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古人講,思難而難不至,忘患而患反生。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這一要求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和深遠的戰略考量。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我們每名黨員干部都要敢于斗爭、勇于斗爭、善于斗爭。
要居安思危,喚醒斗爭意識。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習慣了和和氣氣、習慣了溫和謙讓,把“風險”忘到九霄云外,這是非常危險的。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強化憂患意識、斗爭意識,決不能熟悉了“市場法則”,卻忽視了“顏色革命”。決不能停留在“一團和氣”,卻丟掉了“原則底線”。決不能只關注“現象表面”,卻放松了“政治警惕”。我們時時刻刻眼中要有風險、心中要有憂患,尤其是要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形勢依然尖銳復雜,始終要以“萬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
要正氣凜然,保持風骨氣節。狹路相逢勇者勝,斗爭貴在勇氣和膽略。勇氣源于底氣,源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勇氣源于膽略,源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壓倒,征服一切險阻而不被險阻征服的英雄氣概。現在,少數黨員干部在長時間的和平環境里,磨了棱角、沒了個性、少了血性,這是絕對不行的。黨員干部就是要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一身正氣。我們要始終保持斗爭定力。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始終保持斗爭意志。知難不懼、剛強不屈、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時時刻刻保持奮斗姿態,始終如一迎難而上、善作善成。要始終保持斗爭膽魄。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永葆鋼鐵般的氣魄。
要戰天斗地,迎接時代大考。當前,中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果我們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民族復興必定是空話。非常之時,須有非常之為。我們必須要有超常的思維,要以全球格局、世界眼光,用大手筆、大氣魄謀劃發展、推動工作。要有超常的舉措,確立跨越性目標,以超常規思路、高標準要求,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效。要有超常的付出,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苦干實干拼命干,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書寫時代答卷。
要順時謀勢,講究方法藝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發揚斗爭精神不是逞強好勝、爭勇斗狠,也不是盲目沖動、不講變通,而是因時因勢,講究方法、策略和藝術,最終達到目標。我們要把握大勢。強化戰略思維,善于在宏觀大勢、紛繁問題與復雜局面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借勢謀勢、順勢而為。要扭住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準工作切入點、著力點、突破口,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要以變應變。要堅持系統論,既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來招應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把各項工作任務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