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龍福
【摘要】高中生在當今學習環境下學習壓力日漸增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也是層出不窮的。如果要想讓學生學好高中歷史這門課程,除了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這些問題,教師也要想辦法提高教學質量和完善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法就是很好的可以提高高中生歷史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多樣化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情境和對象的不同特點,采取的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多樣化教學法融入到課堂當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 多樣教法? 信息化教學? 討論式教學? 任務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48-01
學習歷史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大量提升文化素養的過程,學好歷史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可以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學素材,但是要學好歷史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特別是高中階段歷史知識體系復雜,需要記憶的歷史事件繁多,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僅憑自學是沒有多少顯著效果的,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尋求最優的教學方法。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利用多樣化教學法,希望對廣大師生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一、信息化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歷史其實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程,教師最應要做的就是讓高中生在日常繁重的學習狀態下,認識到歷史的“有趣”,這樣,學生學習歷史時就會懷著一種對新知識的好奇以及渴望,歷史對于他們而言就不會是一種徒增的壓力。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實現這一點。多媒體可以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結合起來,可以激發興趣,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分析、運用的能力;也便于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總之,信息化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活躍學生的歷史思維,對學生學好歷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這一節課的時候,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詳細介紹一些代表學者的思想精髓:比如,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這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對比蘇格拉底與孔子思想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蘇格拉底和孔子關注研究的對象都是一樣的,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然而,孔子從君主統治出發,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從而有利于人的個性發展。如此盡可能地向學生拓展相關知識,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二、討論式教學,深化理解程度
教師要想加深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認知和理解,不妨推行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隨后就告知答案,而學生在課堂上卻沒有自行思考問題的過程,這樣終歸是對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沒有太大幫助的。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能確保學生參與到了歷史學習中并且開展對教師提出歷史問題的思考探索,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交流碰撞,由此開拓學生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例如,我在教授“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這一節課的時候,先提出問題: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讓學生討論歸納:可從核技術、導彈、空間技術、雜交水稻、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歸納;再提出問題:助推新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讓學生討論分析。這樣,在學生學習時巧妙地利用討論問題的方式,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加深他們對繁雜知識的理解記憶。
三、任務型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眾所周知,在課堂上的所學是學生最基礎最主要的知識來源,注重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以任務組織學生,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以參與、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能力,調動和維持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在讓課堂教學變得有層次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教學經驗,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這一節課的時候,首先,要求學生理清新文化運動的演進線索,從背景、內容、影響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學習,搭建知識框架;然后,概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參與其中,從而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最后,本課主旨在于認識歷史事件發展的重大意義,在教授這節課的時候可以五四運動為界,通過史論結合,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多樣化教學法不僅能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改進教師教學方式,還能使學生方便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完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焦雪琴.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探討[J].科技展望,2015(18)
[2]李艷.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