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郭彬
摘 要:本文首先對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建設的現狀、特點及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然后深入探討了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群建設的解決方案,最后給出了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建設的體系結構,并以筆者的教學實踐進行檢驗和總結。
關鍵詞:電子商務;技術類課程;課程群建設
一、引言
電子商務專業是受新技術影響較大的專業,也是教學計劃調整較頻繁的專業。但其部分技術類課程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課程內容重復,相關課程內容協調不暢的情況。
目前,國內對課程設置問題的研究總體不足,初步統計自2001年至今僅約40篇左右研究文章,大多為淺談初探之類的籠統概述,深度研究較為缺乏,而對電商教育某一環節如電商技術類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細致研究更是偏少。國際上比如美國,相關研究較多,涵蓋課程層次、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估、機遇挑戰等各方面,但同樣,從技術類課程設置角度切入的專門研究較少。
本文基于筆者在電子商務專業近20年教育經驗,擬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際國內比較研究,提出優化課程群的解決方案。本文首先對課程群概念進行簡要分析,然后對國內電商專業技術類課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與國外的情況進行比較,最后結合本人對企業界用人需求進行深入調研的結果,提出電商技術類課程建設的路徑,并且以本人的教學實踐進行檢驗和總結。
二、課程群建設的概念及內涵
課程群是近年越來越受關注的課程建設理念,是指由三門以上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課程群體。課程群建設的基本思想是把內容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屬同一個能力與素質培養范疇的同一類課程作為一個課程群組(模塊)進行建設,打破課程內容的嚴格科目歸屬性,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層面上,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組合。
因此,課程群建設的目的是探尋相關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課程群建設的意義是有利于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去除課程間重復的內容,強化重點突出課程間關聯的內容,提高課程的實施效率,使各課程協調發展。
三、中美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建設的現狀比較
中國高校的電商教育始于2001年,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體系性的、權威性的,有影響力的教育教學模式還沒形成,尤其是電子商務技術類課程,受IT技術影響較大,各學校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差異較大,部分技術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存在交叉重復,銜接不暢的情況。2008年,電子商務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是國內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文件,該文件對電子商務技術類模塊的課程設置及知識模塊的設置和教學單元的設置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技術類課程設置的靈活空間比較大,知識點的設置及學時設置的差異性都可以比較大。
與中國相比,美國電商教學起步稍早,美國高校的電商教育蓬勃發展,據“國際高級商學院協會”(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隨機抽選的150所美國本土商學院的電商本科教育的統計,其中17所學院提供電子商務的本科教育(占比11%),另87所學院提供電子商務類課程(占比58%)。在17所提供電商本科教育的商學院中,有6所偏重信息技術性知識技能,另11所偏重非技術性的知識技能。據統計,美國各大商學院所提供的電子商務課程約30門(見表2),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商務與管理類課程;二是技術類課程,約13門(部分課程有重疊),核心是多媒體、數據庫、編程及網站開發等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三是綜合類課程。
表2是美國各校商學院開設課程的總體統計,具體到各個學校,其開設的課程門類又會根據學校特色有所區別。開設電商專業的商學院,一般會開設的技術類課程,包括表2第三欄的多數課程;未開設電商專業的商學院,會提供電子商務方向的課程,例如,波士頓大學的奎斯特羅姆商學院(Questrom School of Business),其信息系統管理方向的工商管理科學學士學位教育,即與電商相關,需要修讀信息管理方面的課程,包括信息系統管理、數據管理、網絡與通信、電子商務等20多門課程。
總之,美國的情況與中國相似,即各學校電商教育的課程設計千差萬別,靈活性較高,體現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教育理念,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美方值得學習與借鑒的地方:一是加強綜合類課程設計(即表2第二欄的課程),加大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的深度融合,體現電子商務專業綜合性優勢;二是根據各學校專業特色與優勢,面向市場需求,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設計、設置電商技術類課程體系。如波士頓大學在其課程設計中突出其在人文、科學、信息技術、經濟與管理的綜合優勢,將上述優勢融入技術類課程當中。
四、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群建設的構建
課程群建設服務于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服務于人才需求。企業對電子商務技術類人才的需求規格如表3所示:
主要支撐課程的開設都圍繞著商務網站設計、建設與運營的能力開展,各課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先修課和后續課之間的關系,為了更清楚地梳理各課程之間的關系,可以把技術類課程再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稱為基礎層,第二層稱為應用層,第三層稱為綜合層。基礎層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程序設計語言、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層的課程主要包括: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網頁設計與制作和網店運營實訓,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在基礎課程的支持下,各自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均可通過一門課程讓學生掌握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必備的基本知識。綜合性的課程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課程設計及網站建設與管理,這兩門課程側重點不同,都是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都是多門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電子商務技術類課程群基于三級結構的課程架構可以用圖1表示。
從圖1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技術類課程群所包含的課程及各課程之間的層次關系。這在課程群建設中完成了較關鍵的一步,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各相關課程內容的設計及相互之間的銜接與配合,具體做法可以把大案例的思想引入到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把完整項目實現的思想引入到大作業及實訓課程中,實現教學內容案例化,實訓內容項目化,相關課程講解結束一個完整的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相應的課程學生學習結束,一個完整的項目作品得以實現。該作品可以是技術類畢業設計的基礎,也可以是各種電子商務比賽作品的原型及學生找工作時得以展示的作品。
五、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群建設的實踐
筆者所在學校于2007年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方案已調整3版,在引入技術類課程群建設之前,部分內容出現過多門課重復講解的情況,具體講到了哪種程度,往往不得而知。2015年引入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群建設之后,這方面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具體做法基于以下三個步驟:
1.確定具體課程
具體課程的確定需要基于教育部2008年發布的電子商務指導意見,同時結合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人才的需求以及本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本校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形圖像技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網頁設計與制作、網店運營實訓、網站建設與管理和電子商務課程設計,共10門。
2.確定課程間關系
為了與本校培養方案分類體系保持一致,本校電子商務專業把10門技術類相關課程分成了四個層次,具體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本校電子商務專業比較注重學生基礎類技術課程的學習,體現厚基礎重應用的理念。
3.確定交叉知識點的處理方式
知識點隸屬于課程,課程內容由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大綱應是教研室集體智慧的結晶,由相關課程的教師集體討論制定,使得教學大綱更具有科學性,明確交叉知識點在具體課程中的講解程度。如:明確E-R圖這部分知識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深入講解,在網站建設與管理課程中用一個小案例進行鞏固并應用等。
4.設計完整的教學案例
案例選自身邊的企業,從學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設的計算機技術基礎課就引入該案例。WORD文檔的編輯演示內容取自于該企業的簡介,EXCEL的計算演示內容取自于該企業的銷售數據,POWERPOINT的制作展示內容取自于該企業的產品介紹,這樣設計更易于學生理解辦公軟件的各種應用場景。該課程的大作業設計為兩人一組尋找或模擬一家企業,為該企業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海報,并為其統計分析一個月的產品銷售情況,為該公司的產品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展示文稿。后續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所選各種例題素材都圍繞該企業,學生的作業也是如此,始終堅持服務一個企業,把自己置身于該企業之中。后續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仍然以該企業為例,為該企業制作一個靜態網站,用菜單把計算機基礎課所做作業及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上所做作業都鏈接起來,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大作業上可以看到他們以前做的內容,也是對其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與提升。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中,為該企業制作一個小型的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把計算機技術基礎、高級語言程序及網頁設計與制作的作業內容基本都可以整合進去。在后續的網站建設與管理課程上,把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單機版系統通過網頁、表單及編程把其動態化、WEB化,課程結束一個功能較完備的動態網站即開發完成。
5.設計可行的項目大作業
項目大作業是對教師講解案例的舉一反三式應用,項目作業的內容及形式可以模仿教師所用教學案例,但是要有別于教學案例,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對于部分優秀作品可以推薦其參加電子商務大賽,大賽獲獎可以沖抵本課程的成績,具體折合的分數與大賽的級別及獲得的獎項級別有關,國家級特等獎為滿分,其他獎項依次減5分,折合后的成績與本課程的考核成績就高不就低。這種考核方式對同學們積極參加大賽及積極思考與創新有一定的鼓勵作用。本人在網店運營實訓課程中引入了該考試方式,采用該辦法之后比采用該辦法之前整體水平有較大提高。
六、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課程群建設的總結
采用課程群的建設思想,將電子商務專業技術類相關課程緊緊圍繞商務網站的策劃、設計、制作、管理與推廣的能力進行有機整合,統籌規劃,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課程群體。有利于技術類課程的整體優化,有利于去除課程間的重復內容,突出課程間的關聯內容,提高課程的實施效率,使各課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King,C.,Frank,S.,Platt,R.,E-Commerce Courses: Overview of Nature and Cont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Issues, 2001,76(6),pp332-337;Eheridge,H.,Hsu,K.And Wilson, T., E-Busin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 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 Journal Education fo Business,76(6),2001,pp 328-331;Harlan,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 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1(7),pp 33-36.
[2]郭必裕.對高校課程群建設中課程內容融合與分解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5(2):66-68.
[3]陳晴光.關于電子商務課程群建設框架的構想.電子商務,2010(5): 76-76.
[4]李健,張修志.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中國市場,2005(50):98-99.
[5]Jim Chen,Bhagaban Panigrahi,Enrique G.Zapatero,Undergraduate E-Business Curricula at AACSB Accredited Business School in the US,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Vol. 8 Issue 2, March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