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太順 北京市直工委黨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靶莿撎斓亍苯ㄔO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創新舉措。準確把握“星創天地”的政策定位、要義、特點和趨勢,對于推動“星創天地”建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星創天地”建設概念取自“星火燎原、創新創業、科技頂天、服務立地”的釋義?!靶莿撎斓亍弊鳛檗r村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新型職業農民的“大學”、創新型農業企業家的“搖籃”功能。可以說,“星創天地”政策的誕生就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被賦予了重任和期盼。
“星創天地”建設是對“星火計劃”的傳承和發展。1985年啟動實施的“星火計劃”,是在我國當時農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情況下,推出的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村經濟,普及科學技術、帶動農民致富的指導性科技計劃。“星火計劃”為新時代“三農”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面臨新的形勢任務,諸如強化頂層設計、深化體制機制、釋放創新活力、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拓展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等工作,都亟待政策的創新與發展。作為傳承和發展,“星創天地”應運而生。
“星創天地”建設是推動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舉措。伴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日益重要?!靶莿撎斓亍弊鳛榭萍疾考涌焱七M農村創新創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眾創空間的豐富和拓展,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眾創空間,是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創新實踐。
《發展“星創天地”工作指引》明確指出,“星創天地”建設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服務“三農”為宗旨,以創新創業為驅動,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打造發展現代農業的眾創空間,發揮引領農業創新創業主陣地作用。準確理解把握“星創天地”政策的要義,需要牢牢抓住政策的著力點。
“星創天地”旨在打造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主陣地?!靶莿撎斓亍敝荚谵r業現代化進程中,以農業科技領域為重點,計劃通過搭建3000個左右的國家級星創天地,同時輔以地方省、市、縣級星創天地項目,作為公共服務和技術轉化平臺、創業服務平臺,真正的成為“三農”工作的有力抓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戰場,服務農業領域千萬就業主體,培養帶動眾多農民工、大學生、鄉土人才、中小微企業深入農業農村創新創業,培育現代職業農民。

武漢“生物制造”星創天地
“星創天地”著力統籌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載體?,F代農業發展,重點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市場渠道,培育農業發展的新動力。通過“星創天地”載體,依托“互聯網+”現代信息、現代金融等技術平臺體系,搭建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平臺,培育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系統,為現代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金融的翅膀,提升農村創新創業服務環境,優化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生產要素組合,發揮創新創業資源集聚效應,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星創天地”重在培育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在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星創天地”政策直面農業產業體系的不足和薄弱環節,著力打破農業體系自身的封閉體系,有效實現產業體系的交叉融合,通過建設一批品牌化、特色化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動能新活力,提高農業創新供給質量和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星創天地”建設精準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靶莿撎斓亍闭吡⒆憔珳史鲐毦珳拭撠毷聵I一線,促進農業價值重構和農民穩定增收,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突出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版,使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提升,農民逐步向創業者和產業工人轉化,筑牢脫貧致富的基礎。
對于各級“星創天地”建設主體而言,在實踐層面,在對政策要義的理解上還需要明確把握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星創天地”建設主要采用市場機制運作,動力來源于市場,而非公益性的普惠制政策機制;二是準確、有效導入農業科技要素。參與“星創天地”建設的項目要屬于農業領域,同時要有農業高科技導入和參與,要有一定層次的農業高科技產品或技術的介入;三是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引領和支撐,單純的傳統的營銷模式不足以獲得“星創天地”建設的支持;四是要注重農業產業升級和產業鏈的延伸,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體系;五是樹立服務理念,做強服務產品。“星創天地”重在建設農業產業服務體系,依托星創天地項目,服務創新創業主體,打造利益共同體,實現利益共享。
“星創天地”政策來源于頂層設計,來源于實踐需求,來源于基層創造,具有系統思維、整合統籌、開放創新等特點。
所謂系統思維,指“星創天地”政策的發起者,科技部以構建農業現代化體系為突破口,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乃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戰略高度予以規劃,用系統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把一項相對具體的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謀劃,視野開闊、站位高端,具有高度的政治擔當和責任自覺。
所謂整合統籌,指“星創天地”政策對“條條塊塊”政策要素、資源要素的分類梳理和整合統籌。一方面,“星創天地”政策是對現有政策資源的整合運用,集中梳理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有效吸收納入“星創天地”政策范圍?!栋l展“星創天地”工作指引》政策基礎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等文件。以這些不同領域、不同部門的文件為基礎,為“我”所用,搭建政策的服務平臺,著力解決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問題。
另一方面,是對現代農業產業生產要素的統籌。“星創天地”政策,圍繞科技要素主線,搭建生產要素聚集平臺,統籌把資金、信息、人才、管理等綜合融入到政策框架內,發揮集聚創業人才、技術集成示范、創業培育孵化、創業人才培訓、科技金融服務功能,致力于尋求“一攬子”解決方案。
所謂開放創新,指的是“星創天地”政策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體系,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規劃布局建設“星創天地”?!栋l展“星創天地”工作指引》發布兩年以來,各地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進行了有效的創新。目前,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及36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及計劃單列市為推動農業領域創新創業及指導星創天地建設已制定出臺相關政策65項。例如北京市科委聯合12家部門發布政策文件,創建農業農村領域的“星創天地”。江蘇將“星創天地”建設納入“眾創空間”建設重點工作給予支持,安排1億元專項補助資金,統一對“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進行支持。福建計劃至2020年支持每個縣建成1個以上星創天地等創業服務平臺,把科技特派員項目和星創天地納入省科技計劃體系。河南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涉農高校院所、農業企業等為載體,開展“星創天地”建設行動,鼓勵市、縣級政府對“星創天地”建設給予獎勵,打造適應農村創新創業需要的眾創空間。這些政策創造,都是對“星創天地”政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對于地方“星創天地”建設的管理者而言,準確把握“星創天地”的政策特點,對于構建屬地范圍內的“星創天地”政策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準確站位,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理解國家政策的出發點、落腳點,切實達到理解到位、把握到位;二是掌握方法,對于地方政策的構建,要運用好系統思維、整體思維的工具,統籌好政策資源和要素資源,把公共政策構建好、執行好;三是夯實責任,地方各級科技工作部門負有落實政策、創新政策的責任,要樹立責任意識,共同推動星創天地”建設工作。
作為一項公共政策創新,“星創天地”建設必將為完成其使命而不斷創新發展。展望“星創天地”建設政策發展趨勢,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推動政策升級。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在《關于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積極探索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新空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星創天地等創業平臺載體建設的要求。面對新的要求和任務,國家層面“星創天地”建設政策面臨深化、升級的要求,迫切需要完善《國家星創天地備案管理暫行規定》等基礎性政策,解決“星創天地”的定位、管理、服務等方面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是鼓勵地方創造。支持各地、各領域先行先試,勇于創新,豐富“星創天地”政策的基層創造,探索適合區域發展水平的“星創天地”政策。同時,科技部將會依托《星創天地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等政策工具,引領地方的實踐創造,鼓勵“星創天地”主體主動創新,探索“星創天地”發展差異化的政策路徑。
三是注重政策融合。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服務政策體系的研究,適當“拿來主義”,切實把相關政策運用到“星創天地”政策中。依法依規準確把商事制度改革、知識產權保護、財政資金支持、普惠性稅收政策、人才引進與扶持、政府采購、創新券等政策措施運用到“星創天地”項目,引入到農業創新創業領域,服務于“星創天地”建設。
四是構建專項政策。要直面農業領域的迫切需要,在堅持市場運作的前提下,發揮政府引導職能,構建配套的專項扶持政策。在創新能力評價引領、政府專資金引導、“互聯網+”支撐、金融配套政策改革方面出臺具體措施,建立更加靈活、可操作、可持續的運行激勵機制。按照“突出特色,重點傾斜,按需扶持,動態管理”原則,支持一批建設發展水平高、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國家級星創天地,扎扎實實推進“星創天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