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黃瓜霜霉病是目前瓜類蔬菜栽培中常發病害之一,可在較短時間內造成黃瓜葉片枯萎,使黃瓜出現早衰、減產等現象。本文結合汶上縣黃瓜霜霉病發生實際,從品種抗性、溫濕度條件、栽培管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了黃瓜霜霉病發生的原因,并從農業防治、生態防治、藥劑防治等3個方面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以期為黃瓜霜霉病的科學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黃瓜霜霉病;發生原因;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 S436.421.1+1?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05-01
黃瓜是山東省汶上縣主要栽培的瓜類蔬菜類型之一。隨著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黃瓜種植面積逐漸增加,但是嚴重發生的黃瓜霜霉病給當地黃瓜產業帶來了不利影響。在氣候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此病害發展迅速,經常在發生后1~2周造成黃瓜植株葉片全部枯萎死亡,直接影響黃瓜結果[1]。在一般情況下,黃瓜霜霉病可導致黃瓜減產3~5成,發生嚴重的情況下減產幅度可達7成以上,甚者造成絕產。因此,需要加大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力度。
1? ? 發生原因
1.1? ? 品種抗性不強,品種更新速度慢
不同的黃瓜品種對病害的抗性能力有差異。因此,選擇的黃瓜品種不同,發生黃瓜霜霉病的程度會不同。相對而言,晚熟黃瓜品種的抗病能力更強。汶上縣有農戶連續若干年種植同一黃瓜品種,造成其抗病性逐漸降低,發病程度逐年加重。一般來說,品質好的整體抗病能力差,而農戶喜歡選擇更受市場歡迎、品質好的黃瓜品種種植,這也是黃瓜霜霉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2]。
1.2? ? 溫度及濕度條件適宜,晝夜溫差大
黃瓜霜霉病的發生受溫度影響較大。汶上縣黃瓜多采用大棚種植,2—3月,中午溫度一般可超過20 ℃,而夜晚溫度只有10 ℃左右,晝夜溫差大;大棚內通風性差,空氣濕度相對較高。當溫度條件適宜(16 ℃以上)、濕度超過80%時即可出現黃瓜霜霉病的發病中心,如果未及時通風和調整溫濕度條件,病害便會快速發生流行。
1.3? ? 菌源充足,栽培方式粗放
近幾年,隨著大棚蔬菜的興起,汶上縣有農戶連續若干年種植黃瓜,導致田間積累了大量黃瓜霜霉病菌源,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便易發生病害。為了提高產量,種植戶多采用密植,影響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加上大棚內濕度過大、土壤含水量過高,易導致黃瓜霜霉病發生。此外,有農戶為了增加效益,還在黃瓜行間間作芹菜、油菜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瓜的生長,導致黃瓜長勢較弱,抗病能力降低[2],極易發生黃瓜霜霉病。
2? ? 綜合防治技術
2.1? ? 農業防治
應結合汶上縣的實際情況選擇抗病品種,如津雜3號、津春4號等。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在多菌靈500倍液中,30 min后撈出并用清水沖凈,然后與適量的增產菌可濕性粉劑拌勻。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塊育苗栽植,利用地膜覆蓋、建高壟種植,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及時輪作換茬,一般每隔3年與其他瓜類蔬菜輪作1次。采用配方施肥,要施足基肥,增加磷肥、鉀肥、鈣肥的施入量,適當補施二氧化碳氣肥;在黃瓜生長后期葉面噴施0.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氫鉀、噴施寶等,或噴施葡萄糖水溶液,連噴4次。要適當控制栽植密度,切忌栽植過密[3]。在澆水管理上,可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一旦有黃瓜霜霉病中心病株出現,要及時拔除并清理干凈,同時做好消毒工作。每次收獲之后將田間病殘體、落葉等全部清理干凈。
2.2? ? 生態防治
采取高溫悶棚方式防治黃瓜霜霉病,在黃瓜霜霉病嚴重發生時,高溫的中午時段將大棚封閉,使棚內溫度達到42 ℃以上,并保持2 h左右,之后揭開膜進行通風,降低棚內溫度,每隔1周悶1次,連續2~3次;悶棚前如果大棚內土壤干燥,則要先適當澆水;悶棚時溫度控制在42~47 ℃之間。正常情況下,棚內的溫濕度應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創造不利于黃瓜霜霉病發生的條件[4]。一般棚內夜晚濕度可在90%以上;清晨適當揭膜,隨著溫度逐漸上升加大通風口,以降低溫度、控制棚內濕度;下午溫度超過16 ℃時盡量多通風,低于16 ℃時則可適當蓋上草苫、減少通風口,傍晚將草苫全部蓋上;22:00左右可再次開啟風口以降低棚內濕度,清晨溫度超過10 ℃即可。
2.3? ? 藥劑防治
黃瓜霜霉病發生初期,對準葉片背面的基部噴施35%~40%惡霜菌酯800~1 200倍液;發病中后期葉面噴施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 400~1 600倍液,或38%~42%嘧菌酯乳劑1 800~2 200倍液等,每隔7 d噴1次,連噴3次。當出現霜霉病中心病株時,可用45%百菌清煙熏劑7.5~15.0 kg/hm2熏悶處理一夜,分成5~6處用暗火點燃,每隔4 d左右重復1 次;也可選擇8%~12%防霉靈粉劑7.5 kg/hm2進行噴粉悶棚處理1 h,每7 d噴1次,連續噴5~6次。
3? ? 參考文獻
[1] 王迪軒.黃瓜霜霉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J].農家科技,2004(3):18.
[2] 張翠梅,寇春會,蘇玉梅,等.冀北地區保護地黃瓜霜霉病偏重發生原因與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2(12):24-25.
[3] 李連鵬,胡鄭珍.大棚黃瓜霜霉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06(6):55.
[4] 張紅梅,李順高,劉寶傳,等.保護地黃瓜霜霉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04,17(1):11.
作者簡介? ?蔣曉(1976-),男,山東汶上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