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團文

“名譽校長”、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部主任嚴冰帶領青年黨員赴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鎮古城川小學開展幫扶活動。
2018年,人民日報社編委會把扶貧脫貧作為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發揮“名譽校長”幫扶作用,助力鄉村教育和脫貧攻堅,有力推動定點扶貧縣按期摘帽脫貧。
報社積極拓寬對口幫扶的覆蓋面,努力提升社內外力量的參與度,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有效幫助鄉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社長李寶善帶隊赴河北省灤平縣調研扶貧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關心支持“名譽校長”幫扶活動,專程到報社捐建的路南營村小學出席新校舍落成典禮,鼓勵報社“名譽校長”在校園建設等援助工作中多作貢獻,并代表報社向報社派駐“名譽校長”的13所小學各捐贈10萬元,幫助學校進一步完善教學和生活設施。報社副總編輯、機關黨委書記王一彪到河北省灤平縣進行調研采訪時,要求堅持結對幫扶,充分發揮黨建扶貧作用,做實“名譽校長”幫扶活動。
廣泛號召,積極響應。在機關黨委和報社團委的溝通協調下,在兩任掛職扶貧干部劉泉、楊一楓的聯系幫助下,基層黨團組織與灤平縣有關部門、鄉村學校等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團日活動。2018年,全社共有20多個部門、近500名干部職工參加扶貧活動,捐贈的款物惠及學生1900多人。
引入外援,聚合資源。在海外版工作的嚴冰和劉少華為灤平縣古城川小學師生們募集10萬元的紙質書、電子閱讀器以及20萬元的數字內容,爭取中建路橋公司為路南營小學新校舍建設捐款40萬元。經濟社會部的陸婭楠聯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材北新房屋有限公司免費設計及贊助建材,順利推動路南營小學新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政治文化部的張爍在同事支持下,聯系愛心企業,為柳臺小學購買了保溫水壺和飲水機。報社下屬廣告公司為“名譽校長”黃璐瑤聯系的兩間房中心小學捐贈冬季棉服(校服)391套,并聯合格蘭仕集團為灤平縣17所小學捐贈200臺微波爐。媒體技術公司黨團組織攜手愛心企業為“名譽校長”朱海峰聯系的靳家溝小學捐贈筆記本電腦和圖書,給困難學生家庭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樹立遠大夢想,用知識改變命運。
“名譽校長”作為所在單位黨團組織與鄉村學校之間的聯絡人,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兢兢業業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扎扎實實做好各項結對幫扶工作。
孩子們缺什么,我們就給什么。針對硬件設施薄弱的現實情況,“名譽校長”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幫扶的鄉村學校建立了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功能教室,捐贈電腦、鋼琴、圖書等學習用品,購置飲水機、被褥、校服等生活用品,捐贈籃球架、滑梯等體育用品。“名譽校長”王丹檸所在的數字公司黨支部還幫助東營小學維修、粉刷了教室,新鋪了學校路面。
學校哪塊弱,我們就補哪塊。“名譽校長”主動為鄉村學校送上訂單式的“愛心課堂”,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針對鄉村學校缺少安全教育的問題,在人民網黨委的支持下,“名譽校長”萬世成策劃組織“大手牽小手——六一安全教育活動”,邀請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理事長石大華、報社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陳國華、央視主持人鞠萍等嘉賓為灤平鄉村小學開展安全知識教育,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游戲的方式來講解、傳授安全知識。“名譽校長”蔡珊珊策劃“在線定向視頻支教”項目,建設起“在線教室”,招募公益師資為學校補充了停課多年的藝術類課程,邀請重點學校的中、高級教師幫助貧困地區師生提高課業水平。
哪兒最困難,我們就去哪兒。報社關愛特困生成長,專門設立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并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與交流,幫助孩子們戰勝困難、樹立信心,收獲成長的快樂??偩幨尹h團組織的25名編輯與需要關愛的學生結成對子,每年給予資助。在“名譽校長”的牽線下,這樣的結對幫扶已有125對,受到當地師生的感謝和好評。
打開視野立志向。在“名譽校長”羅彥、蔣龍華的協調努力下,總編室邀請灤平縣興洲明德小學50名師生參觀報社總編室夜班平臺、中央廚房、人民網和新媒體中心,觀看報社紀錄片,學習《給小朋友的新聞課》等,讓孩子們了解了人民日報的發展歷程、報紙編輯出版流程以及新媒體發展情況。
宣傳報道添動力。人民日報海外版邀請著名散文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到灤平縣考察宋遼古驛道等,撰寫介紹文章,擴大灤平縣知名度。報社團委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金臺新聲”,刊發近20篇報道,充分宣傳“名譽校長”活動的做法和成效,宣傳“名譽校長”們的奉獻精神,激勵更多黨報青年投身到黨建扶貧、教育扶貧事業中來。機關黨委宣傳處拍攝的反映澇洼小學各校點師生學習生活的專題圖片集《大山深處書聲朗》,在炎黃藝術館進行了展出,并在多家雜志發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人民日報社機關黨委和團委選派的“名譽校長”到灤平調研并接受灤平縣教體局的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