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順

青島東部風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飽含戰略性、前瞻性和系統性觀點,是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的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這一論述科學詮釋了海洋強國建設的基本內涵,形成了海洋強國建設的理論基礎。
關心海洋,增強全民海洋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面向海洋則興、放棄海洋則衰。”關心海洋就要牢固樹立陸海統籌的海洋國土意識、依海富國的海洋經濟意識、與海為善的海洋生態意識、守海有責的海洋權益意識、和諧包容的海洋合作意識,將具有感召力和認同感的海洋觀深植于全體國民尤其是各級決策者的意識之中,推動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共識、環境氛圍、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并激發行動自覺,凝聚起建設海洋強國的磅礴力量。
認識海洋,走以海強國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也明顯上升。”這一論述根本改變了“重陸輕海”的傳統觀念,全面超越了“就海洋論海洋”的固有思維,形成了陸海一體國土觀。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海洋事務納入國家發展全局,堅定不移地走向海洋,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
經略海洋,建設海洋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充分認識到我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建設海洋強國不僅要立足于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更要著眼于分布全球的廣泛多元的海洋權益;充分認識到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要加快構建現代化海洋經濟體系;充分認識到海洋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維護好海洋生態系統的完整和健康;充分認識到海洋競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競爭,掌握了先進的海洋科技就是控制了海洋發展的主動權;充分認識到海洋安全的復雜形勢,要統籌維穩和維權兩個大局,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緊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期的世界格局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準確定位了海洋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突出傳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體現現實性和前瞻性的銜接,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現階段的基本國情。
與時俱進,作出加快海洋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我國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形態和兩頭在海的開放型經濟格局日益深化,海洋在國家“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準確研判海洋強國的建設階段和發展基礎,適時作出加快海洋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翻開了海洋強國建設的時代篇章。
破局而立,開創海洋事業全面發展的嶄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的科學論斷,并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全面改革海洋管理體制,整合優化海洋執法隊伍,下大力氣發展海洋經濟,加強南海島礁建設,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標志的戰略舉措,為海洋事業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球視野,勇擔構建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直面全球海洋挑戰,聚焦海洋領域人類發展最大公約數,將海洋外交納入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和新型國際關系構建,通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藍色伙伴關系,積極推進多領域全方位海洋國際合作,承擔了與我國國力相適應、國情相適宜的國際責任和義務,體現了東方智慧,彰顯了國際胸懷,為推動構建全球海洋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海洋事業發展迎來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必須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實踐全面落實到海洋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樹立中國特色海權思維,統籌維護海權與海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絕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我們要通過加強合作,“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因此,中國的海洋強國建設,絕不是追求和形成新的海洋霸權,中國海洋利益拓展不是排他或零和游戲,而是堅持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不斷尋求和擴大利益共同體,共享海洋發展帶來的成果,讓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要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準備,維護自身海洋安全和合法權益。
建立現代海洋經濟體系,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海洋經濟是陸海一體化經濟”的理念,堅持陸海統籌,因地制宜、因海制宜,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增強陸域經濟和海域經濟的聯動發展,促進陸海生產要素優化組合,拓展發展空間,激發發展活力。以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技術為突破口,著力培育壯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使海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增強海洋創新引領力,構建科技興海支撐格局。建設海洋強國必須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要緊密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培養海洋專門人才,營造良好的海洋研發環境,牢牢牽住海洋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這個“牛鼻子”,努力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斷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樹立新型海洋生態文明觀,促進海洋綠色可持續發展。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海洋,沒有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就不可能建成海洋強國。要提高海洋在國家宏觀調控與決策管理中的地位,加快海洋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完善海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海洋空間的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構筑陸海協調、人海和諧的海洋空間開發格局。堅持生態優先,轉變發展思路,正確處理海洋開發利用與海洋保護之間的關系,踐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守住“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全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銀行”。
深入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共建和平合作共贏之海。建設海洋強國承載著全球海洋共同發展的責任,要將深入參與全球海洋治理作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途徑,著力增強國際海洋規則制定能力、議題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加強與周邊國家海洋合作,增進政治互信和經貿聯系,打造區域海洋公共服務產品,構建和平安寧、合作共贏的周邊海洋秩序,讓全球海洋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