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惠
摘要? ? 本文分析了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的氣候條件及枸杞生長發育適宜的氣候條件,指出了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不利于枸杞生產的氣候條件,并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為當地枸杞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枸杞;氣候條件;發展對策;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567.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74-01
枸杞為茄科枸杞屬多年生雙子葉落葉灌木,是一種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用途廣泛的經濟林樹種[1]。枸杞耐寒性很強,喜冷涼氣候;根系發達,耐干旱;喜光,光照充足有利于枸杞枝條生長健壯、果大粒多、產量高、品質好。枸杞果實甘美可口,營養豐富,是補益肝、腎、肺的佳品[2]。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屬干旱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發量極大,是青海省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所產枸杞粒大、色紅、肉厚、含糖分高,是天然無污染高級補品[3]。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加大了枸杞種植力度,為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1? ? 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氣候條件
1.1? ? 溫度
每年5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枸杞的主要生長期,平均氣溫為12.5 ℃。其中,夏季6—8月平均氣溫約19 ℃,是枸杞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決定著后期果實的質量和產量。夏季平均氣溫偏高,會縮短枸杞生長期,利于趕在陰雨和降溫前采摘和晾曬枸杞,保證枸杞果實的質量和產量。
1.2? ? 光照
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光照資源豐富,枸杞整個生長發育期光照時數平均達1 560 h,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枸杞植株健壯生長,同時亦能促進枸杞開花結果和果實著色。尤其枸杞生育后期,光照能促進枸杞糖分充分積累,且有利于采摘后晾曬。
1.3? ? 水分
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與枸杞生長發育不相適宜;但柴達木盆地東部水資源豐富,諾木洪河水量足,通過引水灌溉可滿足枸杞生長發育所需水分。
2? ? 枸杞生長發育適宜的氣候條件
2.1? ? 溫度
枸杞耐寒力強,喜較涼氣候。氣溫穩定在7 ℃左右種子即可萌芽,在<-3 ℃低溫下幼苗依然可生長,在-25 ℃低溫下植株不會產生凍害。同時,植株也較耐高溫,在33.9~42.9 ℃下能繼續生長。枸杞根部在8~14 ℃時生長最快,16~18 ℃時莖葉生長最適宜,開花最適宜溫度為16~23 ℃,結果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 ℃。秋季氣溫降至10 ℃以下時,果實停止發育。柴達木盆地東部每年5—9月的溫度完全適合枸杞生長發育需要,能滿足枸杞生長喜涼的習性,是天然適宜發展枸杞產業的地區。
2.2? ? 光照
枸杞喜光,生長發育期內光照不足時,一般不會結果或只結少量果實。種植枸杞必須選擇向陽地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枸杞植株光合作用,增強枝干壽命,使植株發育茂盛,開花多,結果率高。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在枸杞生長發育期內平均日照時數為1 560 h,完全滿足枸杞喜光需要。
2.3? ? 水分
枸杞根系發達,既耐干旱,又對水分有一定要求。種植枸杞適宜選擇較濕潤的地方,如果積水過多,易使枸杞根部泡壞,引發爛根、死株。土壤含水量在18%~22%時,最適合枸杞生長。枸杞成熟時,必須在2~3 d內全部采摘完畢;否則遇降雨天,枸杞果實會裂開霉變。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雖干旱少雨,但灌溉水源充足,因而具有發展枸杞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3? ? 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不利于枸杞生產的氣候條件
3.1? ? 低溫
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初霜凍最早發生在8月上旬,終霜凍最晚結束于6月上旬。這2個時間都處在枸杞生育期內,如果低溫霜凍出現在枸杞開花坐果期,當年枸杞產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若秋季初霜凍來得過早,會導致枸杞后期生長發育滯后,產量降低[4]。
3.2? ? 干旱
枸杞雖然耐旱,但如果在生長期內缺少必需水分,則會造成枸杞植株內部水分失衡,導致枸杞生長發育受抑,引發病害,影響果實品質。枸杞開花時期出現干旱,落花概率增大,坐果率降低,嚴重干旱時會出現花蕾干枯。在枸杞果實膨大期遇干旱,果實正常發育會受影響,成熟遲緩。
3.3? ? 冰雹
冰雹具有突發性和局域性,雹粒會損傷枸杞果實,對枸杞植株造成損壞,影響枸杞產量和質量。降雹時會伴隨強降水和大風,種植園內如存積水,根系會被泡壞或引發病蟲害,嚴重時會造成枸杞植株死亡。
3.4? ? 連陰雨
枸杞果實成熟期,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會有連陰雨天氣。連陰雨天氣不利于枸杞果實采摘,會導致果實開裂,品質降低;并且采摘下來的果實不能及時晾曬,易發生霉變。
4? ? 應對措施
4.1? ? 加強枸杞生長發育期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
氣象部門要充分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提高氣象預警預報準確性,關注各項不利于枸杞生長發育的氣象要素,進行持續不間斷監測。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介,多渠道發布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給農民群眾做好氣象災害防御提供參考。
4.2? ? 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加大地方財政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投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科技水平、作業能力和服務效益,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綜合監測網,提高動態監測能力。根據枸杞生長發育期內的氣候條件,適時開展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雹作業,保證枸杞產業健康發展,保障農民利益。
4.3? ? 掌握氣候規律,選擇優良枸杞品種
氣象部門可邀請農業專家講授枸杞種植知識,組織枸杞種植戶進行學習。同時,應選擇品質優良和適應性較強的品種,增加枸杞自身對氣象災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枸杞產量和質量。
5? ? 參考文獻
[1] 李晨,張得芳,樊光輝,等.柴達木地區枸杞主栽品種果實綜合評價[J].青海大學學報,2018,36(5):7-14.
[2] 錢學射,張衛明,金久寧,等.枸杞的健康保健功用和合理開發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4,33(3):62-66.
[3] 陳靜娟.青海柴達木地區枸杞產業發展淺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7,40(4):88-89.
[4] 雷玉紅,梁志勇,王發科,等.柴達木黑枸杞生長發育的氣象適宜性及災害影響分析[J].青海農林科技,2018(2):21-25.
作者簡介? ?唐文惠(1993-),女,青海湟中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綜合氣象觀測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