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良
【摘要】打造以憲法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法治文化,需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有已經建成的陣地體系,有足夠的經費保障,需積極構建管理組織、課程體系、家校合作、專家團隊和共建單位。本文從課程價值、策略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通過課程建設使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達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教育
一、建設基礎
1.有特色。自2013年,學校連續五年開展“12·4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與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司法所共建,初步形成以憲法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法治文化。2015年投資30多萬興建昆山市青少年憲法主題教育館,并開展活動。2017年憲法館被列為蘇州市第六批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
2.有陣地。2015年至2018年,先后投入130多萬建成安全與環保體驗館、明法苑、尊法廣場、尚法大道等十大法治教育陣地,形成了全覆蓋的校園法治教育環境。目前我校為昆山市法治微電影拍攝基地、昆山高新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昆山市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
3.有隊伍。學校成立了法治教育管理組織,完善了法治教育隊伍網絡。近年來,“尚法小使者”學生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學校法治教育各項活動中,先后承擔多次省市法治建設調研點。同時,學校積極推進“道德與法治”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進程,探索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學校獲“昆山市六五普法先進集體”“昆山市首批法治特色學校”等稱號。
二、創意水平
1.課程價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開篇指出:“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系統規劃和科學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標定位、原則要求和實施路徑。”這段話開宗明義告訴我們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實施途徑和明確要求,特別指出法治教育需要課程實施的科學路徑。在推進法治教育國家課程校本化進程中,校本化的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正體現了國家意志、時代要求和教育規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系統闡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途徑和支持保障。提煉其內容,我校的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價值在于努力引導學生學法、守法、護法、尊法。這是公民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的基本內涵。
2.課程策略。項目的建設策略是:豐盈陣地,文化育人;課程創新,師生共長。其中,課程創新是核心。它既是我們這個項目的著力點、生長點,也是我們學校所有教育的實踐點和創新點。
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的難點是價值灌輸向價值探究轉化。鐘啟泉在《課程的邏輯》一書中解釋了“學習概念的重建與課程創新”,他指出,學習即行為的變化,學習即意義的形成,學習即生存的感悟,學習即智慧的對話,學習即文化性實踐。所以如何實現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中價值灌輸向價值探究轉化,就是要轉變法治課程的教學行為。
3.課程框架
基礎性課程 拓展性課程 特色課程
道德與法治 規則教育與養成 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課程;安全與環保體驗課程;法治與藝術融和課程;法治讀寫課程;法治微電影課程
三、建設內容
1.教學環境。學校創設了豐富的法治教育陣地,我們實施法治教育的基礎路徑是:課程與陣地相結合、養成與活動相結合、引導與評價相結合、家校與社會社區相結合。學校法治教育陣地,既是學校法治課程的基礎,也是法治課程的內容,更是法治文化特色課程的載體。
2.模型建構。法治課程是我校和美教育品質課程群的組成。法治文化特色課程是法治課程校本化實踐探索進程的成果,反哺和豐富學校法治教育。每一項特色課程都由目標陣地、校本教材、系列活動和評價等要素組成。數項特色課程構成了“尚法西塘”法治文化特色課程群。
3.互動平臺。在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中,如何實現價值灌輸向價值探究轉化,這是難點,是我們的重要課題。在學生獲得方式上,主要通過耳濡目染、實踐體驗、活動與競賽、養成與評價等途徑實現。
4.課程重點。我們的課程建設重點是,法治文化特色課程的校本標準建設,實施方案建設,校本教材建設和評價體系建設。其中校本教材建設是最為直接的內容,憲法主題教育和安全環保體驗的校本教材已有目錄,學校正努力探索其他具有行為實踐價值的符合校情的校本化教材。
5.教師發展。法治文化特色課程需要全員參與。法治文化是學生成長所需,學校管理需要以法治校,教師發展需要以法治教。教師法治素養的提高、法治思維的養成是法治課程實施的前提。同時,法治教育能力從說教轉化為探究與創新,更是法治課程實施的關鍵。這種專業能力的提升,需要學校有有效的管理機制、校本培訓、課程建設和教育科研。
6.學生成長。實現學生法治素養的提升,其有效路徑是規則的主動養成、陣地的體驗實踐、法治讀寫的長期熏陶、多維的合作引領,還有學校特有的綜合實踐和多樣化的法治表達。
四、預期效果
1.促進學生成長。學生的法治素養提升主要看四個方面:規則是否主動養成、安全自護是否建立、公民意識是否增強、國家概念是否形成。而這正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2.深化教學改革。通過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我們努力形成教學灌輸向教學探究與創新的轉變,形成適切兒童的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3.推動隊伍建設。通過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我們努力形成六支優秀的隊伍: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學生隊伍、家長隊伍、合作隊伍、專家隊伍。
4.形成學校特色。通過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我們努力形成學校特色法治文化、學校特色法治課程和學校特色法治教育。
五、保障水平
“尚法西塘”法治文化特色課程建設有穩固的支持體系,其主要指市區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有豐富的社會資源,有已經建成的陣地體系,有足夠的經費保障,還有我們積極構建的管理組織、課程體系、家校合作、專家團隊、共建單位,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們最可愛的正在努力成長的老師和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