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帶來了企業各方關系的變化。因此,依法維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開展“暖企”工作,充分發揮司法保障職能作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努力探索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 依法促進 民營企業 發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頻繁“力挺”民營經濟,特別強調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繼續發展壯大。著力構建司法機關與民營企業的新型服務關系推動民營企業建立互利雙贏,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尤為緊迫。
一、民營企業的現狀
民營企業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最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民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各個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民營經濟不僅有力推動了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等進程,而且有效促進了全區思想新解放、就業新拓展和民生新改善,解決了相當大部分就業崗位。民營企業在發展和變革過程中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與社會管理、法律維權等各方面的關系及矛盾需進一步規范和解決。
二、民營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經營困難,管理不規范。企業用工制度不夠完善,勞動者工資收入不高,社會保險參保率不高,導致勞動糾紛時有發生。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混亂、公私財物混同的現象突出。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像國有企業一樣建立規范、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缺乏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管,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大量存在企業財務制度混亂、投資人財產和企業財產混同、企業財產下落不明或被投資人隱匿、轉移等問題。
第二,法律意識淡薄,長期不進行法治體檢,不知如何妥善解決債權債務糾紛,與司法機關及相關部門聯系交流不夠,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由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靈活性、隨意性較大,財務報表資料、信息不全或賬目不清,對企業破產債權的審核、確認,難度較大。尤其是有的債務人預料到企業即將破產,為了逃避債務,事先與他人惡意串通,虛構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債務,或者承認不真實的債務,使多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極大的侵害,即債權人本應獲得清償的債權落空或只能獲得較少清償。
第三,貸款難、融資難、生產經營產品渠道范圍較小。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銀行的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不能完全靠自有資金的發展,如果僅僅靠自有資金去壯大自己,那無疑是癡人說夢。世界上所有的大企業都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銀行的支持。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發展 是靠企業主私下融資來發展自己的,而這種私下融資的方式存在著一定的法律障礙和風險,而且從規范的角度講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而另一方面,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限制較為嚴格,需要提供規范的文件和規范的會計記錄,良好的信用記錄等條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關系也非常重要。這使得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那兒得到發展所需的資金,阻礙中下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銀行自身的結構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滿足民間資本需求、重點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
三、建議
第一,建立人社局、工商聯、總工會三方工作機制,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定期調研企業經營狀況,調研后作出報告,及時分析和通報,大力幫助解決企業經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運作上,對待民營企業存在的勞動關系、社保費征繳等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宣傳引導和教育為主,懲治為輔,循序漸進,逐步規范,不斷規范和完善,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第二,發揮司法機關在構建和諧關系中的導向作用,審慎采取強制措施,保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首先,應加強公、檢、法與民營企業的聯系與服務工作,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促進企業良性經營,依法化解相關矛盾糾紛。公、檢、法、司等部門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別是江津區檢察院專門成立了支持民營經濟服務工作辦公室支持民營經濟的做法值得肯定。其次,當前民營企業民事案件糾紛呈上升趨勢,法院在依法辦案查清事實的基礎上,可多做調解工作。如查明企業確屬困難,確非真正的“老賴”,以分期賠付或定期支付利息等方式調解結案,以緩解企業的暫時困難。確需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盡可能為企業預留必要的流動資產和往來賬戶,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彰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第三,成立專門的民營企業服務工作機構,幫助企業解決金融、法律維權等問題,協調、服務民營企業。加強法治宣傳工作,對民營企業定期開展法治體檢活動。由于企業對法律、法規、政策和如何維權方面了解不夠,企業經營安全系數大大增加。可以通過當地司法局、工商聯聯合組織律師對部分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檢查后,律師根據體檢出具了檢查報告,對檢查的過程和結果均不理想,企業存在不重視、回避等現象,特別是對刑事法治體檢方面,企業基本不配合。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制訂對民營企業定期開展法治體檢出具相關文件或通知,加強對企業的法律保護。同時委托當地律師事務所成立民營企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真正做到定紛止爭,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作者單位為重慶津舟律師事務所)
[作者簡介:陳衛東(1972—),男,重慶人,重慶津舟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黨支部書記,研究方向:構建和諧關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