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全
摘 要: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目前農業科技化水平的發展仍有待提升,其中農業經濟受到影響的主要原因是現代種植業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尚待改進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農業發展的基礎——種植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加以詳細的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現代種植業;農業發展;改進措施
農業是國之根本,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應該從各個方面重視農業的發展。種植業作為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一直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所以,積極改進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現代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組織化水平不高
據相關研究表明,在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個體農民經營的比例過重,同時生產規模也普遍偏小,即使存在少量合作機構,也由于管理模式上存在不足,導致種植質量及后期銷售過程出現問題。農民無法達到規模化種植這也是目前阻礙種植業生產發展的重大原因。同時種植戶往往樂于自給自足的思想也限制了他們擴大生產規模,促進合作的意識。由于沒有優秀的種植戶作為引領大方向的榜樣,他們往往采用傳統的經營模式,以致不能及時掌控市場動向,這也造成了現代種植水平都在同一個層次上的局面。所以只有促進農民之間相互合作,加強經營管理的力度才能讓種植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高。
2.種植品種存在差異性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植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就是優質的種子。而現階段,由于一些農民對待良種的不重視,甚至不考慮種植品種間的差異,造成農產品在豐收季節產量上有巨大差距,進而滿足不了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在農民跟風選擇良種時,又忽視種植方法,未采用配套的種植體系,以上種種,都導致了最高產量與平均產量相差甚多的結果。比如在黃淮麥區,像山東、河南近幾年都有過小面積畝產750公斤的品種,而在現在生產上,卻只達到了畝產300至350公斤,這是由于沒有改良生產條件,同時也沒應用與之匹配的栽培技術才會讓產量潛力未得到發揮。
3.市場意識淡薄,設備使用率低
目前,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已經使用機械設備進行種植,但在經濟條件有限的地區卻還在使用人工種植方式。人工種植往往耗時長、成本大,對于人力財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戰。而對于那些使用機械設備種植的地區,由于很少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在農民自行使用設備操作時很容易發生操作失誤甚至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多數農民由于對市場信息的匱乏,導致農產品沒有相應的競爭力,產品效益也隨之下降,農民經濟效益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二、改進現代種植業發展的措施
1.構建經營組織,促進農民合作
為了促進種植業規模化的發展,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目標。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組建合作機構,重視管理模式的建立,并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讓種植戶都能深刻了解互相合作互相學習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合作與聯合”的主體,更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紐帶。為響應國家號召農業部門應積極組織合作機構,擴大生產規模,充分提高農民的參與度,以便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同時對于合作社里經濟狀況不佳但種植能力較強的農民要給予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對業績突出的農民也要適當放寬政策,實行優先享受貸款、優先享受貼息,優先享受富民補貼的政策。同時合作機構要積極與企業、客商簽訂合同,以確保效益的穩定性。就此,種植業的發展才能得到很大改善,農民的經濟水平也能隨之提高。
2.加大良種良法宣傳力度
我國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又分為南方與北方,南方以種植水田為主,北方則以旱田為主。根據各個地區發展種植業的條件、種植制度、農作物結構、生產布局和商品銷售情況,以及種植業生產方向的不同,選擇種植體自然也有所差異。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良種良法是最佳選擇。相關部門應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具體方法如下,一是改變傳統意義的宣傳策略,相關部門要派遣專業人士上門講解,并在后期種植過程中親自指導;二是建立良種良法試驗基地,鼓勵農民參觀試驗園區,更直觀的讓農民知道優質種苗的種植優勢,從而明白良種良法的重要性;三是重視與各大高校專業人員的聯系,以備后續種植人才的培養,也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提高設備使用率,加強市場意識
現階段,對于我國種植業中存在的機械設備使用率過低,專業性較差的問題,為此,相關部門要重視種植過程中設備使用率的提高,加大設備種植的宣傳力度,從而讓農民體驗到人工與機械種植的差異。比如可以選擇兩塊土地面積及農作物產品都一致的試驗田,分別采用人工與機械種植進行對比,觀察種植花費的時間、成本,及種植后的結果,以便增加農民對設備種植的信任感。當然,在農民操作過程中,也要得到專業人員的有效指導,避免操作不當影響種植的預期效果。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市場調查,關注市場農作物需求的動向,并及時將準確的信息告知農民,這樣市場的需求與農民種植的農作物才能一致,從而實現農民增收。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加快農業發展速度,提升農業發展經濟水平,就要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對傳統農業加以改進。同時建立種植業發展目標,重視農民合作機構的組織、進行先進設備的推廣、大力宣傳良種良法,制定合理的種植方案。借此才能讓種植業產量得到很好的提升,只要我們能良好的改進種植業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就能更好的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秀杰.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助力鄉村振興[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4):103.
[2]季嘉慧. 現代農業視角下的種植業低碳化研究[D].江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