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社會各個領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就教育領域而言,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的科技,對教育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作為承載教育使命的工作者,在人工智能時代面臨著挑戰和機遇。教師的角色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了人工智能很大的挑戰。但人工智能對教師自我發展,教師職業更新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盡管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很大,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師,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爭做新時代教師。
【關鍵詞】人工智能? 教師? 教育
【中圖分類號】H09;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54-01
一、人工智能發展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是一門包含了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等研究的計算機科學,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1]。人工智能作為機器學習應用的產物,它自身利用計算機模擬人們的大腦以及實現人類一樣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
人工智能從1956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術會議上被提出以來,其發展經歷了很多考驗。二十世紀 50年代到70年代,隨著世界首臺人工智能機器人Shakey和第一臺自主互動聊天機器人ELIZA 誕生,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但在20世紀70至80年代,人工智能的發展遭遇了阻礙,步入低谷期。20世紀末和21世紀20年代,隨著人機大戰的興起,“深藍”擊敗國家象棋世界冠軍、“沃森”智力答題戰敗兩位人類冠軍、“AlphaGo”戰敗世界圍棋冠軍等,使得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研究更進一步。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很廣泛的應用在醫療、金融和教育等方面,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的科技,使教學方式、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學習方式等產生極大的改變,例如在線輔導、測評系統、學習助手等功能的應用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人工智能時代教師面臨的挑戰
1.教師角色的挑戰。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越來越受到挑戰。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師角色,將不再是傳統的,簡單的教書育人的工作,聽、讀、寫、算的輔導,考核方式的變革,也使得教師的角色發改變。因此,學科基礎型的教授教師的需求數量將逐漸減少。2018年,在北京師范大學的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啟動了一項國際合作項目“AI Teacher”——人工智能教師。在此研究項目中,他們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跟蹤采集,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價值觀,知識技能,網絡應用等各個方面的仿真調查,建立起一個大數據庫,以此來了解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最終實現“人工智能教師”,為學生進行服務。在此項目中人工智能教師賦予了例如可自動命題和自動批閱作業的助教、學習障礙自動診斷與及時反饋分析師等12種角色。人工智能可以扮演著教師的很多角色,勢必對教師現有的工作增加了壓力,形成了挑戰。教師原有的工作經驗,知識儲備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學的需要,教師能夠帶給學生的,人工智能也可以,可是人工智能具有的大數據庫是教師所不具備的。教師不能僅僅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技能的指導者。面對強大的人工智能,教師,學生以及人工智能出現了新的關系圈,怎樣才能使教育利益最大化,教育效果最優化是教師的挑戰。
2.教師教育教學的挑戰。人工智能的出現對教師的教育教學也具有很大的挑戰。首先,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將接收來自人工智能本身、學生、同儕、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壓力的挑戰,對教師知識結構、能力、個人的發展等,要求隨之提高,教師的權威受到質疑。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大學教授艾休克·戈爾就曾經采用機器人來回答學生的問題。該機器人是利用IBM沃森技術的聊天機器人,并且擁有著非常強大的回答問題的能力,該教授的學生在長達5個月的學習期間,根本沒有注意到助理教授其實是個機器人。其次,人工智能運用在教育中,勢必讓教師的工作重心發生改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例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和混合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學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幫助學生的答疑解惑,給傳統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挑戰。之前的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教學設計、教學和答疑等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后,教師的工作將從基礎知識傳授等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貌似教師多了很多時間,但其實是對教師的要求將會更高,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多元性的要求提高。
三、人工智能時代教師面臨的機遇
1.教師自我發展的機遇。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除了對教師的發展帶來挑戰之外,也有很大的機遇。首先,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在“人力”層面解放了教師,使教師不再將太多的時間用在傳授知識、評價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而是有更多的時間自我發展。思考怎樣利用人工智能幫助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使教學更有效,以及思考如何使教師的職業發展跟隨人工智能時代的步伐。其次,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的記錄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情況,例如系統智能批改、智能分析考試數據,針對學生,給出個人成績分析和薄弱知識點,智能推送學習資料和練習試題;針對老師,給出班級成績分析報告,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班級能力水平、各個試題、各選項對應知識點班級的掌握水平、全年級各班級情況對比等各維度的報表,幫助學生精準定位診斷,幫助老師科學決策,能更有效的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發展。
2.教師職業更新的機遇。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師是承載教育使命的人,自當以育人為己任。不同的發展時代,對教師職業的理解會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依然能成為學生所需要的、不被人工智能所“淘汰”的教師,對職業的更新發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教學管理方面,人工智能也對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起到協助的作用,使得教學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在已有的實踐中,AI技術引入教學管理中后,使得教育更智能。在教師職業專業知識要求方面,教師要系統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借助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斷的充實教師個人的人工智能理論知識、大數據分析能力、專業知識升華等。在道德和職業操守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教師人格魅力、職業操守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有了新時代的認識和要求。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緩解教師資源的匱乏,還承擔了很多教師的工作。教師需要自省與努力,還需要政府、社會的認同與支持。畢竟人工智能帶來的不只是教師職業結構的改變,還關乎法律、倫理、隱私、進而挑戰人類社會全部既有的準則?;谌斯ぶ悄艿陌l展以及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我們要做足充分的準備迎來新時期教師的教學,摒棄傳統舊觀念,學習和掌握新的教學方式,用智慧的方式傳遞智慧,這本身也提高了對教師自身能力的要求。盡管人工智能可以有效的促進教與學,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和支持,教師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緊跟時代步伐,做新時代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昭鳴.2017人工智能未來企業[J].互聯網周刊,2017(17):46-49.
作者簡介:
沈超然(1995.8—),女,漢族,遼寧營口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比較教育學,研究方向:比較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