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麗珠
【摘要】為了讓學生告別膽怯,勇敢地舉手發言,成為學習的主人,我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身高等方面的因素,把全班分成水平相當的若干組,利用小組,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巧提問,引導學生一步步戰勝膽怯,從不得不舉手逐步進步到愛上舉手。
【關鍵詞】不得不舉手? 愛上舉手? 組建“小家”? 組長負責制? 巧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88-01
初中教學,大都存在一種現象,學生不再像小學那樣舉手發言了,整堂課大都是老師在講。下面談談我是怎樣發揮我的主導作用,讓小組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引導學生從不得不舉手到愛上舉手。
一、組建“小家”,讓班級管理化整為零
美國教育學者嘎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名學生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簡單地說,合作學習是指一系列能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開學一個月,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身高等方面的因素,把全班分成水平相當的若干組,我們班54人,我把他們分成九個小組,排成三大組,三人一桌,跟后面的3個人組成6人小組,鼓勵他們自己選出“家長”,引導他們選出品德好,學習好,有責任感,嚴格、公正的組員當組長。組建“小家”成功后,安排語文科代表登記小組的分數,每周統計一次,有獎,有罰,優勝的兩組獎德育學分,并拍小組合照,照片統一上傳到班級相冊,分數最低的組給予扣德育學分,參加班級大掃除等懲罰。這樣一來,同組的學生被捆在一起,小組長就像是家長,班里的活動,大都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實行組長負責制,把管理的任務落到一個個“小家長”的身上,使班級管理化整為零。小組成員之間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互幫互助,互相督促,共同完成各種任務。
二、利用小組,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巧提問,引導學生一步步戰勝膽怯,逐步愛上舉手。
1.全組參與,不得不回答
有的學生膽小、怕羞,很難戰勝自我舉起手來回答,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在需要深情朗讀的環節,我常這樣提問:“下面請小組合作朗讀課文,規則是每人參與,而且不能都是小組齊讀,每個組員必須要單獨朗誦一小部分,全組都舉手的優先起來朗誦,大家準備兩分鐘。”組員們為了賺小組分,一般都會全員參加,這樣一來,那些從來不敢舉手的同學一般都會被組員們逼著舉起手起來。
2.獎勵朗誦時聲音洪亮的同學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大都敢舉手發言了,但是有些同學聲音還太小。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大聲地回答呢?我經常會這樣提問:“下面請小組合作朗讀課文,規則是每人參與,而且不能都是小組齊讀,每個組員必須要單獨朗誦一小部分,全組都舉手的優先起來朗誦,朗誦時聲音洪亮的一個獎一分,大家準備兩分鐘。”這一提問,組員們就會鼓勵那些聲音較小的同學待會兒聲音要大聲點,這樣才能賺到分,那些膽小的同學為了小組的榮譽,大都會克服膽怯,盡量大聲朗讀。
3.小組合作,組長指定小組同學回答
那么對于較難的閱讀題呢?我通常這樣提問:“請小組合作思考這幾個問題,先靜靜地獨立思考,不懂的地方再到小組里討論,規則是每人參與,由小組成員們自己決定由誰回答哪個問題,大家準備五分鐘。”孩子們為了全員參與,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的水平分配不同的問題,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題目少,不夠分,他們會有的念題目,有的回答,或者一個問題,由不同的孩子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回答。經常這樣訓練,組員之間的配合一般都很默契,關系很融洽。
4.小組合作,老師指定同學回答
如果都是由組員們自己決定答哪題,長此以往,組員們容易形成對小組的依賴,那些學習較不自覺的同學有時會偷懶,只思考自己負責回答的那一題。因此,我還會這樣提問:“請同學獨自思考以下問題,不懂的地方再到小組里討論,老師的提問有兩種形式,一是由組長決定哪個組員答哪題,規則還是全員參加;二是由老師決定哪個組員答哪題。你們要做好兩種準備。”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得準備所有的題,不得不擼起袖子,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經過半學期這樣由難到易的訓練后,孩子們大都敢于舉手發言了,這樣的課堂多么輕松愉快啊!
當然我的提問不只局限于小組合作這種方式,我會根據文本的需要,靈活機動地選擇適合的提問方式。比如,還可以是指名提問,開火車回答,抽號數回答,學生互問,搶答等。學生很難摸清我到底會選擇哪種提問方式,所以我的課堂上,孩子們很忙碌、很緊張,但也很快樂,這主要歸功于小組合作以及我提問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J].普教研究,19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