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孫潔 通訊員 馮澤波
蒼溪縣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幅員2330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區、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時也是世界紅心獼猴桃原產地。
近年來,蒼溪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把紅心獼猴桃作為全縣優勢特色產業的領頭羊、農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領軍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以科技引領創新發展,支撐綠色發展,培育出紅陽、紅華、溪元紅等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紅心獼猴桃系列新品種,取得國家、省科技成果20多項,引進轉化新品種、新技術等科技成果300多個,實現成果轉化產值45億余元,高新技術產值增加值30億余元,新興產業產值占比25%以上,科技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達75%以上,為全縣三大百億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隨著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獼猴桃產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近兩年來,蒼溪縣獼猴桃產業受到獼猴桃潰瘍病的威脅。如何讓這一產業健康發展?蒼溪縣依托科技力量,以獼猴桃潰瘍病防控為契機,吹響了獼猴桃保衛戰的號角,同時也拉開了全縣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炎炎六月,正值獼猴桃幼果期,在蒼溪縣的獼猴桃園,永寧鎮蘭池村的業主王華斌正在為獼猴桃疏果、定果,進行夏剪。
與其他種植戶的獼猴桃不同,王華斌的獼猴桃“住”進了避雨大棚。“2017年1月至5月,我的果園遭遇了獼猴桃潰瘍病,導致100多畝獼猴桃荒園,1畝損失達4萬多元!”王華斌說,他在縣農業部門指導下,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為六十七畝獼猴桃搭建了避雨大棚。
蒼溪自1980年開始人工栽培獼猴桃,此后,獼猴桃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迄今,全縣種植獼猴桃已達40.7萬畝。
“近年我們的獼猴桃受到獼猴桃潰瘍病的威脅,2017年、2018年是發病高峰期,給種植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蒼溪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局副局長、獼猴桃研究所所長何仕松說,蒼溪縣在四川省農業廳植保站、四川農業大學和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通過考察、借鑒和綜合實驗,開展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技術攻關。2016年12月開始搭建獼猴桃避雨大棚進行試驗,“防控起到了顯著效果,在避雨大棚中的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率降低了90%”。
為進一步解決潰瘍病防治面臨的技術問題,2019年1月15-16日,蒼溪縣獼猴桃研究所、蒼溪縣興科現代農業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在蒼溪縣委縣政府的主導下齊聚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召開獼猴桃科技研討會,探討獼猴桃潰瘍病的根治方法,并共同簽訂了四方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充分利用各方在獼猴桃領域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平臺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就獼猴桃全產業鏈研發開展深度合作。據了解,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是我國較早致力于獼猴桃研究的科研機構,擁有國際一流的“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在獼猴桃種質資源保存、獼猴桃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兩方面具有很強優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是我國具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微生物學研究和微生物技術研發機構,擁有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學研究中心和微生物技術研發基地。四川蒼溪獼猴桃研究所是蒼溪縣專門從事獼猴桃研究與開發的科研機構,在獼猴桃選育、基地建設方面具有較強實力,除選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紅心獼猴桃外還選育出兩個以上具有影響力的品種。蒼溪縣興科現代農業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是致力于解決地方生物產業、農業發展中技術問題的科技企業。
除了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治、科學化田間管理等基礎研究,四方團隊還將開展獼猴桃基因組學、獼猴桃育種、聯合搭建獼猴桃科技創新平臺,全力推動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建設,依靠科技創新共同推動獼猴桃產業的高產提質增效。
四方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將加強蒼溪縣與國際、國家級科研平臺、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的對接,有力提升蒼溪縣獼猴桃科研能力和水平,對推動“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蒼溪實驗站”、攻克獼猴桃重大病蟲害、助力四川獼猴桃科技產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方合作團隊在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考察合影

1. 四方合作簽約儀式
目前,四方合作院所和科研專家團隊在蒼溪縣實施400萬元的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控科技項目,建立了6個省級科技示范園,搭建避雨大棚200余畝。2個科研院所正深度進行獼猴桃潰瘍病病理性研究,已召開科學研討論會3次。
今年年初召開的全縣獼猴桃潰瘍病防控工作推進會提出:通過大力實施避雨栽培、種植抗病品種等方式,解決好潰瘍病防治面臨的技術問題。“今年,我們將在全縣39個鄉鎮每個鄉鎮推廣10至20畝避雨大棚,逐步全面推開。”何仕松說。
2019年2月25日,蒼溪縣委縣政府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鄧興旺、四川省獼猴桃首席專家李明章、四川省自然資源科研院的博士莊啟國、崔永亮、川農大的博士等19名專家聘請為蒼溪科技專家團隊成員,組建高層次科技特派團。
“獼猴桃綜合防控的研究,你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 ,在給專家團隊放授聘書時,蒼溪縣副縣長謝龍飛說。獼猴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全力助推獼猴桃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獼猴桃產業科技交流合作,蒼溪縣委縣政府不但提供了便利的辦公、生活、研究基地,在專項工作經費和制定專項獎勵政策方面也給予支持,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人員配備方面給予援助。
據悉,科技特派團將通過兩年時間,立足從九個方面突破獼猴桃產業發展問題, 一是綜合兩類(獼猴桃大棚栽培技術、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技術)技術成冊(專著);二是以項目為支撐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四是在科技刊物上發表潰瘍病防控科技論文;五是建立設施栽培獼猴桃技術標準;六是建立獼猴桃潰瘍病前期識別與預防體系分布圖;七是建立檢測實施室、專家工作站、示范驛站;八是研發一批防控藥品;九是培訓一批技術人員。達到項目實施單位、獼猴桃種植基地、縣級部門、鄉土人才與專家積極對接,定期聯系,通過多種梁道,在短期內打好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攻堅戰,實現質的突破。
向獼猴桃潰瘍病宣戰,科研團隊一刻也不停留,詳細比對天氣、土壤、施肥等數據,現場踏勘獼猴桃母本園、外出考察學習獼猴桃科研和園區建設。2019年3-5月,科研團隊圍繞獼猴桃產業接連召開四場研討會—“蒼溪紅心獼猴桃潰瘍病防控科技項目聯席會”“省科技特派員蒼溪團產業技術服務工作會”“部省市縣四方科技合作協議蒼溪縣工作推進會”和“蒼溪縣科技扶貧特派團獼猴桃產業技術培訓會”。

2. 專家在獼猴桃產業園指導大棚搭建

3. 蒼溪縣科技扶貧特派團技術培訓會
科技特派團19名特聘專家到蒼溪分別就獼猴桃潰瘍病分級防控、綜合防控,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棚架建設、果園配套設施建設,抹芽摘心,授粉與疏花疏果等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系統培訓。園區現場教學中,就現場發現的獼猴桃大棚、栽培、修枝、授粉、水肥管理、病蟲害等問題進行了針對性分析,手把手提出解決方案。各位專家對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逐個進行了解答。共發放獼猴桃實用技術資料三類2000多份,解答技術問題30多個。獼猴桃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加工企業、貧困戶代表和蒼溪縣的省科技特派團部分成員共200余人得到培訓,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堅定了獼猴桃潰瘍病可防可控的信心和發展獼猴桃產業的決心。
“形成高效精準的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控技術,在蒼溪指日可待,發展好獼猴桃產業,就是幫助農民捂住了錢袋子。”蒼溪縣副縣長楊梅說。
據了解,蒼溪縣已建成國家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農業科技園區1個、市農業科技園區2個、萬畝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6個。蒼溪縣龍洞、高坡和橋溪等鄉鎮已在建成的高海拔紅心獼猴桃產業園改接了一部分抗潰瘍病較好的綠肉獼猴桃品種,降低發病風險;在新發展的獼猴桃園,則以紅黃綠品種搭配小臺地栽植為主,在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同時杜絕成片受損。
人勤春早。作為全國首批獼猴桃種植大縣,從今春開始,蒼溪獼猴桃將著力在園區上做文章,推動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全縣39個鄉鎮獼猴桃產業不均衡發展的現狀,蒼溪以“抓大、促中、帶小”為抓手,狠抓“五重一區”建設,讓5個具有特色文化的獼猴桃重點鄉鎮優先發展起來:在橋溪鄉召開高端獼猴桃推進會,主推高端紅心獼猴桃文化,主打高端獼猴桃生產;東溪鎮主推紅心獼猴桃發源地文化,帶動全鎮成為高品質獼猴桃發展的排頭兵;龍洞鄉山溪口農場是全縣最早的商品化果園,通過宣傳“游山溪口森林公園,品高山獼猴桃”,利用森林落葉在全鄉重點發展仿野生綠肉獼猴桃,發展獼猴桃加工業;歧坪鎮多次舉辦采摘節,重點打造獼猴桃小鎮,打造周邊小鎮集群發展;云峰鎮小水果眾多,重點在以往生產保健水果的基礎上,增加硒、葉酸的含量,發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功能型獼猴桃;現有的深加工園區進一步改造提升。
企業在蒼溪獼桃轉型升級中至關重要。教科局副局長黃中華介紹,全縣獼猴桃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其發展應各有側重。初加工企業主要進行鮮果銷售;深加工企業應在果醋、原漿、酵素、果酒、含片等系列產品研發中各有側重,而不能搞過去的“大而全”;服務型企業,則應針對獼猴桃的修剪、植保、大棚建設等環節進行細分,為種植戶提供更加專業的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