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
目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可以說,推進在線政務服務建設與發展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環,契合了十九大報告關于政府職能轉變的總體要求,對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優化營商環境、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推進在線政務服務的基礎性工作是政務服務信息的全方位高質量公開。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通過瀏覽政府網站公開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行政審批結果,收集統計相關資料,了解到我國政務服務信息公開的部分情況,并在此基礎上評估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信息公開提出了建議。
首先,國務院部門、省級政府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公開情況較好。評估發現,有42個國務院部門公開了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23家省級政府、25家較大的市政府、57家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了本級各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
其次,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如浙江省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過程中,將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等各類清單在政務服務網進行公開。政務公開工作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政府網站服務水平,增加了群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再次,政務服務辦事指南公開更加細致。部分評估對象添加了更加詳細和人性化的信息。如福建省和廣東省的政務服務事項指南提供的信息不僅有明確的辦事地點,而且有交通指引,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
另外,行政審批結果公開精細化,方便查找。如原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在其門戶網站的行政許可結果信息公示欄目下,將行政審批結果分為10類,并在每一類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可限定條件進行篩選。
最后,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內容明確。部分評估對象提供的指南中的辦理依據、申報條件、申報材料、辦理地點、收費標準等內容非常明確,沒有模糊性表述,讓群眾和企業更易懂、辦事更快捷。
各級政府在政務服務信息公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及時加以改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的內容未突出重點。部分評估對象未將許多重要的辦事事項納入互聯網+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網上辦事工作的推進流于形式。
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的公開程度較差。本次抽查的企業印制發票審批、輻射安全許可證、慈善組織登記等三項審批服務指南公開程度均不理想。
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內容不全面。部分評估對象提供的辦事指南未能包括辦理依據、申報條件、申報材料、辦理地點、辦理流程、辦理時限、收費標準等核心要素。
多平臺發布的辦事指南內容不一致。主要體現在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名稱、條款數、申報材料、辦理期限、面向對象等方面。
部分評估對象未公開行政審批結果。有些未設置集中發布審批結果的欄目;有些未對審批結果進行分類發布;有些則未公開結果內容。
推進在線政務服務還需要做好政務服務信息公開。首先,切實把做好公開作為落實在線政務服務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不僅要建設好高效的網絡系統和政務服務辦理系統,還要確保企業和群眾可以在線查詢到辦事所需的各類信息。其次,全面清理政務服務信息。按照線上線下一致、多平臺同源發布、內容準確且明確等原則進行清理。同時,根據政務服務事項梳理辦理指南。再次,按照企業或者自然人生命周期分段匯總政務服務事項及其辦事指南,方便查詢和辦事。另外,推動辦事服務結果公開。按照要求,凡是應當對社會公示的審批結果要在集中統一平臺向社會開放。最后,加強辦事服務平臺建設,確保進一個網站辦理所有相關事項、查詢所有相關信息。確實需要在多個平臺發布信息的,要確保信息同源、內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