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發火災,三分之二的屋頂被焚毀。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與世界遺產之一。這次大火發生前,盡管有部分藝術品被消防人員轉移,仍有大部分留在建筑內部。在塞納河對岸,有人悲痛吟詠哀歌,有人跪地為圣母院祈禱。
紐約約翰杰伊學院消防科學副教授格倫科貝特推測,火炬上的明火、焊工產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腳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帶來的危險都是潛在的災難。巴黎圣母院的屋頂為木質結構,高度還非常高,這也給地面救火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在巴黎圣母院火災之前,巴西國家博物館去年9月也遭遇大火,館內藏有大約2 000萬件巴西和其他國家歷史文物,包括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藝術品。大火之后,九成藏品遭焚毀。巴黎圣母院和巴西國家博物館的火災給全世界的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安全敲響了警鐘。
即便根據巴黎檢方的初步判斷,此次著火屬于“施工作業”事故,并非人為因素導致,但文物保護部門、修繕施工集團、宗教單位之間的配合和監管出現漏洞,才最終導致不幸的發生。如何在確保安全、科學的基礎上切實做好文物、古建筑的開發、保護、修繕及日常消防工作,是全世界各民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議題。古建筑和古老的文化遺產需要各國投入更多精力去維護。
只有提高責任意識,完善安全制度,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才能有備無患,切實保障文化遺產完好無損,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