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楓 孫連坤 劉斯偉
【摘要】研究生培養質量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同時還是提升我國科學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驅動力。因而高校需加強對研究生的培養,并為此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和機制。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和相關機制的構建進行重點探討。
【關鍵詞】研究生? 培養質量?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244-02
隨著近幾年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此建立相應的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已經成為各個高校工作中重點內容。而在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中,高校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標準,衡量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而保障體系構建的合理性。
一、建立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校來說,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特點,還在推動自身生存和發展上發揮重要的作用。經過長期的發展,大多數高校在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中都有形成相應的規章。對于這些規章制度,主要由行政領導機構負責并實施。這比較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基于此,作為高校則有必要結合具體情況構建出較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過程的監督機制。與此同時,院校還要注重對研究生教育保障體系的建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達到相關標準。
二、建立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體系
在整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就是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體系。關于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主要是由多個因素的有機聯系而組成的要素,并根據相關要求和標準評價有關研究生教育。進而能夠更加全面的監控研究生教育質量。在構成要素中涉及到多個方面,即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等。站在評價主體的角度上來看,院校在研究生教育評估體系構建上需注重三個部分,分別是政府評價、社會評價和培養單位自我評價。在這其中,自我評價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根據單位學位和研究生教育要求進行有效評估。
三、以評估促管理、促質量
針對當前我國研究生招生結構和學科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變化,促進研究生教育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此環境下,要想能夠更好的保證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需要院校加強對這方面的管理。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改善現有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對于如何做好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高校需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對研究生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
作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人員,在思想覺悟、文化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等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以此能夠更好的適應較為復雜的管理環境。為實現此目標,有關部門要做好兩點工作:一是,根據實際需求,引進各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加強對現有管理人員的培養,并定期組織人員參與相關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計算機管理技術與技能。促使其能夠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教學監控體系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高校要想能夠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開展的有序性,首先要結合實際情況,為其設立專門的質量監控機構。結合實際調查發現,多數高校研究生教學中質量監控網絡是由不同層次的主體所組成的,即主管教學校長、研究生培養辦公室等。在領導者的帶領下,研究生培養辦公室需要對多個環節進行有效指導。其中,教學質量學生評估則需要在研究生學生工作辦公室進行日常工作的處理。因而在教學監控體系中要將研究生管理處和各個院系監控作為主體,同時還要在相關專家、教師和學生網絡監督構成的基礎上進行。
(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對于如何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按照標準,實施導師遴選制度和激勵機制。在具體工作中引入競爭機制,有效突破導師終身制。作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必須要按照責、權和利統一的要求進行工作。期間,所采用的導師負責制度,還要以導師集體指導制進行相應的輔助。而對于有效激勵機制的應用,在增強導師凝聚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對導師的培訓。同時,還要將終身教育融入在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工作中。
四、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學習和研究的有效結合,是培養研究生的重要途徑。雖然學習和研究都是貫徹在碩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但是兩者所涉及到的重點明顯不相同。通常來說,碩士生教學過程主要為兩個階段,分別是課程教學和學位論文。在具體課程教學中,學習為主要環節。而在具體學習中需要進行研究。對于博士生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科學研究。因而在科研過程中,則會將學生與研究進行有效結合。
(一)強調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前沿性
創造性教育需要導師根據研究生需求,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在此課程計劃的制定上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同時還需對相關知識所具有的橫向聯系進行適當的結合。
(二)注重教學方法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多樣化
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一直都是導師教學工作的核心問題。結合實際可發現,導師所使用的個別教學法應用比較廣泛。在具體教學中,如果只是以講授為主進行的教學活動,無法較好的培養研究生思考和質疑能力。針對這種現象,則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所使用的教學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化。如,定向引導法、質疑激思法等。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極大的推動研究生發展。
(三)鼓勵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各類科研活動
科研是開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結合具體的科研活動,可有效調動學生創新能力。從而推動其創新性發展。對于研究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需要教師、學校以及社會進行評價,這樣做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目標以及內容等起到一定的調節。因而作為高校需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加強研究生對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學習提供相應的條件,進而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而言,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長期進行。期間,需根據具體情況構建較為完善的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以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符合相關標準,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兆君.深化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構建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J].文教資料,2018(33):87-88
[2]古紹彬,徐寶成,康懷彬,馬紅燕,王耀.二級學院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18(21):89-91
[3]陳健.基于第三方評價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8(13):44-47
作者簡介:
丁紅楓(1969.5-),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孫連坤(1961.10-),男,漢族,吉林長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劉斯偉(1979.11-)男,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