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紅
[摘 要]寫話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啟蒙階段。在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創設語境、閱讀積累和想象寫話來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讓學生生成語言,愛上寫話,并養成寫話的習慣。經過這三部曲,學生就能逐漸養成寫話的習慣,并愛上寫話。
[關鍵詞]寫話教學;低年級;語境;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89-01
寫話是寫作的第一步,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初級階段。因此,在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讓學生愛上寫話,養成寫話的習慣。怎樣才能讓低年級學生愛上寫話呢?
一、創設語境,激發興趣
任何語言的表達都要有一定的語境,包括表達的對象、目的、內容等。因此,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下產生說話、寫話的興趣、沖動。
在學完漢語拼音后,我發給學生一本寫話的本子,也就是日記本。然后,我給他們講了魯迅愛學習的故事。魯迅從小就認真學習。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晚上寒冷,他就買來一串紅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讀書。講完后,我讓學生說一句話,并用拼音寫在扉頁上。他們有的說:“我要認真讀書?!庇械恼f:“我要像魯迅一樣愛讀書?!比缓?,再讓他們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樣,就激起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寫話是“我手寫我心”的活動。剛教完漢語拼音,就通過故事,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樣不僅讓學生有寫話的意識,更有寫話的沖動和興趣,一舉兩得。
二、閱讀積累,生成語言
閱讀的過程是吸收的過程,寫話的過程是傾吐的過程。只有閱讀文本,積累語言,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低年級的寫話教學要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積累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匯;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語言進行運用,這樣才能使文本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生成自己的個性語言。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的《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理解童話的內容、情節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練習積累優美的語言。課文有這樣一道練習。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看看課文插圖,仿照例句說一說。
門前開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
房子旁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道練習將閱讀、理解、內化、積累和運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思,目標不是為了完成這一道題,而是要引導學生借助這一題目,進行閱讀積累,內化并生成自己的語言,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完成這道 練習的基礎上,再拓展到其他的練習。如,“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可引導學生練習:一條______________的小路,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練習,將閱讀與寫話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豐富、更有效,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拓寬話題,想象寫話
統編教材的選文,經典的文章有很多。而那一句句一段段童趣盎然,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是豐富孩子想象力,創新思維的好文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仿寫、補白、改寫等。這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寫話的興趣,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寫話的魔力所吸引,愛上寫話。
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一文,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兒童散文詩,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想象豐富,非常適合兒童閱讀欣賞。教學時,教師可引導通過朗讀欣賞,并嘗試仿寫,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語言,獲得表達能力的提升。課文有這樣的一道練習題:“選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一說。”考慮到這是二年級下冊,學生準備進入中年級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尋找春天,模仿課文寫一段話。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語言表達特點,而且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我經常給學生提供一些抽象的圖形,讓孩子自己去拼圖、想象,進行寫話。幾個簡單的圖形,通過孩子們的想象后,都煥發了生命的活力,而且孩子們的想象絕不雷同。因為這完全是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語言,孩子的情感。這是孩子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契合,如果我們予以尊重和鼓勵,必定會對提高寫話興趣大有裨益。
總之,在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例子作用,創設語境、閱讀積累、想象寫話,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本的語言,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