤標志物應用的價值, 在診斷與鑒別肝臟疾病方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其中, 甲胎蛋白也是原發性肝癌特異性診斷效果最理想的腫瘤標志物。在臨床研究方面, 血清甲胎蛋白的濃度和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腫瘤大小存在較大的相關性, 且此檢查方法的敏感性遠遠高于同位素掃描、B型超聲波以及血液生化測定[5]。選擇使用瓊脂擴散方法的檢測結果是1~3 mg/L, 而檢測陽性率在75%左右。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發現, 肝癌患者單一檢測的甲胎蛋白陽性率低于和其他指標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由此可見, 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比單一檢測甲胎蛋白效果更理想, 且陽性率也明顯提高。
血清糖類抗原199是胃腸道中較為常見的腫瘤相關抗原, 在良惡性肝腫瘤檢測中發揮輔助性作用, 能夠和其他標志物相互聯合, 作為肝癌腫瘤標志物[6]。將血清糖類抗原199與甲胎蛋白聯合應用檢測, 能夠使臨床檢測的靈敏度提高, 且漏診幾率下降。根據相應的報道結果發現, 甲胎蛋白顯示為陰性的肝癌患者, 選擇使用血清糖類抗原199檢測, 具有理想的臨床價值[7-9]。
因為肝癌的病理特征多樣性顯著, 且致病機制相對復雜, 所以針對類型不同的腫瘤, 也應當選擇諸多腫瘤標志物聯合應用并實施檢測, 只有這樣, 才能夠為肝癌患者早期的篩查與病情跟蹤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最重要的是能夠不斷優化診斷肝癌準確幾率。若單獨使用甲胎蛋白的檢測方法診斷肝癌, 局限性較為明顯, 因為有30%~40%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數值也在正常范圍之內。與此同時, 如果患者的甲胎蛋白檢測結果提高, 很難和肝硬化與肝炎等相關活動期實施鑒別[10, 11]。 由此可見, 各個單項腫瘤標志物的應用都存在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要想提高診斷肝癌的準確率, 有必要實現不同單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使用, 增強診斷質量與效果, 進一步推動臨床診斷工作的進步。
綜上所述, 單項腫瘤標志物在診斷并鑒別肝癌與肝臟良性腫瘤中的效果并不可觀, 需合理地聯合應用多種腫瘤標志物, 才能夠保證肝癌診斷陽性率提高, 優化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促進肝癌診斷工作的開展, 盡早采取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 雷振, 張偉, 趙磊, 等. 肝癌臨床診斷中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15):2182-2184.
[2] 馬金勇. 肝癌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CT掃描聯合診斷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 14(5):89-91, 99.
[3] 焦彥華, 尹婷婷, 郭利苓, 等. 腫瘤標志物和生化指標在消化道腫瘤轉移中的臨床意義. 北方藥學, 2015(9):118-119.
[4] 劉彬, 宮鳳玲, 孫川, 等. CT掃描聯合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在肝癌患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觀察.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4):379.
[5] 董富敏, 馮桂梅, 鐘麗勤, 等. 甲胎蛋白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測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的診斷效果.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7, 30(12): 1755-1757.
[6] 柯昌征, 王傳敏, 康健, 等. AFP、CA19-9、SF、AFU聯合肝臟MRI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效能分析.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8, 25(5):684-688.
[7] 肖作漢, 孟岡, 王立志. 血清4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實用癌癥雜志, 2015(3):345-347.
[8] 馬暉. 血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 醫藥前沿, 2015(16):157.
[9] 李慶, 梅浩硯. 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34):4418-4419.
[10] 康從利, 徐日, 徐風亮,等. 血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動態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4, 26(8):531- 534.
[11] 魏小勤. 血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4):8779.
[收稿日期: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