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坤
文? 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黃莊,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高思、杰睿……各種校外培訓機構讓人眼花繚亂,一輛輛送孩子上課外班的私家車讓交通也擁堵起來,一個個焦慮的家長讓空氣似乎也變得緊張,一個個背書包戴眼鏡的學生行色匆匆出入于各個課外輔導班……學生減負的話題備受關注,教育部稱減負是一場“攻堅戰”。
你對此有怎樣的體會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圍繞觀點展開論述,有理有據。
導? 寫
這道文題現實性很強,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引導學生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體現文章為時而著的現實意義。
材料包含了幾個方面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的校外培訓機構,焦慮的家長,不堪重負的學生,教育行政部門的減負政策。可以側重某一方面立論,但最好能聯系起來考慮,圍繞關鍵詞“減負”確立中心論點。可用追問法“逼”自己深入思考。為什么要減負?因為學生不堪重負。為什么減負像一場“攻堅戰”?因為焦慮的家長爭先恐后送孩子到課外培訓機構上課,因為各種校外培訓機構想方設法吸引家長和孩子……為什么家長如此焦慮?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孩子考不上最好的中學,考不上頂尖的大學,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怎樣才能有效減負?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管齊下形成合力……
對“減負”要有正確的理解,減負不是減去一切負擔,學習不可能沒有負擔,合理的課業負擔必不可少;“減負”是要減掉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合理的過重學業負擔與心理負擔。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不是簡單地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降低課業難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負擔減下來,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校外超前、超標培訓等不合理負擔。有些欠缺的,像勞動教育、美育、體育鍛煉等,達不到標準還要增加上去。”減負是為了中小學生健康發展,因此,認為減負就等于培養學渣,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斷然全盤否定減負并不明智,可以持否定的觀點,但要有分寸,如“減負不能一刀切”“減負要避免簡單化”“減負要因人而異”;對課外班也不宜全盤否定,適當選擇有助于自己興趣、愛好發展的課外班也未嘗不可。
議論文重在說理,觀點要正確、鮮明,論據要準確,要真實、豐富,與觀點一致,論證要合理,即選用恰當的論據,運用適當的論證方法,準確闡發論據與觀點之間的邏輯關聯,使文章具有說服力。
佳作展示
減負要從“心”開始
北京市十一學校? 張允懷
超負荷的各種作業,名目繁多的各種課外班,讓許許多多中小學生不堪重負。于是不斷有人呼吁“減負”,卻收效甚微。在我看來,減負應該重點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心”出發才能奏效。
心理壓力過大,學生會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因為過重的心理壓力會給學生壓迫感,這好像是一場比賽,不贏就會成為人生輸家。這種壓迫感會讓學生慢慢把學習當作痛苦的煎熬,而不是享受學習的過程。在他們眼中學習就為上清華、北大。外加父母施壓,這種扭曲的世界觀只會越發嚴重。
同時,過大的壓力會讓學生喪失對生活的激情,產生消極情緒。超重的壓力不斷累積,內心本來就不夠強大的中小學生心志就會像大壩決口一樣脆弱不堪,后果不堪設想。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因此患上抑郁癥,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殺。
由此可見,學生心理減負迫在眉睫。那么作為學生的我們,怎樣才能緩解心理壓力呢?首先,學習應該以課內為主,盡量杜絕課外班。因為過多的課外班會成為沉重的負擔,不僅占用課余時間,還有礙自學能力的養成。況且大部分課外班都是叫學生機械地刷題,這種行為讓學習的快樂大打折扣,讓學生喪失興趣。我的一位同學一周報了十個課外班,成績不僅沒提高,而且養成了依賴刷題的習慣,成績一落千丈。
其次,要明確學習目的,切忌功利地學習。很多同學眼中的目標只有好成績,985、211大學,好工作,而把學習當作苦差事,這當然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我們應該明確,學習是為了提升修養,積累人生經驗,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明白了這一點,學生就不會一味好高騖遠,而腳踏實地投入學習,發現其中的樂趣與快樂,壓力便轉變成了動力。
最后,學生要和父母建立良好的關系,不要把他們看作監督或強迫你學習的人,而要將他們變成學習道路上的伙伴。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調節學生情緒,讓學生以積極態度面對學業和生活。很多調查顯示,學生的壓力有百分之三十以上來自父母,因與父母不和而離家出走的事例數不勝數。
減負確實是一場“攻堅戰”。減負應從心理入手,緩解心理壓力是首要目標。只有樹立正確的理念,制定合適的的戰略,才能贏得減負的勝利。
點 評
減負從“心”開始,標題就是論點,主旨鮮明、集中。先從“為什么”的層面展開論證:心理壓力過大,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喪失對生活的激情而產生消極情緒。然后深入一層,從“怎么辦”的角度分三個層面展開論證,分別用“首先”“其次”“最后”標明層次。文章條分縷析,思路清晰,結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