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緒祥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首都發展歷程上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北京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與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以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堅定信念,切實擔負起歷史責任,全身心投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偉大實踐,扎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北京,五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今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京津冀三省市視察工作,主持召開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取得的顯著成效,科學分析難點堵點和當前國內外形勢,緊扣關鍵環節,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未來前進方向,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做好首都工作的信心和動力。
過去五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上處于“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的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會不斷出現。持續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涉及多方面利益格局調整,需要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形成內生動力;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承接平臺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要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還需要扎實推進,不斷向改革創新要動力。這些新形勢新要求,既是北京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更是實現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我們將樹立歷史眼光,增強大局觀念,從全局的高度和更長遠的考慮來認識和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不斷增強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自覺的行動、更加有力的舉措,發揮好北京“一核”的作用,決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努力為國家和區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市民在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縣城道路上騎行。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五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自覺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來考量,緊緊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牢牢把握“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系,充分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聯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堅持疏控并舉,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實推進。始終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堅持人口和建設規模“雙控”,嚴格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訂實施新增產業禁限目錄,扎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下大力氣拆除違法建設,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難點問題,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堅持人隨功能走,城六區常住人口自2016年起連續3年負增長,年均下降3.1%,實現人口調控目標。
二是發揮北京優勢,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把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么就堅決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落實戰略合作協議,與雄安新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加快“交鑰匙”項目開工建設。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全面啟動。共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12家中關村企業入駐雄安中關村科技產業基地,北京市屬國企主動參與新區開發建設。
三是堅持規劃引領,城市副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獲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北京市四套班子在新址掛牌,首批搬遷的35個部門、1.2萬人全部入駐,為減輕中心城區人口、交通壓力作出了貢獻,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一批重要功能節點建設有序推進,優質公共服務項目正在落地。通州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舉辦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現場簽約52個重大項目,意向總投資達到337億元,引導北京產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向北三縣延伸布局。
四是聚焦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加快實現率先突破。“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面消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今年9月底即將通航。區域大氣、水污染聯防聯控取得顯著成效,北京PM2.5年均濃度降至51微克/立方米,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加緊實施。產業合作格局鞏固完善,首鋼在曹妃甸形成1500萬噸現代化產能,北京企業對津冀認繳出資額累計超過7000億元。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北京累計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約78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達7400多家。
這些成績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京津冀三地群眾對協同發展滿意度較高。五年來的實踐表明,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社會反響積極熱烈,各級干部群眾主動參與,對未來充滿信心和美好期待。
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將牢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指引下,迎難而上,砥礪前行,高質量謀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是緊抓“牛鼻子”,強化“一核”疏解提升。始終把工作重心、服務重點放在主城區,堅持“四個中心”功能定位,提高“四個服務”能力,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主動適應“大疏解”帶來的利益結構調整,為疏解單位提供服務保障,確保經濟平穩運行,防范化解社會風險。堅持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結合,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法治化手段,形成疏解內生動力機制,積極穩妥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統籌用好疏解騰退空間,服務于首都核心功能、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做好“白菜心”。
二是加強“兩翼”建設,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緊抓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微中心”等重大機遇,推動創新要素集聚,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定位的在京資源轉移疏解。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有序拉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范,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同時,發揮城市副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循序漸進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
三是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實現三地“一盤棋”推進。加快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與津冀合力推動市場一體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協同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堅持交通先行,著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間結構,優化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布局;深化科技園區共建和成果轉化,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地;探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共建共管機制,打造區域發展“動力源”,等等。
四是以人民為中心,增強群眾獲得感。完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強化就業、養老、社保等跨區域政策銜接,共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精準開展對口幫扶合作,激發受援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和活力,增強造血功能,助力河北貧困縣(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同籌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思想認識再提高,責任擔當再強化,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和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擔當、開拓創新,以首善標準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上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努力完成好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向黨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