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敏
她是金句頻出的“思修課女神”,也是38歲的未婚女孩;她是“學霸”晉級的哲學女博士,也是校園出名的“模特姐姐”;她是“首位登上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的高校青年教師”,也是崇尚自由靈魂且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有人形容她有魂、有根、有趣,甚至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也對她進行了長達1分20秒的報道,但也有人說她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忙于給學生灌輸“毒雞湯”。那么,她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又是怎樣笑對這些非議的?
博士變身“網紅”:
我只想當一名好老師
比起大多數女孩,陳果是幸運的。1981年出生于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她,從小就不必背負生活的壓力。別的小朋友都被期待當科學家、作家、律師的時候,她的家人卻告訴她:“你不需要多么成功,只要能成為一個懂得幸福,也會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即可。”
家長的開明加上自身的努力,讓陳果從小就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她不僅在高考后輕松地走進了復旦大學,選擇了喜歡的哲學專業(yè),然后一路本、碩、博連讀,還因陽光熱情的性格成為復旦大學的風云人物——哲學系學生會主席、大學論壇“酋長”,會寫優(yōu)美文章,會走模特臺步,還能在聯歡會上跳熱情奔放的拉丁舞。
正是內心純凈、思想堅定,2008年博士畢業(yè)后,陳果順利留校任教,主講《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學生們常簡稱“思修課”)。課堂上,她常常穿戴時尚靚麗,一手夾著粉筆,一手插進褲兜,笑容可掬地談生命、談愛情、談價值,談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她告訴學生“朋友是無用的”“美只有真假之分”,勸誡學生“別人喜歡和自己喜歡都重要,但如果非要二選一,那么自己喜歡最重要”。舉手投足間瀟灑利落,一顰一笑中盡顯睿智幽默,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醍醐灌頂,紛紛封她為“思修課女神”。也正因此,她的課年年爆滿,可謂“一課難求”。
2010年,陳果那段關于“朋友無用”的課程,被學生偷拍后上傳到網絡,引發(fā)空前的熱議。那堂課上,陳果穿著米色洋裝,言行舉止優(yōu)雅自信,時而神采飛揚,時而沉靜內斂,枯燥乏味的思修課被她講得有趣有料。一周時間內,授課視頻點擊率超過三千萬人次,很多網友評論:“有內涵的沒她漂亮,漂亮的又沒她有內涵。”
在網絡走紅后,陳果從禁止學生們拍視頻,變?yōu)樘谷唤邮埽€表示:“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好老師。如果能夠走出校門,給更多人帶去心靈的力量,也是一件很好的事。”2013年夏天,陳果接到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開講啦》欄目的邀請,她果斷同意,8月份便爽快地登上了節(jié)目組的舞臺,成為首位參與這個節(jié)目的高校青年教師。那一次,她的學生甚至在節(jié)目現場爆料,自己一直想選學習陳果老師的思修課,但兩年都沒擠進去,還說:“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的貨品還難搶。”
“孤獨者”傳遞幸福:
要允許生活有美麗的意外
課堂上的陳果是自信而張揚的,課下也是。陳果很樂于與學生交流,無論是不是她的學生,無論是聊學習聊生活還是聊八卦,只要找她,她都愿意陪,還會認真地為遇到問題的學生出謀劃策。也正因此,很多網友感慨:“如果當初大學的第一課是陳果老師講的,那我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對此,陳果坦率地笑了:“在我們大學,像我這樣的甚至更優(yōu)秀的老師比比皆是,只不過大家講課風格不一樣,被了解的程度也不一樣。”
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她鼓勵學生:“生活處處充滿神奇的東西,你要允許一些美麗的意外,在你的生命當中像花一樣開放。”有一次,陳果在課堂上講到大學生戀愛問題,一位學生就在課后找到她,傾訴自己陷入情感低谷無法自拔的心事。陳果耐心傾聽,并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他聊了很久。最后,她還找來紙筆為學生寫下鼓勵的話:“人生有起落浮沉,如果遭遇沉與落,靜下心來,汲取營養(yǎng),它們將來會成為使你強大的最獨特資源。”
2016年,復旦大學110周年校慶時,陳果在她的微博里對母校深情告白:“我不知道該如何感激你,目前我的方式就是用你的精神活出我自己,我身上有你的光,有你一百年來的魂魄,有你的氣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陳果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母校的精神,影響了無數人。她曾充滿詩意地說:“我覺得思修課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管陷入何種處境,讓自己盡可能創(chuàng)造幸福,然后在自己幸福的基礎之上,為更多人帶去幸福。”
很多人擔心熱衷于“傳遞幸福”的陳果并不幸福,原因是她三十多歲仍孤身一人。對此,陳果安之若素,她太清楚什么才可以讓自己真正快樂。其實,2017年至2018年,陳果先后出版了《好的孤獨》和《好的愛情》兩本書,不僅把多年授課的體會納入其中,還呈現了她的世界觀和愛情觀。她認為“孤獨是一種自我世界的獨處,是一種‘圓融的高貴;而寂寞是一種迫于無奈的虛無,是無可慰藉的牢籠”,所以她堅稱自己孤獨而不寂寞。為別人帶去幸福的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幸福觀,倔強地認為“好的愛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同一個人”,她還未遇見,僅此而已。
“果姐”無視爭議:
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2018年7月,在一檔節(jié)目中,主持人撒貝寧評價陳果說:“陳果老師顛覆了大學老師在我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年輕人在面對世界追求答案的過程可能是痛苦、迷茫的,陳果老師的課能給人快樂的感覺,讓人愉悅前行。”可事實上,并非所有的人都從陳果的課程中聽出了快樂。隨著陳果的走紅,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批評的聲音,說她不關心真正的民生疾苦,只會“灌輸無用的雞湯”,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甚至還有人說她的好形象掩蓋了她知識的淺薄。
對于這些爭議,陳果并未直接回應,處處洋溢著自信和樂觀的她斷然不肯因為爭議就惱羞成怒,她只是含笑重復曾經說過的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陳果沒有急,網友卻急起來,甚至組織了話題“陳果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其中褒貶不一,但終有理性的聲音發(fā)出:“陳果的課是一把尺子,它丈量的是評價它的人。”還有其他學校的思修課老師也代為不平:“思修課老師能講這么好已經不錯了。當我們贊美陳果老師時,不要忘了,她是一名思修課老師;當我們質疑陳果老師時,也不要忘了,她是一名思修課老師。”
的確,陳果始終是以思修課老師的身份要求自己的,她并非蓄意“販賣雞湯”,只是自身的教育經歷和個性,讓她沒有成為一個“實用”的人,她總以“務虛”的方式提醒人們“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一次,在接受采訪時,主持人問她是什么時候覺得自己的氣質變好的,陳果坦然回答:“氣質變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圣人有過去,罪人也有未來,關鍵是要豐富自己的內心,努力變得更好。”這是“雞湯”,更是她的肺腑之言。
2019年1月6日,陳果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1分20秒的時長里,陳果微笑著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與生活瑣事。 她說學生們現在有的喊她“果果”,也有的叫她“果姐”,但不管大家怎么叫她,她都很高興,因為她喜歡這樣和大家開開心心在一起。
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陳果,已經從甜美的女孩蛻變成成熟知性的女人,雖然不完美,但她的學識、品位和成熟的氣質,早已讓她活成一束光,活成了學生心中的可愛“果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