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群
[摘 要] 展覽是公共圖書館中的一項服務內容,其使圖書館服務功能更加多元化,符合公眾文化需求,營造了良好的視覺藝術審美空間。文章簡要論述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價值,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定位,并從多方面進行功能創新,以促進公共圖書館發展。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展覽服務 功能定位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2;G258.2 文獻標志碼:A
多元社會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在傳統服務之余,增加了文獻信息、社會文化等服務內容,為讀者提供人文藝術、科技交流等場所。時下,展覽服務已成為很多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一些大型圖書館甚至形成了自身展覽品牌,特色鮮明。因此,公共圖書館負責人及相關從業者要明確自身定位,對展覽服務內容及形式加以拓展,實現功能創新。
一、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價值
(一)增強圖書館服務功能
公共圖書館職能眾多,如文化遺產保存、文獻信息傳遞、社會教育、智力資源開發等。網絡信息環境下,文化建設備受重視,而公共圖書館中除了擁有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外,還承載智力資源開發職能。圖書館展覽活動面向社會公眾,發揮著較強的文化熏陶作用,能夠促進圖書館自我發展。
(二)符合公眾多元文化訴求
受信息技術發展影響,以往靜態、單一的圖書館文獻借閱方式已不能滿足公眾的多元、動態信息需求。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滿足了廣大讀者的探索、求趣心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節奏靈活,服務內容多,品位高,這與公眾及讀者的多元文化需求吻合[1]。
(三)營造視覺藝術審美空間
重視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依托設計,增強圖書館展廳、走廊美感,營造良好的藝術空間和文化氛圍。依托創意和靈感激發,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使之在展覽、文化熏陶中不斷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凸顯公共圖書館在藝術審美文化中的價值。
二、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定位
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定位主要體現在法治化治理、均等化服務、廣泛性滿意三方面。
(一)法治化治理
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需要穩定的法治環境作為支撐,實現功能結構治理優化。首先,在服務層面,一定要保證立法程序穩定,將國家主體意志反映出來,即根據已知法律,完善和優化公共圖書館功能服務結構。其次,發揮立法、執法作用,賦予公民權利,確保公民權利公開、合法,使之能夠享受公共服務。當前,受社會環境限制,法治化治理并沒有在公共圖書館管理及服務中得到普及。
(二)均等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在展覽服務定位方面,會考慮優質、共享問題,其作為社會共享服務系統中的關鍵內容,始終秉承均等化原則。具體而言,公共圖書館要能夠輻射周邊轄區全體公民,使之擁有獲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任何公民都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權利,可采用總分館服務體系,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共享功能全覆蓋,使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呈現均等性、普遍化特征,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創新[2]。
(三)廣泛性滿意
在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中進行結構優化,可共享公民對公共圖書館的滿意程度。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主要從服務有效性上體現出來,這直接關系公民評價是否滿意,恰恰說明了公共圖書館的管治權由公民掌握。故而,公共圖書館在展覽服務功能創新方面,應對市民滿意度進行考量,確保其認可公共圖書館服務。
三、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創新
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創新需要考量多方面內容,相關責任部門要依據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性質,借助總分館制度,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實現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和服務開拓,為后續各項展覽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一)建立總分館制
建立總分館制時,設立分支庫系統非常重要。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體系多元而復雜,是非孤立存在的。該背景下,除了對圖書館內部各項業務或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外,還應兼顧圖書館上下級及同級關系,依托科學的體制機制等,在各公共圖書館之間建立關聯,使之成為一個網絡整體,并發揮其最大效益,從而為公民提供優質服務[3]。例如,某市級圖書館為達到地級展覽標準,需要以區圖書館為核心,對街道、社區圖書館資源進行整合,在服務上進行延伸,使基層圖書館具備較強的服務能力。目前,總分館制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和認可,其建立過程相對比較復雜,需要在資金、采購、編目、配置及管理方面進行統一,制定嚴格的業務規程。除此之外,還要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民政部門、社區資源,不斷延伸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
(二)依托網絡、文化共享開拓服務
多元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服務也逐漸開拓、創新。現階段,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已經在公共圖書館得到了普及,在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數字資源整合,依托共享工程,延伸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功能,使之面向大眾,甚至基層。除此之外,還要依托計算機網絡,在線上發布公共圖書館展覽資訊、圖片、活動流程等。圖書館網上服務已經成為主流,因此,應大力推行網上參考咨詢服務,對互聯網軟硬件環境進行優化,加強專業咨詢人員的培養,實施遠程服務。該背景下,還要加大網站建設力度,豐富網上數字資源,提升知識導航服務性能。當下,很多公共圖書館都有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可同時為讀者提供線上、線下咨詢、借閱服務,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也更加多元。
(三)大力開展流動服務、展覽
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藝術交流平臺,不僅傳播文化藝術,也為讀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展示公眾藝術才華,展現人文精神,成為文化交流聚集地。現階段,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仍然存在一些漏洞,而以流動服務形式開展公共圖書館展覽,能夠實現服務延伸。各個地區應充分發揮物流、信息流優勢,對基層流動服務網絡加以構建,在單個區域內有效填補信息鴻溝。結合公共圖書館特色,每隔一段時間,舉辦主題展覽,樹立品牌特色[4]。例如,2015年萬江圖書館舉辦手抄報大賽優秀作品展、近現代優秀少兒文獻圖文展、城市閱讀的美麗風景——讀書會在東莞、讀書主題雕塑圖片展、中國當代漫畫展、圖畫的魔法——凱迪克獎及獲獎圖畫書展等,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展覽資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較多,展覽是其中一項。無論地方政府、文化部門,還是相關負責人,都要明確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價值,從法治化治理、均等化服務、廣泛性滿意三方面,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進行拓展和創新;建立總分館制,依托網絡、文化共享等,拓展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大力推行流動服務、展覽等,使公共圖書館服務更加科學、多元,將文獻、館藏資源價值發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路海生.資源共享視角下公共圖書館展覽服務的定位與創新[J].圖書館學刊,2016(3):76- 78.
[2]馮天宇,倪睿.打造“第三空間”:讀屏時代公共圖書館功能定位再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7,35(4):14- 18.
[3]余希.基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圖書館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7(10):80- 81.
[4]鄭珊珊.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及發展創新[J].科學中國人,2016(18):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