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娟 張詩煬 張志強
[提要]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九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關聯性問題,本文從研發投入的內外部來源出發,以大灣區內陸九市2014~2016年12項投入指標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實證研究方法與灰色關聯模型,研究區域間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的關聯關系。結果表明:科技活動人員、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與多項產出的關聯性較強,而企業購買經費支出及技術消化支出產生的關聯作用較弱。
關鍵詞:科技投入;經濟產出;灰色關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日
一、政策背景
21世紀以來,灣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已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區域發展的高級形態,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新將珠三角九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肇慶、惠州、東莞、中山)和香港、澳門置于新的戰略位置。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輻射人口約7,000萬人,GDP約占全國總量的12.1%。灣區通常具有大量產業和人口集聚,同時其快速的經濟增長模式將會成為我國經濟新格局的重要拐點,區域創新協作發展機制自然將成為這一新格局不斷創新演進的核心一環,同樣區域間高新技術企業協同發展更是成為灣區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一過程中高企集群的知識效應將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灣區九市的科技投入和創新產出的相關信息,分析不同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因素的關聯關系,以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二、研究現狀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并且被認為是一種科學技術、發展資金、知識密集的綜合體。研究高新技術企業內部的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關聯關系,對指導地區發展以及發揮地區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將科技投入作為一種獨立對象與競爭力、綜合評價或戰略研究進行分析。張曦通過灰色關聯模型對我國大中型煤炭科技企業科技投入與產出的關聯性進行分析,指出企業內部的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對經濟產出呈顯著促進作用;仵思燃對中國交通運輸業科技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分析,發現交通科技活動人員數量、交通科技項目資金金額、科研經費對交通科技投入的影響要高于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和中級職稱以上人員比例這兩個因素;李苑在對新疆科技投入產出關聯情況研究,指出當前階段新疆科技產出主要依靠科技活動人員投入推動,而今后則是依靠科技經費進行帶動;陳永清在對我國的6項科技產出指標和17項科技投入指標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專利數與政府資金強度相關,高企出口則更受企業科技資金的影響;王艷霞在對重慶市的科技投入進行分析后發現,科技經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高于科技人員產生的影響;藍天立對廣西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進行灰色關聯分析,指出科技經費是科技產出的主要因素,政府經費在這一過程中作用較為明顯;周小明通過研究發現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知識溢出效應可以推動企業集群的持續創新。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發現,科技投入與產出關聯度一直是各行業關注的焦點。但現有研究大多僅面向自身研究區域進行分析,缺乏對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企業經濟產出與科技投入的關系探討,不同地區由于地域情況差異性,投入產出因素間的對應關聯關系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其他地區的分析結果無法指導大灣區的科技投入實踐。因此,文章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關聯度進行分析,以期為大灣區科技投入布局提供相應參考。
三、實證研究
(一)模型闡述。灰色關聯理論以灰色序列為基礎,通過系統分析、數據關系評估、數據模型建立及預測,對在產生的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度對序列之間的關聯度進行判斷,曲線距離與序列間的關聯度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相關曲線越接近,相關程度越高。此外,相較于回歸關系來看,灰色關聯分析的優勢集中于對樣本量和數據分布要求較低、數據少的情況下也能對關聯關系進行判斷。
(二)變量選取。文章將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技術承包收入、凈利潤、上繳稅費指標作為(科技產出)參考序列變量。以期末從業人員、外籍常駐人員、研究生、科技活動人員、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政府部門科技活動經費、科技項目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等科技投入變量作為(科技投入)比較序列指標,分析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對產出的影響機制。
(三)分析方法。通過搜集整理2014~2016年廣東省科技統計年鑒、廣東省統計年鑒、WIND數據庫中的信息,對大灣區九地市相關信息進行梳理,使用MATLAB軟件,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得出多項高企科技產出與科技投入關聯關系,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確定分析數列。反映特征的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等數據序列,作為此次的參考數列。而影響系統行為的期末從業人員、外籍常駐人員、研究生、科技活動人員、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政府經費支出因素組成的數據序列作為比較數列。
2、無量綱化。為規避數據因量綱不同導致難以比對的情況的發生,需要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公式如(1)所示:
3、計算關聯系數。計算x0(k)與xi(k)的關聯系數,計算公式如
4、計算關聯度。關聯系數作為比較數列和參考數列在各節點關聯值,數量龐大,因此需將各時點數集中為一個值,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的關聯程度則以此進行表示。關聯度公式如式(4)所示:
5、關聯度排序。關聯度按大小排序,若r1 四、結果與分析 本文對選取的九地市的三年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 對九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及經濟產出的指標進行計算,得出的關聯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大灣區九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不同的科技投入對經濟產出影響存在差異。其中,科技活動人員、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期末從業人員對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的關聯度均超過0.94,關聯性影響最為強烈,這表明科技活動人員、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期末從業人員對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研究生及以上人員、引進外部技術經費、科技活動人員對技術承擔收入的關聯度分別為0.868、0.861、0.860,關聯度均超過0.86,這表明研究生及以上人員、引進外部技術經費、科技活動人員是影響技術承擔收入的重要因素;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科技項目經費支出、科技活動人員對凈利潤的關聯值分別為0.976、0.976、0.956,關聯度均超過0.95,這表明凈利潤收入與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科技項目經費支出、科技活動人員具有強烈的正相關關系;科技活動人員、科技項目內部經費、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對上繳稅費的關聯值分別為0.969、0.962、0.961,這表明科技活動人員、科技項目內部經費與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越多,企業的經濟產出效益越高,上繳稅費越高。(表2) 盡管各投入因素都對經濟產出因素存在一定影響,但總體而言科技活動人員與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經濟產出關聯性顯著,但不同來源的科技經費投入對經濟產出的影響也不同。科技活動人員作為科技活動主體的導向作用正在抬升,今后更應通過人員培養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增加。經濟增長可以看作是內生技術變化作用的產物,科技活動經費更應以企業投入為主,從關聯度表中可以明顯看出,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較于政府資金有著更強的研發貢獻度。 五、建議 基于區域年度數據,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九市的科技投入與區域經濟產出的關聯性進行分析,根據前文中結論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內陸九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明顯的關聯互動作用,為促進灣區經濟的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創新突破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注重高素質人才與科技人才的培養及能力挖掘。在大灣區九地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投入中,從工業總產值、凈利潤、上繳稅費方面看,科技人員投入與產出的關聯性作用均較強。無論是何種類型的科技企業,都應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人才集中優勢,通過勞動力素質來提高企業科技投入,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實現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二)提高高新技術企業內部的科技活動經費投入,充分發揮其外溢效應。今后應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活動資金投入比,構建相應的融資渠道,在減輕政府投資負擔的同時,充分實現企業內部經費投入帶來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的帶動作用。此外,也應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幫扶,實現經濟效用產生最大化。 (三)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經濟產出存在著完整的關聯鏈條,相互影響。隨著區域經濟的科技發展,無論何種形式的科技投入力度均會再次作用于區域經濟發展,科技投入重視度加強,才能更好實現區域高新技術企業的格局重構。從區域發展全局角度來看,各地市均應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促使人才資源結構、資金對接與區域重點領域發展相結合,為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及多主體的資金來源。各節點城市也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產業優勢,通過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協調共通政策,逐步實現粵港澳三地資源集聚的創新格局。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曦,趙國浩.我國大中型煤炭企業科技投入與產出的關聯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 [2]仵思燃,馬海燕,夏丹,龍博學.我國交通運輸科技投入與產出分析[J].綜合運輸,2018.40(3). [3]李苑,孫慧,李小雙.科技投入與產出的關聯性分析——以新疆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 [4]陳永清.我國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視角[J].廣西社會科學,2011(1). [5]王艷俠.重慶市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