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榮
摘要:在印度傳統社會里,婦女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到宗教及社會傳統的歧視。英國殖民印度之后,隨著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使得大量婦女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工作,然而這依然無法改變其受壓榨和剝削的地位。以英屬印度阿薩姆地區茶園女工最為典型,其悲慘的生活充分說明在失去傳統的“保護”之后,印度女性也沒有獲得現代化社會的平等對待,她們處在社會最“不利”的位置。
關鍵詞:英屬印度;阿薩姆地區茶園;女工;傳統社會
中圖分類號:K35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5-0054-03
一、印度宗教及社會傳統對女性的歧視
在印度傳統社會里,婦女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傳統的婚姻陋習——嫁妝制度使她們一出生就備受歧視,生女兒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不幸的事,因為當女兒出嫁時,父母需要為其準備一筆豐厚的嫁妝。如果一個家庭生了很多女兒,等應付完女兒們的嫁妝后,這個家庭的經濟水平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直接導致破產。于是在印度社會中女性通常備受歧視,她們被認為是家庭財力大幅下降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觀念,印度傳統社會殺害女嬰的現象屢見不鮮。
印度教教義明確規定,女人是低于男人的群體。印度教經典《摩奴法典》認為,女性永遠從屬于男性。《摩奴法典》規定:“小姑娘、青年婦女、老年婦女,雖在自己家內,絕不應隨己意處理事情?!薄皨D女少年時應該從父;青年時從夫;夫死從子;子死從丈夫的近親屬,沒有這些近親屬,從國王,婦女始終不應該隨意自主?!薄皨D女絕不要尋求脫離父親、丈夫和兒子,因為脫離他們,她要使兩家都被人輕視?!盵1]140這樣,無論婦女是在少年、青年或是有無丈夫的情況下都沒有自由,她們一直要被其他的男性所約束。
而深閨制度則徹底地將女性與社會隔離開來,深閨制度(purdah system)是印度社會自中世紀發展而來的一套針對婦女行為的規范。Purdah的意思是面紗、圍巾,用它命名的這個習俗原意是指用面紗遮住婦女的臉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后來發展為行為規范,逐漸將婦女同外部社會隔離開來,使得她們很少有機會走出家門工作。
二、英國殖民政策對于女性勞動力的需求
雖然印度傳統社會存在著對女性的歧視,但不能因此就忽視婦女參與勞動的經濟價值,相比較貴族和高種姓家庭,下層婦女因為家庭經濟的需要而參與家庭生產勞動,她們擁有相對多的自由,而參與最多的則是傳統的農業。除此之外,她們也從事棉紡織業、家內勞動或是一些種姓特有的行業。
一直到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積累原始資本,對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掠奪和榨取的措施。這些措施雖然給印度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但只是觸動了社會自然經濟的表層,并未改變其深層的自然經濟結構。伴隨著英國社會工業不斷發展,殖民政府改變了對印政策,逐步把印度變為它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在這個過程中,英國的工業資本遭到了印度傳統經濟結構的抵抗,于是,殖民政府采用不同手段來摧毀印度的傳統經濟,從而更方便地奪取殖民地原料以及傾售更多的英國商品。這造成了印度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耕織結合生產方式被破壞,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迫使失去工作和土地的人們逐步進入市場,成為工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其中包含了女性群體。盡管傳統上印度并不允許女性在社會上拋頭露面,但是迫于當時傳統經濟的破產,部分女性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走出家門。英國殖民后期,適逢印度茶園迅速發展,便吸收了部分外出工作的女性。
三、英屬印度阿薩姆地區茶園的興起
自17世紀英國凱瑟琳皇后領導了飲茶風潮后,這個習慣便一直在英國社會流傳下來。當時只有中國盛產茶葉,英國東印度公司因為壟斷了對華茶葉貿易權,賺取了相當多的利潤?!?8世紀后期,東印度公司經營的各項生意中,茶葉貿易意義重大,所獲得的純利潤達30%,茶葉利潤占東印度公司經營的總利潤比例高達90%?!盵2]153茶葉貿易的高利潤使英國將目光轉向了印度,阿薩姆地區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當時印度最大的產茶區。阿薩姆地區的茶葉種植園面積在19世紀50年代迅速增加,種植面積、茶園數量和采茶量都大大增加,“茶園由1850年的1個增加到1871年的285個,種植面積由759公頃擴大到12668公頃,采茶量由90噸增加到2812噸”。[3]“阿薩姆地區在1852年出現了第一家私人茶園,到1858年茶園數多達50家。”[4]363由于茶園數量不斷增加,種植茶葉又是個需要大量密集勞動力的產業,于是阿薩姆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相應增加。阿薩姆地區多為山地和叢林,在開墾茶園前,本地居民很少,他們多數也不愿去種植園工作,茶園需要招募大量外地移民充當勞工。由于勞工工資非常低,招募外地移民并不容易,大多數移民來自貧窮的部落,其中有些人是被茶園主誘惑、欺騙或使用暴力后被迫留在茶園中,弱小的婦女和兒童經常成為被綁架的對象。殖民政府為了幫助茶園招募到足夠的勞動力,也頒布了相應的政策,以保障茶園的發展。到1883年,阿薩姆茶園中大約有5%的勞工是本地人,95%的勞工是來自外地的移民[1]151。這些外地勞工在茶園里做著最繁重的工作,忍受著茶園主殘忍的剝削。這些外地勞工在傳統經濟沒有破產之前多數在家從事勞作,進入茶園后也只能從事摘茶等工作。因為茶園占地面積大,種植業所需勞動力多,茶園里的外來人口占阿薩姆地區人口比例很大,這些勞工生活的地區聚集在茶園周邊,后來發展成許多村莊。
四、阿薩姆茶園女工的悲慘處境
阿薩姆茶園里的女性勞工多是伴隨整個家庭遷徙到茶園里的。種植園主最初在沒有考慮到雇傭女性的好處時,只雇傭男性勞工。這些男性勞工與種植園主的雇傭合同到期后,很多人返回家鄉。有的甚至在合同沒有到期時,就因為嚴格的管理和繁重的勞動量從種植園里逃走,這對種植園的生產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于是種植園主制定了家庭招聘政策。其目的有三,首先,家庭招聘提供了更多的廉價勞動力,因為整個家庭成員包括男人、女人和兒童都是受雇的,而不僅僅是雇傭的個人;其次,利用婦女的生育能力,她們的孩子以后也隨著父母一起留在茶園里工作,家庭遷徙確保婦女能夠為茶園提供未來的勞動力;最后,家庭招聘也確保工人在雇傭合同到期前不會私自逃走,同個人相比,整個家庭逃走更有難度,合同到期時,家庭集體留下來的可能性也更大。
勞工在種植園中毫無地位可言,在茶園里做著繁重的勞動,在茶園管理者心中,他們整體是“懶惰的”“低下的”“愚昧的”。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表現出對英國茶園主的尊敬,“英國茶園主被稱為‘大人閣下,勞工遇到迎面騎馬過來的英國茶園主時,他們要讓道在一邊,就算當時正在撐著傘也要將傘收起,小心翼翼地退到一邊對其行額手禮。趕著牛車的印度人遇到白人后,要將牛車停在一旁等白人過去,就算地位比較高的土著印度人騎馬時遇到英國人后,也要立刻下馬讓道,等到白人騎馬走后他才能繼續往前走?!盵6]
茶園里的女性勞工處境十分悲慘,她們的死亡率非常高,原因之一是饑餓。茶園里種植的糧食通常不夠勞工解決溫飽。一位官員在他的總結報告中說:“阿薩姆地區因為茶園擴張招募許多勞工,但是茶園卻沒有生產足夠多的糧食,食物沒有跟上人口增多的后果就是,很多人死于饑餓,大量勞工死亡給茶園主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甚至無法抵償茶園引進勞工的成本?!?865年成立的勞動力保護者協會規定:“茶園主必須按照每莫恩德1盧比的標準供給勞工大米?!钡F實情況是,所有茶園主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殘酷地壓榨勞工,根本沒有按照規定提供糧食。缺少糧食的勞工只能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所需要的大米,但是他們微薄的工資無力承擔,為了節省糧食,勞工經常一天吃一到兩頓飯[6]。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女工仍然要從事繁重的勞動。有些勞工說,如果工作時她們跟其他人講話,監督的主管就會嚴厲地斥責她們,不允許她們的手從灌木叢上挪開,更不允許減慢工作速度,如果她們稍有懈怠,便會被嚴厲地警告。女工如果遲到,則表示她失去了一天工資,一旦有人不服這種管教,則會遭受到鞭打。有的茶園經理把不服管教的人帶到隔壁的茶園,在那里她的工作量變為之前的4倍。[7]鞭打是種植園中最常見的刑罰,還有些更可怕的刑罰,比如在女工的性器官中揉花椒等非人性的懲罰,[8]這種殘酷的刑罰也是勞工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工死亡率高的另一個原因是生活、工作的環境惡劣。她們的生存環境非常差,污水橫流,經常引起霍亂,勞工飲用水水質也十分差,種植園主也沒有給她們提供良好的醫療設施,因為偏僻的地理位置,幾乎沒有醫生愿意到這里給勞工看病。在茶園主嚴苛的壓榨下,女性勞工即使生病了也要繼續工作,但是與茶園里的男性工人相比較,她們領到的薪水少得可憐。殖民政府在1865年對茶園勞工工資規定了最低限制,兒童每個月最低工資為3盧比、女工為4盧比,男工為5盧比,[8]這個最低工資已經非常少了,但是茶園主對此并不滿意。他們認為,高額的薪水會導致勞工對工作的懈怠。所以實際上,茶園主給勞工實際支付的工資低于政府規定的最低限度,這無疑加深了勞工的苦難程度。茶葉委員會調查了阿薩姆茶園勞工工資后,在總結報告中說:“在9月份摘茶的季節時,所調查的12個男工的平均工資不到3盧比,女工的平均工資更少,僅為1盧比8安娜。對另一個茶園進行調查,在茶園忙碌的月份,有的女工工資為1盧比13安娜9派薩,在茶園淡季收入最少時,只能拿到11安娜9派薩的工資……還有很多勞工的工資遠遠低于這個標準。”[9]
種植園里的女性因為多是隨家庭遷徙而來,她們不僅要承受茶園里繁重的工作任務,還要打理家庭事務,但是她們對家庭事務付出的勞動通常被忽視,雙重工作讓女工的生活苦不堪言。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女工流產的概率很大,嬰兒的出生率及其存活率都非常低,茶園主并沒有因為茶園中女工人數多而給她們特殊的生產對待。有時,茶園經理甚至認為可以不顧女工的意愿單方面控制她的婚姻。1888年,孟加拉政府的一個官員發現,為了留住五個合約期限已滿的男工繼續為茶園工作,茶園主私自安排一個單身女工成為他們共同的妻子,這個官員說:“茶園管理者認為自己有權支配女工的婚姻。”[6]盡管法律并沒有給予茶園主這種權力,但是茶園主這種行為通常會得到殖民政府的寬恕。
因為英國改變了對印政策,英屬印度社會在19世紀后半期社會發生劇烈變化,失去土地的人們走出家門工作,婦女群體包括其中,這時期迅速發展起來的茶園為一部分婦女提供了工作。就像這時期進入其他產業的婦女一樣,茶園女工為印度社會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獲得的卻是沒有與之相對等的福利和地位,她們失去傳統的“保護”,也沒有獲得現代化社會的平等對待,仍處在社會最“不利”的位置。在印度,婦女想要在工作中獲得平等對待,仍有很長的艱辛路途。
參考文獻:
[1](法)迭朗善譯.馬香雪轉譯.摩奴法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龔纓晏.鴉片的傳播與對話鴉片貿易[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3]謝天禎.印度茶葉的歷史與現狀[J].南亞研究,1987(3).
[4](英)諾爾斯.英國海外帝國經濟史[M].袁繼潘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5]Elizabeth Kolsky.Colonial Justice in British India[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6]馮潔.印度阿薩姆地區殖民茶園中的勞工問題研究(1839—1947年)[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6.
[7]Manorama Savur.Labour and Productivity in Tea Industry[J].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73(11).
[8]Jayeeta Sharma.‘LazyNatives.CoolieLabour and the Assam Tea Industry[J].Modern Asian Studies,2009(6).
[9]SuranjanChatterjee,Ratan Das Gupta.Tea-Laour in Assam: Recruitment and Government Policy,1840-80[J].Economic and Policy Weekly,198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