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陸楊,張 怡,賈明暢,郝思琪,王金梅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化學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我國教育體系深層次的變革與創新,構建數字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行業發展的方向。而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教育資源的高效融合,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信息化技術具有傳遞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反饋及時等特點,適合學生對知識進行快速梳理、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復習,構成“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的“第三課堂”[1-2]。對于教師來說,信息化教學有助于加深自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激發教師的創新熱情,通過對重要內容的信息化加工,突出重點,對課程內容進行“減負”,完成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目的。
《化工環保技術》這門課程是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與河北科技大學合作的本科工程教育實驗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于本科生大四第一學期開設,共計32學時,為考查課。鑒于當前化工企業安全、污染事件頻發,化工類專業的社會認可度較低,家長對孩子報考化工類專業有一定的抵觸,生源數量和質量均有所下降。因此,不論從專業建設角度,還是從培養化工從業者和相關領域人才的角度看,對化工類專業學生進行環保技術和觀念的培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課程內容,革新授課方式,將有利于學生對化工環保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本課程主要面向化工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結合化工的特點,較系統完整地闡述了化工環境保護及技術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以及化工 "三廢"處理的基本方法,并介紹了化工清潔生產、綠色化工過程和化工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相對32學時的教學時間,本門課程內容較多,基礎性知識密集,如果用傳統板書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授課,學生接受程度較低,且部分內容無法較直觀有趣的進行展示,容易造成學生不愛學,學不會,老師不愿講,講不完的情況發生。因此,根據教學時長的限制和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程的特點,需要將授課的內容進行精簡,在滿足人才培養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找出課程內容的亮點和興趣點,達到有效教學。
根據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結合學生反饋和自身教改思路,考慮將課程內容按照如表1方式進行安排。
課程初始階段的背景、概念性內容可以相對簡單的介紹,更多的通過舉例和現實中的事件為引導,幫助學生加強對環保以及化工對環境影響的認識,本節的內容可通過信息化方式給學生進行推送,課前預習,課中加深,課后復習,達到較好的接受效果。

表1 課程內容安排
化工“三廢”處理是本課程的重中之重,固應占據更多的課時進行講述。通過對學生課程內容需求的調查以及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將廢水處理列為重點內容,著重講述常用的化工廢水污染物質、污染源以及水污染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對常見問題的處理能力。廢氣和廢渣處理也進行較詳細的介紹,但重要程度相對低一些,在課時安排上略有降低。
最后,介紹常見的化工聲、熱、電磁污染治理手段,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相關內容。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學生可以具備一定的環境知識,了解化工“三廢”的來源、特點以及防治手段。同時培養了環保意識,成為一個合格的化工從業者。
信息化教育改革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使用多媒體電化教學,隨著無線網絡和便攜式移動設備的不斷發展,更多的移動互聯手段應運而生。從筆記本電腦到手機,從網絡直播到VR互動,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都有了極大的改變,而這些信息化技術也開始交織到最基本的教學活動當中[3-4]。教師應當學會利用新技術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并引導學生合理和高效的使用這些技術,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
根據前文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利用信息化手段即可幫助學生極大提高因課時量較少帶來的學習不充分和不深入的問題,對于提高學習興趣,開闊思維,加強實踐認知都有很強的輔助作用。
例如,對于環境基礎知識和化工對環境的污染這一部分來說,課堂講授時間相對較少,且本節內容多以概念性為主。通過信息化手段(主要利用藍墨云班課app以及qq和微信的群組功能)將相應知識進行總結推送,并上傳相關的事件圖片,描述性文字等,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下復習等過程中有更直觀,更具提煉性和總結性的認識,以彌補授課時間較短的缺陷。
在重點講授內容,如水處理方法時,可通過搜集并推送實際污水處理廠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詳細的向學生介紹相關工藝流程。在介紹水處理機理時,以動態圖或流程圖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更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也可使教師的表達更加清楚明白。這一方法在對廢氣和廢渣的處理工藝講授時也具有較好的效果。
信息化教學的另一優勢在于其靈活的評價和考核方式以及快速準確的反饋機制[5-6]。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活躍程度,以及課下閱讀觀看推送任務的考核,可以較準確的判斷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和參與程度,減少教師講課的盲目性。同時,利用信息化軟件進行知識互動和心得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傳統教育手段難以想象的優良效果。對于本課程來說,適當的課后習題和頭腦風暴,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加強對實踐的認知。
《化工環保技術》對于化工類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補充課程,在行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實際意義,因此其在教學過程中值得受到重視。由于專業課程設置的限制,本門課程學時較少,利用信息化教改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率,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開闊學生眼界和思維,為以后就業提供基礎。同時,信息化教學法的使用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青年教師應當擔當責任,積極投身新時代教育改革,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