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
當今的世界已成了品牌的世界,當今的經濟已成了品牌經濟。君不見,人們的談吐言必稱品牌——年輕姑娘的化妝品必須品牌,男士手上戴的最好是瑞士的手表,腳上穿的最好是荷蘭的皮鞋,耀眼的阿迪達斯、耐克的標志充滿運動場,上海人抽煙講檔次要抽中華牌......顯然,品牌業已成了當今最時髦的詞語。
權威統計揭示:目前,全球20%的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究其因,一是品牌有其最新科技含量,最新科技成果,質量最好;二是經濟價值最高;三是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從經濟發展來看,當從擴量轉為提質,如果沒有品牌的背書,沒有品牌帶給消費者在實物消費之外的精神、心理、感受,單類產品的價值消費就難以提升,這就是品牌的力量。當廉價勞動力在市場上競爭的階段過去,這個時候誰有品牌,誰有質量,誰有技術,誰才有真正的市場。
5月9日,“5·10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在上海舉行,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連續第六次發布。發布2019年品牌數量598個,發布的總品牌價值74185億元,最高品牌價值2931.29億元屬于中國工商銀行,其后是貴州茅臺2885.75億元。
“中國品牌日”的創立,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和品牌建設的重大轉折,宣示了我國進入品牌經濟建設時代。
2017年12月,上海市委提出了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為上海品牌建設注入了新動力,開啟了上海品牌建設新征程。近期,打造四大品牌的舉措相繼而來:建立第三方自愿性認證的品牌評價新模式;全市61家標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獲得“上海品牌”認證;圍繞222個上海老字號制定實施“一品一策一方案”,推動老字號振興;積極推進品牌培育示范工程,打造“四新”經濟發展的品牌經濟生態系統等。上海品牌建設,正在發力。
上海品牌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機遇之一,國內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蘊含著對品牌產品和品牌服務的需要;機遇之二,中美貿易戰倒逼中國加快科技研發,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和產業升級;機遇之三,上海市委高度重視,出臺具體可行的品牌戰略與舉措,為品牌建設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我們要抓住機遇,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充分調動各方優勢和潛力,引領上海高質量發展,打造上海的“品牌經濟”。
發展品牌經濟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各個主體協同發力。一要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二要政府強化支持,包括法律法規、市場環境;三要社會組織、教育系統、科研機構,在人才培訓、優化品牌發展協作平臺等方面同振共鳴;四要借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打響上海品牌。
打造品牌,需要貫徹“弘揚老品牌、培育新品牌”方針。要挖掘上海老品牌資源,使沉睡的老品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新興品牌群中培育成長性好、前景預期久遠的新興小品牌,明確實施目標、方向,分步推進。
品牌建設要與科技創新協同推進。只有在產品中持續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才能給客戶持續提供新的使用價值,讓客戶獲得更多的增值感、滿足感。要助力“品牌建設+科技創新”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品牌建設中,還要重視企業的領軍人物,包括企業領軍人物、科技領軍人物、品牌領軍人物。蘋果手機之所以長盛不衰,與時俱進,是因為有喬布斯;微軟雄踞天下是因為有比爾·蓋茨;華為能不斷科研突破、日新月異,是因為有任正非,沒有一個精明而又霸氣的統帥,一定成不了大氣候。
同時,上海還要充分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的優勢與機遇,實現補短板、拓空間,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弘揚四十年來改革開放“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恢宏之氣,聚中華千百年來的智慧底蘊,集當今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一個振鳴世界的品牌上海定將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