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和順
《關于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北京市首個專門面向街道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意見》牢牢把握黨組織領導基層這一主線,在總結提煉“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通過黨建引領將整個街道改革工作統領起來,全面提升街道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領導能力,推動街道由行政管理型向為民服務型轉變,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以及“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加強黨建引領,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服務群眾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此著重對其方法路徑進行初步探討。

北京市直機關工委、東城區委組織部和東華門街道干部一起在南池子社區開展衛生大掃除。
對于北京,中央明確其功能定位為“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其中政治中心居首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指出“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綱舉而目張。如果沒有政治建設這個“靈魂”,黨的各項建設就容易迷失方向、效果不彰。所以,城市基層治理必須更加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首善標準加強政關工委、東城區委組織部和東華門街道干部一起在南池子社區缺失、黨員全覆蓋、治理。治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街道是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關”,處于城市工作的第一線,是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黨工委是街道的領導核心,涉及基層治理的重大事項、重點工作、重要問題由黨工委討論決定,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各類組織和群眾的自覺行動,確保基層工作體現黨的意志,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有效貫徹落實。因此,突出政治功能要體現到街道社區對中央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上,體現到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行動上,體現到服務人民群眾、厚植黨的執政基礎的成效上。一是增強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強化旗幟引領,把黨建的“政治導向”與治理的“問題導向”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基層黨建對城市基層治理的全方位領導,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增強黨組織的黨建引領力。通過成立黨支部、聯合黨支部、臨時黨支部等方式,推進黨建工作向街道社區各類組織延伸,重點加大在物業企業、業委會中組建黨組織的力度,做到組織無關工委、東城區委組織部和東華門街道干部一起在南池子社區缺失、黨員全覆蓋、治理更有效。三是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協調力。健全街道黨工委對轄區社會治理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物業、業委會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的協調聯動機制,最大限度把轄區資源統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期間提出區域黨建概念,強調“通過構建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補、互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使黨的工作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所有領域”,這為城市基層治理指明了方向,要求我們以區域化黨建為重點,構建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上下貫通,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多方聯動,基層黨組織覆蓋廣泛,組織有力的基層黨建工作體系,打通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整合發展的瓶頸,實現黨建全面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提升。一是統籌黨建資源,推進區域化黨建。按照“扁平化”要求,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做實街道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統籌駐區單位、行業和“兩新”組織,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二是統籌社會力量,健全群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黨委統籌、組織聯建、工作聯動、隊伍聯合、服務聯辦、保障聯享、責任聯查的工作機制,有效調動和組織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三是搭建平臺陣地,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搭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參與社區黨建、社區治理的各類平臺、載體,促進社區中各類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動、資源整合和行動協調,共同繪制基層治理的同心圓。
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的領導延伸到社區的重要載體,是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服務者。當前,基層黨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好,政治功能弱化;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能力欠缺;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意識不強,服務手段滯后;對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不到位,還存在盲區和空白點。因此,必須要抓住黨建引領這個根本,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使基層黨組織成為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為加強和完善基層治理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一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內部組織力。主要是抓規范、解難題、重創新,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創新活動方式,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二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外部組織力。主要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動員能力,引導動員黨員、干部、群眾參與街道社區治理。
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良好的政治生態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只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街道社區全覆蓋,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向街道延伸,營造好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才能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效提高基層治理水平。一是開展黨紀黨規教育。堅持思想先行,開展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嚴守黨紀國法、嚴格家教家風的底線意識,把黨紀黨規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二是層層壓實黨建責任。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街道、社區黨組織切實負起領導責任,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好年底述職評議考核工作,組織街道黨工委書記向區委述職、社區黨組織書記向街道黨工委述職。三是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立足于早,著眼于小,對基層各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防微杜漸,讓基層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防止小問題造成大影響。四是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解決街道社區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眾利益問題。
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黨建人才是關鍵。當前,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能力還不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尤其是“兩新”組織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后備干部缺乏,制約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作用發揮。這就要求我們從城市基層治理的角度,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強、勇擔當、作風硬、有作為”要求,優先選配各方面表現突出、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到基層黨組織任職,選派優秀市、區兩級機關干部、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交流任職和擔任“第一書記”掛職鍛煉。街道黨工委配備專兼職組織員,加強對社區黨組織建設的具體指導。二是加強黨建社工隊伍建設。注重黨建社工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系統化培養體系建設,加強基層事務管理、群眾服務管理和法治素養教育,提升黨建社工隊伍對接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的社會化組織動員能力。三是加強新興領域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配好新興領域的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擴大選拔范圍,推薦或選派離退休老干部、返聘退休老黨員等到基層黨組織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