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228-02
體育與健康作為當今學校教學的一門學科,讓更多的體育知識走進學生的視野,也體現出在國家素質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從學生健康概念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在多年的體育教學中把老師的教與學生自主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教”與“玩”的結合,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一、“教學”與“練習”結合的假設依據
1.體育課對于廣大學生來講主要目的就是玩,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2.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高峰期,骨骼發育快,硬度小,韌性大,易變形,肌肉力量不足,心肺耐力差,容易出現疲勞。這就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注重“教”與“玩”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控制好學生練習時間,防止運動負荷過大出現過度疲勞和損傷。
3.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決定了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學生,尤其是初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的非常精彩,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練習“玩”結合起來,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知識遷移。
4.體育教學中方法的結合要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需要。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和強化學生鍛煉,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的修養,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教和學生認真的練。
二、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相結合
1.集分結合。就是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示范技術動作,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體育游戲形式進行應用。做好講解與聯系的時間分配,盡可能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去參與和體驗體育的樂趣。
2.課間趣味活動的穿插。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以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刺激學生運動神經的活躍。
3.學生的命題發揮。就是在教授某種體育運動技術要領后,由教師統一命題,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運用的原則要求
1.實施要有針對性。以教學教改為目的,把改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明確各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放松的玩,即無要求無目的的憑興趣玩,一種是有要求要實現一定目的的“玩”,兩種玩雖都以身體的運動為主要形式,但實際意義則完全不同。在體育教學中,提出“教”與“玩”相結合,是把“玩”作為教的輔導手段,以“玩”助學,以“玩”促練,也就是在“玩”的過程中要體現教的意圖,實現教的目的。
3.遵循循序漸進。從引導、誘導的角度,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漸進過程中使教學方法的形式、內容在結合上日益緊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體育教學的要求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玩”的活動。
4.形散神不散。看似混亂但是很有秩序做好這一點非常關鍵。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必須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需要組織必要的“玩”,防止“玩”偏問題的發生。
四、靈活有效運用教學方法的實踐效果
1.增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體育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了教者與學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
2.強化了學生的體能鍛煉。在體育教學中,合理穿插一些體育游戲,吸引了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使學生的運動量增加,達到了運動負荷。通過快樂“玩”達到了學生運動量,促進了體能的增強。
3.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體育教學營造了一個比較自由、民主的寬松環境,學生可以根據主觀愿望,運用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能實際相適應的體育活動,促進了學生個人性格、氣質的發展。
4.促進了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為改善,這不僅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接觸了更廣闊的知識天地,促使學生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等方面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思維、判斷、記憶等方面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智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總之,體育教學方法很多,只有把這些方法靈活的運用到體育課堂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應在體育教學中繼續堅持運用和完善教學方法,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