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龍 戴月娥
摘要:湖南省韶山市銀田鎮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近年來的努力,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154元,同比增長 8.8 %。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但依然存在農民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三產融合程度不深,農業產業規模不大,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等六個方面的問題。針對調查了解到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以產業發展為龍頭,不斷壯大經濟實力等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基本情況;存在問題;提出思考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12
0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報告將之列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農民生活現狀如何?帶著這個問題,我利用2018年的寒假,對湖南省韶山市銀田鎮的現實狀況及其相關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以實地察訪、填寫問卷、查閱資料、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歷時12天,共走訪了全鎮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發放調查問卷近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5份。
1基本情況
銀田鎮位于韶山市東部,與湘潭縣云湖橋鎮、湘鄉市龍洞鎮、寧鄉縣大屯營鎮和韶山市清溪鎮接壤,因境內古剎銀田寺而得名。總面積2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人,有水田13269畝、旱土1417畝、林地14650畝。下轄4個行政村(銀田村、南村村、華南村、銀園村)、1個社區(銀田寺社區)。境內交通便利,韶河繞鎮蜿蜒,韶山鐵路、滬昆高鐵、韶山高速、S330省道(原S208)穿鎮而過,鎮區距韶山市區、核心景區不到10公里。銀田鎮因電桿和電桿鋼模制造業聞名全國,素有“電桿之鄉”的美譽,有100多名企業家在全國各地從事電桿行業。近年來,銀田鎮堅持走鄉村振興道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項目建設、產業振興、“三大攻堅戰”、城鄉統籌、民生改善、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扎實推進農村農業、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構建產業興旺的經濟強鎮。打造銀田特色小鎮建設,重點推進永紅蔬菜基地及櫻花產業園、韶山銀田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宏發農林生態園等三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國英生態農業園、順康養殖特色示范園、潤玉花卉苗木示范園等產業基地建設。永紅櫻花產業園土地流轉1000畝,櫻花種植800畝,小水果種植120畝。銀田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二期項目稻夢田園120畝百果園園內游步道改造完成,采摘蔬菜大棚已完成種植,生態休閑餐廳正在建設。宏發苗木完成2口山塘生態垂釣改造升級,200株花瓶苗木栽植和400畝水果基地追肥培育。雷竹基地完成前期立項和土地流轉工作流轉土地600畝。湖南中湘農墾銀定實業有限公司與永紅櫻花園簽訂招商引資框架協議,注冊成立韶山湘中農墾銀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建牛蛙池52個,投放蛙苗兩萬只。
(2)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了李家沖美麗屋場、友誼橋休閑廣場;完成銀田村6.8公里環線建設,安裝LED路燈220盞;對過鎮道路體質改造,S330路“白改黑”及綠化和銀敖示范路綠化亮化,建設了生態停車場和文化長廊;開展了3A旅游廁所建設和11個塘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全鎮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同時,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開展禁止秸稈垃圾焚燒和韶河灌渠飲用水源地集中整治工作。通過增設化糞池、鋪設污水管網等方式,投資62萬元用于解決灌渠周邊20余戶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問題,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體污染整治,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生態環境“臟、亂、差”現象。
(3)打造鄉風文明的人文鄉村。利用文化墻,宣傳欄,宣傳文明節儉、尊老孝親、厚養薄葬、愛護環境等移風易俗。2018年,銀田鎮懸掛宣傳橫幅50余條,宣傳牌30余處,發放宣傳冊共計8200份。發放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倡議書5000份,發放致全鎮村民的一封信5000份,并在秀美銀田公眾號進行宣傳推廣。全鎮各村(社)逐漸完善了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分別設立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廣播室等,農家書屋書籍持續更新,各村(社)現有藏書5000余冊。
(4)創建治理有效的善治鄉村。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重新修訂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明確規定村民應遵紀守法,嚴格規定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特別是針對婚喪陋習革新、弘揚孝道文化方面,嚴禁盲目追求豪華婚喪禮節,嚴禁誹謗他人,嚴禁造謠惑眾,搬弄是非,嚴禁毆打辱罵長輩。通過建立合適各村(社)的村規民約,規范和約束村民的行為,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銀田鎮完善了基礎設施,改善了公共服務,加強了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也更宜人。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154元,同比增長 8.8 %。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2存在的問題
(1)農民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由于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是上級的要求,等靠要思想嚴重,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建設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無法運作,從而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缺乏積極主動地參與鄉村振興的主人翁意識,未能發揮主體作用。鄉村發展對外依賴性強,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足。
(2)三產融合程度不深。農業產業規模不大,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三產融合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創新;農民技能素質相對低,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
(3)農村新型經營組織發展質量不高,后勁不足。一是管理不規范,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財務制度,即便有也不嚴格執行;二是發展資金短缺,后勁不足。
(4)人才資源要素向農村回輸較少。大部分青壯勞力在外務工或經商。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另外,近年來,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農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要素向農村回輸較少,輸血功能較弱,農業服務技術力量不足。
(5)農村留守兒童仍占相當比例。雖然農村富起來了,但農村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與城鎮比依然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部分在外務工或創業的農民不愿回農村,但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民工無法將孩子一起轉移進城,于是只能將孩子留在農村,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的產生。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看管,所以,留守兒童在安全、生活、教育等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6)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離鄉村振興建設目標還有些差距。銀田鎮是電桿之鄉,有100多名電桿老板在全國各地從事電桿行業,另外還有一部分人隨電桿老板在外打工。同時,通過近年來的“特色示范鎮”和“美麗鄉村建設”,銀田人民的錢包鼓起來了,生活富起來了。雖然物質條件好了,但農民精神世界并未“富”起來,大多數人留念牌桌,內心空虛,理想信念不明確,沒有更高的目標追求;紅白喜事大講排場,鋪張浪費,甚至相互攀比;項目建設、大是大非面前,格局不高,大局觀念淡薄。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3幾點思考
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滿足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農業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1)加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大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力度,把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引導群眾自覺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擁護者、執行者和監督者。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自覺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積極參加美麗家園建設。激發鄉村實現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激發農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自主能力,讓廣大村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2)以產業發展為龍頭,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將美麗鄉村、產業提升、特色建設、全域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引進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完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發展實體經濟,提升鎮域綜合實力,實現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總量和速度穩步增長。支持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化經營。堅持“抓大不放小”的特色發展戰略,創新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和農旅結合的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指導、扶持各類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高效運營,大力激發農民自我發展內生動力。營造優美農業景觀、策劃包裝好休閑農業、體驗農業、采摘農業等產品,全力推出銀田鄉村旅游線路。
(3)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在農村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戶為抓手、以村委為基礎,以鄉鎮為龍頭,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不斷豐富平安家庭、黨員示范戶、文明衛生家庭、文明商戶、優秀保潔員、“好家風、好家訓”等創建載體,樹立典型模范,帶動鄉風文明,在鄉村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4)改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條件,實現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相對均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盡可能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5)匯聚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用優惠政策、優厚待遇吸引和留住農業技術人員,改善基層農業科技人才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建立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招考大學生到鎮農技崗位任職;鼓勵引導年輕人回鄉就業和走出去的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立業,在政策范圍內給予補貼優惠、產業支持;匯聚鄉賢力量,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參考文獻
[1]陰映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及意義探討[J].現代農業,2018,(4).
[2]焦石文,張寶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治理的現實依據與總體思路[J].領導科學,2019,(1).
[3]韓立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推進器[J].現代交際,2019,(1).
[4]黃道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J].當代農村財經,2019,(1).
[5]劉春雷.鄉村振興的維度:人才、資金和產業[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2).
[6]鄭風田,劉璐琳.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文化: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1).
[7]王亞華,蘇毅清.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新戰略[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6).
[8]董向東.國內外鄉村振興戰略研究述評及今后研究方向[J].甘肅農業,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