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溢梅
[提要] 閩臺經貿合作對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動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形勢下,閩臺經貿關系發展也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結合當前閩臺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應從積極開辟合作新路徑、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和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推動閩臺經貿合作深入發展。
關鍵詞:閩臺經貿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3日
福建作為最早開展對臺貿易的省份,一直走在對臺經貿合作的前列。2013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東盟成員國時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這一構想致力于深化地區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全球經濟的共同發展。2015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在新形勢下,福建對外經貿迎來發展新機遇。這也將進一步推動閩臺經貿合作的深化。
一、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背景
(一)閩臺經貿合作的必然性
1、閩臺經貿合作具有區位優勢。首先,閩臺兩岸經貿合作坐享“地利之便”。全面實現“小三通”后,閩臺來往更加便捷;其次,閩臺兩岸文化淵源深厚。相同的文化歸屬能夠增進兩岸人文交流,從而推進兩岸經貿交流;最后,通過海西經濟區,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福建可向臺灣地區轉移剩余勞動力。臺灣地區可通過在福建進行投資,擴大市場規模。同時,閩臺企業還可以相互學習,推動兩岸企業創新升級,提高經濟效益。
2、閩臺經貿合作具有政策優勢。福建享有“先試先行”的對臺政策,如設立臺商投資區、農業合作試驗區、增建免稅區等。同時,國家還頒布一系列的文件,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推動閩臺經貿往來。這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為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戰略性。就國際環境而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西方國家主導的“逆全球化”嚴重阻礙全球化進程。為避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倡導并帶頭建設“21世紀絲綢之路”。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東亞與西歐,輻射沿線40多個國家,對于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增強國家經濟合作、共享經濟發展紅利有著重大意義。
就國內形勢而言,經濟新常態下,福建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昂=z”的提出為福建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福建應把握機遇,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對臺貿易,提高區域開放水平,共建繁榮的海西經濟區。受“反服貿”運動影響,臺灣地區經濟發展受挫,為復蘇自身經濟,發展對閩經貿合作勢在必行。
二、閩臺經貿合作現狀
(一)閩臺貿易規?;厣瑢ε_貿易逆差縮小。閩臺經貿合作呈如下特點:第一,閩臺貿易規模回升。2014~2016年,受 “反服貿”運動影響,閩臺貿易規?;芈洹砂顿Q易總額逐年遞減,同比減少4.2%、9.2%、11%。2016~2018年,閩臺經濟形勢好轉,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8.5%、1.5%,閩臺貿易規?;厣?第二,福建對臺出口貿易規模擴大,對臺貿易逆差縮小。福建對臺出口貿易逐年攀升。2013~2018年,對臺出口貿易共增15.27億美元。同時,福建對臺貿易逆差有所縮小。長期來看,2013~2018年,除個別年份,福建對臺貿易逆差同比減少均在20%~30%之間,呈現負增長;短期來看,2018年對臺貿易逆差同比收窄19.27%。
(二)福建省吸引臺資能力有所下降,臺商投資重心轉移。臺商投資是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關鍵。2011~2016年,臺商在閩投資項目逐年增加,在2015年實現了翻倍增長。2017年,臺商在閩投資項目共1,074個,同比減少23.72%,福建對臺資吸引力下降。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廣東臺資占比32.71%;江蘇與上海次之,分別為20.1%和12.46%。福建與浙江占比基本穩定在5%左右。福建工業化起步晚,產業基礎薄弱,難以滿足臺灣地區發展高端制造業的需求。而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工業基礎雄厚,經濟實力強勁,內銷市場龐大。臺商投資重心向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轉移。
三、“海絲”背景下深化閩臺經貿合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挑戰
1、兩岸關系存在不確定性。兩岸關系的不確定性會阻礙“海絲”政策的有效實施。臺灣地區對加強與大陸經貿合作存在矛盾心理。近年來,臺灣地區經濟受挫。其亟須投身“海絲”建設,振興經濟,避免被“邊緣化”。但臺灣地區對于以何種身份投身到“海絲”的建設存在爭議。民進黨對于閩臺區域經濟一體化存排斥心理,閩臺關系遲遲未有新突破。加之“臺獨”勢力懸而未決,“海絲”難以充分促進閩臺經貿合作。
此外,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 “一帶一路”存在質疑。它們認為中國試圖與其分庭抗禮,威脅其原有的大國地位,損害其既得利益。因此,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實行橫加干預。若臺灣地區受其牽制阻撓,“海絲”實施難度將增大。
2、閩臺產業整合與對接難度大?!昂=z”背景下,閩臺產業合作進一步加強。但是,閩臺當前正處于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位置。臺灣地區以發展服務業以及現代化農業為主,而福建省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農業現代化水平低。因此,閩臺產業合作仍以低端制造業為主,尚未形成良好的城市互動以及實現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產業方面對接。閩臺產業發展水平方面的差距將加大產業整合對接的難度,制約閩臺經貿合作。
(二)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的機遇
1、閩臺經貿合作領域拓寬。“海絲”背景下,閩臺經貿合作的領域大大拓寬。如大力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通過平潭綜合實驗園區發展閩臺觀光旅游業;通過廈門特區建設兩岸金融與貿易中心,加強在金融領域的聯系等;同時,通過海洋開發與合作,發展第一產業。充分利用靠海優勢,加強在產品深加工、海洋食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建設水產品出口基地,共同開拓海洋產業價值鏈等。閩臺經貿合作領域的拓寬,能夠推動閩臺經貿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開創閩臺經貿合作新格局。
2、加快兩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步伐。“海絲”推動了兩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首先,通過建設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開展高新技術研究,實現高新技術與市場需求、資源有效對接,催生產業新業態,為閩臺經貿合作服務;其次,加強閩臺高校間的對接,鼓勵臺灣地區學者、教授來閩開展講座、科研教學,推動兩岸人才的交流互動。提高學校教育水平,培養高質量人才;最后,鼓勵臺灣地區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為兩岸青年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實行保障住房、創業補貼等措施,優化閩臺創業創新環境。
四、“海絲”背景下閩臺經貿合作發展建議
在加快推進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背景中,閩臺雙方的經濟貿易合作必然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應當針對當前閩臺經貿合作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確定未來閩臺經貿的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積極開辟合作新路徑。福建作為溝通大陸與臺灣地區的橋梁,應積極引導軟化對大陸的政策,拓寬對大陸的經濟開放領域,鼓勵臺灣地區投入到“海絲”的建設之中,積極開辟合作新路徑。如利用“海絲”下兩岸 “互聯互通”優勢,以及相同的習俗文化,共同發展觀光旅游業,共建閩臺旅游景區,實現客源互送,市場開放,加強閩臺之間的人文交流,促進閩臺經貿合作。閩臺兩地可依托靠海優勢,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加強海洋合作,發展漁業,攜手共創經貿繁榮。
(二)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健全人才保障機制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實行股權分紅激勵,鼓勵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對兩岸人才所創成果給予股權獎勵或分紅獎勵,加強人才加強知識產權與創新成果保護,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加大人才經費投入,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另一方面為人才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加大在住房、就業等方面的經濟補貼,解決兩岸人才住房難、落戶難、醫療難、薪酬待遇低以及子女入學難等方面的問題,消除其后顧之憂。
(三)優化產業結構。要推進閩臺產業對接,當務之急是優化福建省產業結構。首先,推動福建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務化。同時,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新興產業;其次,發展現代化農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再次,提高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建設現代服務業,推動第三產業與第一、第二產業的融合;最后,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福建省經濟發展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媛媛.閩臺經貿關系發展現狀與推進路徑[J].現代臺灣研究,2016.5.5.
[2]江海燕.“海絲”背景下深化閩臺經貿合作[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1.16.
[3]林威.閩臺經貿關系發展現狀特點與對策[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