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 ?農村? ?三留守
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進而導致大量農村男性進入城市工作和經商,大量的兒童、老人、家庭婦女被迫留守于農村的家中,產生“三留守”問題,而“三留守”主要就是指留守的兒童、老人、婦女,他們成為當今農村的主要常住人口,同時也衍生一些社會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盡快解決,從而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推動農村的快速發展。
(一)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
留守兒童都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城市中工作或經商,在農村有隔輩的長輩或者是其他長輩來照顧,甚至是沒有人照顧,兒童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因此導致這些兒童受到家庭缺失方面的影響,包括親情失慰等多方面的問題。并且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打工,導致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出現,這些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其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其監護安全、學習情況等方面都十分堪憂。首先這些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親情的關愛,導致其十分容易產生自卑、冷漠、叛逆的心理,在人際關系交往中也存在嚴重的障礙。再者,被隔代照顧的留守兒童存在對其過度重視養育,而輕視教育的現象,久而久之導致留守兒童的價值觀錯位,同時行為規范錯位。再者,隔代教育的監護人沒有足夠的知識,不能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同時學校給予的幫助和教育很有限,導致這些留守兒童的成績較為低下,且不容易提升。另外,這些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導致這些兒童的安全監護不足,自然而然這些兒童的安全意識較低,容易產生安全事故。
(二)留守老人:缺乏子女的養老看護和精神慰藉
根據相關統計表明,多數留守老人都要自己照顧和養護自己,而其中七成以上的老人需要社會提供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服務。近些年來,出外務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我國老齡化也越來越明顯,因此,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不是個別存在的農村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中非常重要的問題[1]。同時,受到傳統農村養老觀念的影響,這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的養老、生存情況十分堪憂。這些留守老人一般只懂得耕作,從而其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條件較低。而子女在外務工的經濟收入多數都用于兒童的教育和生活開銷,剩下余數不多的錢還要存起來用做儲備。因此,子女就無法給留守老人足夠的經濟支持,如果留守老人生病,很多都無法去醫院就醫。再者這些留守老人的身體狀況不佳,沒有子女的照顧,如果生了病,子女還不在身邊,其情況較為凄涼。再者,老人也得不到兒女的情感關懷,常年見不到子女。我們應該知道,養老不僅是物質方面的養老,這些老人還需要情感、精神方面的關愛。而目前農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著缺乏精神慰藉的問題,影響到農村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留守婦女:承受過大的生活壓力和精神負擔
一般出外務工的農村人以男性勞動力居多,因此在農村中留守婦女也越來越多,這些留守婦女不僅要進行耕作,還要贍養老人、撫養兒童,因此這些留守婦女壓力非常重。雖然諸多媒體夸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留守婦女凄慘的生存現狀。
首先,留守婦女不僅要從事高體力勞動的活動,還要從事照顧家庭等一些瑣事,其生活壓力、思想壓力都很大。再者,由于長期兩地分居,夫妻之間沒有足夠的交流,進而導致離婚率上升,給留守婦女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經調查發現,半數的留守婦女都會擔心婚姻的不穩定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再者,家庭中生活、精神的壓力導致其身心疲憊。同時這些留守婦女瑣事纏身,不能對自己有足夠的關心,也沒有閑暇的時間進行一些知識、技能的學習,致使留守婦女自身的素質沒法提升,這也在一些方面影響了農村經濟和農村生產水平的提升。
(一)知識儲備優勢
大學生村官不僅受過高等教育,還通過層層選拔才會勝任,因此其都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例如,心理學、社會學等,部分大學生還擁有多項藝術特長,這些都為其在工作中接近“三留守”人員提供了保障。大學生村官可以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知識教學,從而促使留守兒童可以獲得知識并改善由于缺少父母關愛而產生的不良心理,同時還可以增強這些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避免產生安全事故和問題,并促使其可以積極、健康的成長和發展。也可以培訓知識和技術給留守婦女,從而提升留守婦女的綜合素質,改變其生活狀態和信心,引導這些留守婦女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動,利用新知識改變其命運,達到脫貧的效果,進而提升其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從另一方面講也降低了這種家庭的離婚率,促使這些留守婦女不會產生對離婚的恐懼,增強對婚姻的自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藝術特長來給留守老人提供幫助,并對其生活進行照料,為這些留守老人提供晚年的歡樂。如此,針對于“三留守”人員問題就會達到良好的解決,促使這些人員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并提升相關人員的生活水平和素質,促使他們可以在沒有親人在身邊或缺少親人在身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
(二)年齡優勢
大學生村官一般都是剛剛走出校園就投入工作的,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村官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勇往直前。并且這些大學生有足夠的朝氣和精力,從而促使其工作效率較高[2]。于此同時,因為他們剛步入社會,在問題的處理方面會多一些優勢。例如,由于年齡與留守兒童較近,因此,這些留守兒童與大學生之間沒有代溝,從而交流和溝通較為順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由于這些大學生與留守老人的子女年齡相仿,也因為性格與兒女相近,性格上也是十分的快樂、稚嫩,充滿了年輕的氣息,如此就會減少大學生村官對老人提供服務和照顧時候的排斥心理。對于留守婦女來講,她們比較容易接受這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年齡相仿的大學生的指導和培訓,從而減輕生活壓力。另外留守婦女還可以通過從大學生村官這里學習到如農業生產、種植等多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能,從而可以提升農業生產力,慢慢的擺脫貧困的束縛、慢慢的致富,從而也減輕了由于無能力和留守所帶來的生活壓力。
(一)改善外部環境
首先各地方政府要給予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這些大學生村官對政治方面沒有足夠的經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利用一些激勵機制、完善配套設施鼓勵大學生村官進行積極工作。例如,大學生的生活保障、晉升保障等,促使大學生村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農村基層工作中,進而可以使其介入“三留守”問題工作中,沒有顧慮。再者通過媒體強化社會輿論的宣傳,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給予大學生村官鼓勵和支持。并同時加強留守人員的宣傳,促進其可以對社會加強了解,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另外,還要加強社會資金的統籌工作,號召多渠道對“三留守”人員進行捐助,例如成立專門的服務中心,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等,利用相應的組織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對留守婦女進行技能培訓,改善留守老人的養老模式等[3]。
(二)提高自身素質
大學生村官首先要端正自身的就業動機,因為其動機決定了工作效果。消極的動機會流失大量的人才,從而無法達到良好的基層建設和工作,影響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也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4]。而積極的入職動機則會強化大學生村官的認同感和工作態度,促使大學生村官可以積極有效的參與到相關工作中,從而介入并有效解決“三留守”問題。再者,大學生村官要在工作中不斷的汲取新經驗,避免經驗不足造成的工作困難,要從實際出發,以理論為支撐,尊重農民、關懷農民,將自己的知識結合新技能、經驗在工作中展開并進行有效應用。另外,大學生村官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適合于農村環境,將服務農村的心理、扎根農村的抱負了然于胸,積極參與農村建設并體現自身的價值,真正使自己成為農村的一份子,建立良好的群眾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5]。
要強化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學生村官的力量不可或缺,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力量,相關政府、機構應該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促進大學生村官在解決“三留守”問題中得心應手,可以起到真正的積極作用,進而實現大學生村官工作質量的提高,推動農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亞莉.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三留守”問題特點及對策建議[J].社科縱橫,2018,(09):69-73.
[2]盧春麗.農村留守中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學習倦怠關系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8,(07):61-66.
[3]平娜.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對策探析——以陜西省藍田縣曳湖鎮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79-82.
[4]鄭睿,桑妮,王育哲.唱響破解農村留守困局“三部曲”——來自千陽農村的報告[J].新西部,2018,(10):87-89.
[5]盧永蘭,林錚錚.東部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倦怠現狀與對策——以福建省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03):99-103.
(作者單位: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