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琛 余曉寧

【摘要】 目的:分析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口腔內科就診的108例患者,通過錐形束CT檢查和傳統X線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在診斷牙根縱裂和根管治療失敗的差異。結果:研究發現,錐形束CT對牙根縱裂檢出率為100%、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34.88%,均比傳統X線檢查的77.27%、11.63%高,相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錐形束CT檢查能清晰顯示出三維立體影像,用于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有助于醫師直觀、準確地判斷病情,提高疾病確診性,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 口腔內科; 錐形束CT; 數字X線片; 牙根縱裂; 根管治療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3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03
Application of Cone Beam CT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Medicine/CAI Jiechen,YU Xiaon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12):-69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medicine.
Method: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ral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Th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X-ray examinations were used,then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ethods of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root fracture and root canal treatment.Result: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root canal longitudinal fracture was 100%,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root canal treatment failure was 34.88%,which was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X-ray examination 77.27% and 11.63%,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cone beam CT examination could clearly display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medicine,which helps doctors to judge the condition intuitively and accurately,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Oral medicine; Cone beam CT; Digital X-ray film; Root longitudinal fracture; Root canal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0,China
在口腔疾病診治中,影像學檢查是較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其中數字化X線片檢查應用最為常規,但由于該項技術提供的影像信息是二維模式,難以獲取全面的圖像,故檢查存在漏診現象[1-2]。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被廣泛用于口腔疾病診治中,這是一種無創影像檢查,通過錐形束計算機層掃描或容積體層成像達到診斷效果,具輻射少、費用低、清晰成像及高空間分辨率等優勢。為此,本研究通過對比錐形束CT和傳統X線檢查在口腔內科相關疾病中的診斷效果,觀察錐形束CT的診斷優越性,報告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口腔內科就診的患者,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懷疑牙根縱裂并無明顯牙髓或根尖炎癥狀的患者;根管治療已完成并觀察2個月無明顯不適的患者。排除標準:口腔惡性腫瘤、不配合檢查及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共納入患者108例,男女比例51∶57,年齡25~76歲,平均(54.23±10.41)歲,其中牙根折斷22例,根管治療86例。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自愿參加,簽訂同意書。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均同意該項研究。
1.2 方法
由同一研究者對108例患者的患牙分別行傳統X線檢查和錐形束CT檢查,傳統X線檢查包括傳統牙片和曲面體層攝影;CBCT檢查采用日本森田CBCT機、德國KAVA數字牙片投照系統及Simplant 2.02版本口腔醫學研究軟件,該軟件能接受CT機傳輸的DICOM文件,并進行三維重建,亦可以測量圖像的距離、角度。CBCT掃描患者口腔組織,設置管電壓90 kV,管電流
5 mA,掃描時間17.5 s,再旋轉360°繼續掃描,重建原始數據圖像,取得三維圖,包括中軸位、矢狀位及冠狀位圖像。所有影像均顯示于24英寸液晶顯示器,像素1 600×1 200,并儲存于同一臺計算機。對檢查所得影像進行對比,并進行統計學
分析。
1.3 觀察指標
從傳統X線檢查或CBCT檢查的影像中觀察到牙根裂痕即為檢出牙根縱裂;根管治療患者在傳統X線檢查或CBCT檢查的影像中觀察到以下之一者為根管治療失敗:(1)根尖區陰影;
(2)遺漏根管;(3)根管充填不密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發現,CBCT檢查對牙根折斷檢出率為100%、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34.88%,均比傳統X線檢查的72.73%、11.63%高,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X線片仍是口腔科疾病檢查的主要方式,但該項檢查存在不足之處,由于口腔頜面的復雜解剖結構,具眾多腔隙,而X線片檢查只能獲取二維圖像,圖像易重疊,故難以全面反映出口腔患者的牙齒、牙周情況,使得醫生難以發現細微病變[3-4]。另外,X線成像質量亦會受到投照技術、膠片處理的影響,且部分患者頜骨形態差異性大,下頜骨并非符合牙列弧度,牙齒的每個牙軸走向不同,基于上述原因,極易放大牙齒、牙軸組織圖像或造成牙齒、周圍組織的兩側影像不對稱,亦或造成圖像重疊,降低影像清晰度,不利于醫生診斷[5-6]。
在口腔內科牙體牙髓疾病中,早期牙根縱裂是最容易被漏診的。牙根縱裂是牙體在承受過大咬合力時發生的牙根縱向折裂。牙根縱裂患者早期有咬物不適感,隨著裂痕加深,可出現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表現,牙齒可有松動、牙周膿腫或竇道。早期牙根縱裂因癥狀不明顯,傳統X線難以清晰檢查、判斷,給口腔內科醫生帶來診治難度。根管治療是口腔內科最常見的治療方案,也是牙髓炎、根尖周炎最可靠的治療方法。牙齒的根管系統錯綜復雜,各個牙齒的根管在數目、位置和形態上都各不相同,根管的準確定位、鈣化根管的疏通及走行及根尖區病變的愈合情況是根管治療較為棘手的問題,給根管治療帶來一定難度。傳統X線檢查可出現根管影像重疊、鈣化根管影像模糊不清、根尖區陰影顯示不清等情況出現,干擾口腔內科醫生的診治。
近年來,CBCT開始廣泛用于口腔疾病診治中,CBCT的工作原理是X線發生器利用低射線量圍繞投照體進行環形數字式投照,再將多次數字投照取得的數據經計算機重組來獲取三維圖像。CBCT投影數據是二維,經重建能直接獲取三維圖像,從成像結構看,CBCT利用三維錐形束X線掃描,以取代體層CT二維扇形束,同時,CBCT采取的是二維面狀探測器,所以CBCT通過錐形束X線檢查能有效提高X線利用率,通過360°掃描,即可取得重建所需的所有原始數據,此外,通過面狀探測器能加快數據采集,在向同性空間中具較高分辨率,在牙根縱裂、牙根吸收、根尖周病變、根管治療等方面逐漸凸顯出優勢[7-8]。此外,CBCT通過三維影像重建,既能觀察也能測量多生牙的數量、部位、大小及周圍組織關系等形態,還能用于正畸治療時的牙槽骨評價,并分析牙髓腔狀態。CBCT亦能快速重建照射視野三維圖像,還能在截圖上清楚觀察到牙根、牙周膜及牙槽骨等,并替代X線根尖片評估牙周組織結構[9]。通過錐形束掃描,將三維空間的分辨率明顯提高,有效減小偽影,防止周圍結構重疊[10]。CBCT可利用計算機處理器重復測量頜骨密度,并清楚顯露骨組織內部形態,測量牙槽骨細微部位的骨量,獲取清晰的患牙、牙槽骨三維圖像,直觀、清晰地觀察到牙槽骨整體病變狀態[11]。由于CBCT檢查采集數據時間短,射線使用頻率高,能始終保持比率在1∶1,維持組織圖像原型,便于醫生更好的診斷患者。
本研究結果顯示,CBCT對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34.88%,比傳統X線檢查的11.63%高,相比差異具統計意義。分析原因可能為:由于根管在走向、填充緊密方面具差異性,部分牙齒還存在彎曲鈣化、側支根管等問題,而X線片檢查不易發現,故存在漏診現象。采用CBCT檢查,能清楚顯示牙髓腔三維解剖圖,并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斷層厚度觀察到根管的三維立體結構,從矢狀面、橫斷面確定根管的形態、數目及走向,還能觀察到根尖孔部位及根管遺漏或融合后的根尖孔,從而準確檢查出變異或復雜根管[12]。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CBCT對牙根縱裂檢出率為100%,比傳統X線檢查的77.27%高。分析原因可能為:CBCT既能詳細顯示牙根損壞特征、體貼硬組織變化狀態,也能觀察出牙根縱裂的范圍、性質及程度,清晰顯示組織囊腔的內容物變化及肉芽組織,從而提高牙根縱裂檢查準確性[13]。由此可知,CBCT能準確診斷出口腔內科疾病,指導口腔疾病治療。針對部分牙根縱裂患者,如果單純應用根管治療,疾病治療難以達到痊愈效果,還需實施根管外科術治療,故術前需展開CBCT進行輔助檢查,以確定實際病變的性質、范圍等情況,有助于明確手術方向,并確定骨缺損的程度、范圍等,這樣能進一步降低術后疾病復發幾率,將手術損傷程度降至最低,提高手術療效。本次研究證實了CBCT在口腔內科疾病診治中的價值,通過三維影像學能清楚顯示牙根的性質、范圍及程度,能明確診斷出X線片所無法觀察到的疾病,例如,根尖周病變、牙體牙髓病、根管漏診等。關于錐形束CT用于口腔內科疾病診斷的深入價值,有待臨床再研究
證實。
總結上文,錐形束CT用于口腔內科疾病診斷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清晰呈現出口腔組織的三維立體結構,便于醫師觀察病變形態,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任頌,韓文利,范崇巍,等.錐形束CT與數字化X線片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8,11(10):608-612.
[2]白沙草,王朝彥.口腔頜面錐形束CT在微創拔牙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9,48(2):233-236.
[3]趙靖.錐形束CT在口腔疾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3):57-58.
[4]許馳.錐形束CT在口腔門診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7,41(10):972-973.
[5]鄭偉娟,邱延菊.口腔內科疾病診治中CBCT的應用價值評析[J/OL].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22-24.
[6]張雪,潘亞萍.錐形束CT對牙周組織評估的應用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8,11(10):633-636.
[7]葉曉霞,蕭玲靜.錐形束CT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22):121-123.
[8]林永華.探討口腔影像技術錐形束CT在口腔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OL].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21):51,53.
[9]丁有彪.錐形束CT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處方藥,2017,15(4):21-22.
[10]徐家剛.CBCT在口腔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系統醫學,2018,3(16):146-148.
[11]陳明煒,鄭統文.CBCT在口腔臨床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7):157-158.
[12]王文儀.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7):143-144.
[13]白劍平.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醫療裝備,2015,28(18):1-2.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