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斜杠”一詞源自于英文“Slash”,這個概念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的著作。她在書中提到,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藉由多重收入、多重職業來體驗更豐富的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不同職業,于是“斜杠”便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我在幾年前嘗試網絡投稿,從屢投屢退到如今有八成以上的刊登率,寫作投稿讓我在本業(學校老師)之外,體驗到類作家的生活方式,我是個六七十歲的老年大嬸,我不是斜杠青年,了不起算是個斜杠老年,你也有寫作的欲望嗎?你也想加入斜杠一族嗎?就讓大嬸我領你入門吧!
一、投稿管道:我投稿的管道大致分為兩大類,其一是生活小品,諸如家庭、職場、兩性、生活大小事,各大報都有相關投稿管道;其二是時事評論類,除了報紙之外,一些網絡媒體也提供有稿酬的投稿管道。
二、稿費:一般來說,稿費的計算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字計算,一種是以篇計算。像稿費最高的時事評論,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時事評論是二百元,其他以篇計算的稿費大概都是一篇一百元,有一些有設獎勵條款,點閱率超過一定的數量會加發獎金。
三、怎么投最有效率:一般來說,時事評論類的審稿期較短,大概一至三天就能確定有沒有上,因為有時效性,文章也會馬上刊出,散文類的審稿期和刊出時間則拉得比較長,筆者在報紙副刊的文章從錄用到刊出大概要等三個月,等到稿費匯入賬戶大概要等半年以上,投稿最忌諱一稿多投,最好等A報退稿再投B報,同質性的文章可考慮先投退稿速度快的媒體,爭取時效。
四、要寫什么:有道是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大至中美貿易大戰,小至隔壁的小花貓生小孩都可以寫,但不同性質的文章要投置對應的版面,才不會浪費時間,貽笑大方。
五、怎么寫才會中:在正式下筆之前,可以先參考獲得錄用的文章,別人是怎么寫的,從取材、大綱、說故事的方式、文字修辭,別人有本事獲得編輯青睞,一定有他的一套,你可以先試著大量閱讀,潛移默化之下,你的寫作功力就可以默默提升,切忌只看不寫,就像考數學一樣,你看得懂解法,不見得自己算得出來,寫作力是可以訓練的,大量閱讀跟多寫是不二法門。作家吳淡如說過,他每天會逼自己寫五千字,寫作能力才不會退步,由此可見一斑。
六、投稿前該做的功課:先把各家媒體的投稿信箱整理好,投稿字數、限制、有沒有稿費、適用什么性質的文稿,這些細節都搞懂之后就可以準備投出你的大作了。
七、投稿最忌諱的事:一稿多投是大忌,被編輯抓到了,將永不錄用;此外,要引用別人的句子,最好注明出處,引用的部分盡量不要太多,不要一直煩編輯,比如什么時候刊出、稿費什么時候下來,如果我是編輯,面對這樣的投稿者,我一定會把他列為黑名單。
八、被退的文章怎么處理:被退的文章千萬不要刪除,分門別類儲存,或者另投它處試試,說不定日后會有它容身的地方,此外,留著過去被退的文章,才可以對自己的寫作力有所比較,當你對自己之前所寫的文章嗤之以鼻,代表現在的你的寫作力已非吳下阿蒙。
九、什么時候寫:只要有一臺計算機或手機;只要有一張紙一枝筆,隨時隨地都可以寫,我個人的習慣是,心中有靈感時,會先把題目或句子抄下來,等到工作告一段落或夜深人靜的時候再下筆。
十、沒有靈感怎么辦:寫作的產量不是跟時間成正比,而是跟靈感成正比,靈感來的時候,妙筆生花信手拈來皆文章;沒靈感的時候,坐在案前半晌連一個字都孵不出來。一開始,我會強迫自己一定要寫出一些東西出來才可以休息,但這樣的作法不僅沒有效率,而且是折磨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不堪入目。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去運動、去聽音樂、去遛狗、去旅行,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坐在桌子前逼自己寫作,強摘的果子不甜,硬寫的文章上不了臺面。
之前,我平均一年看不到一本書,視寫作為畏途,如今一年的閱讀量破五十本書(深度閱讀),投稿的收入平均每個月兩三千元,寫作不但讓我老年生活豐富多彩,也增加了退休收入。
如今,寫作已經成了我的一種習慣?!靶备堋辈皇乔嗄陮S忻~,你也可以是斜杠中年、斜杠老年,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斜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