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 目的:對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應用于新生兒重癥感染診斷的具體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選擇2016年7月-2018年9月就診于筆者所在醫院的143例新生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其病情嚴重程度分為A、B、C三組,A組新生兒為重癥感染,B組新生兒為局部感染,C組新生兒未感染。分別對三組新生兒實行超敏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水平檢測,對比兩個指標單獨檢測與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對于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結果:A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分別為(26.36±4.03)mg/L、(13.60±3.31)ng/ml,顯著高于B組、C組新生兒,B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顯著高于C組新生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對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顯著高于超敏C反應蛋白單一檢測、降鈣素原單一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體內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和降鈣素原水平可有效反映其機體感染嚴重程度,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可對新生兒重癥感染予以有效診斷。
【關鍵詞】 超敏C反應蛋白; 降鈣素原; 新生兒; 重癥感染; 診斷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02
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條件下,空氣當中的病毒或病原菌極易入侵至其體內,導致其發生感染性疾病。新生兒自母體娩出后尚未形成免疫系統,身體抵抗力不佳,極易發生感染性休克、化膿性腦膜炎、敗血癥等重癥感染,此類疾病通常不具有明顯的早期癥狀且病情發展速度較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及時對其疾病進行發現、診斷與救治的難度,而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1-2]。所以,只有對新生兒重癥感染進行及時、快速的診斷與治療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新生兒因重癥感染而死亡的幾率[3]。本研究旨在對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應用于新生兒重癥感染診斷的具體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8年9月就診于筆者所在醫院兒科的143例新生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經臨床檢驗確診為重癥感染的新生兒共47例,為本次研究的A組;局部感染的新生兒共
52例,為本次研究的B組;未發生感染的新生兒共44例,為本次研究的C組。A組新生兒中男25例,女22例,日齡4~25 d,平均(13.49±3.12)d;B組新生兒中男29例,女23例,日齡4~27 d,
平均(13.61±3.35)d;A組新生兒中男24例,女20例,日齡4~24 d,
平均(13.27±3.03)d。三組新生兒相關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新生兒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開展于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監督條件下。
1.2 方法
A、B、C組新生兒均接受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與降鈣素原檢測。其中,利用免疫比濁法實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以日立LST008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作為檢測儀器,確保于正常范圍內使用一切校準品與檢測試劑。利用免疫熒光法實行降鈣素原檢測,將IDS免疫分析儀作為檢測儀器,檢測試劑為儀器配套的降鈣素原檢測試劑,檢測過程一切操作均嚴格依照說明書。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三組新生兒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降鈣素原水平,將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6 mg/L、降鈣素原水平高于0.1 ng/ml
作為兩個指標單獨檢測的重癥感染判定依據,將滿足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6 mg/L及降鈣素原水平高于0.1 ng/ml兩者間任意一項作為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的重癥感染判定依據,并對比兩個指標單獨檢測與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對于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對比
A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分別為(26.36±4.03)mg/L、(13.60±3.31)ng/ml,顯著高于B組、C組新生兒,B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顯著高于C組新生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與B組、C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相較,t=20.797 8,P=0.000 0,t=24.703 9,P=0.000 0;#與C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相較,t=8.110 8,P=0.000 0;△與B組、C組新生兒降鈣素原水平相較,t=14.786 8,P=0.000 0,t=18.280 0,P=0.000 0;▲與C組新生兒降鈣素原水平相較,t=28.744 4,P=0.000 0。
2.2 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與降鈣素原檢測對于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符合率對比
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聯合降鈣素原檢測方法、超敏C反應蛋白單獨檢測方法、降鈣素原單獨檢測方法對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分別為97.87%(46/47)、68.09%(32/47)、72.34%(34/47),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聯合降鈣素原檢測方法檢測結果符合率高于超敏C反應蛋白單獨檢測方法及降鈣素原單獨檢測方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14.762 8,P=0.000 1;
字2=12.085 7,P=0.000 5)。
3 討論
在新生兒群體當中,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較高,這是因為新生兒皮膚黏膜尚不具備完善的屏障功能,一些具有較強侵襲力的細菌十分容易穿透其皮膚黏膜參與至其血液循環當中[4]。與此同時,新生兒因娩出母體時間較短,免疫功能尚未良好形成,一旦出現菌血癥,則極有可能發展成為血液系統感染性疾病,大大提升其所面臨的重癥感染發生風險,對其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5-7]。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在發生重癥感染的早期常常僅出現發熱、嗜睡、拒奶等反映,不會表現出較為典型、明顯的癥狀,導致對其病原體進行確定的困難程度較高[8]。雖然采取實驗室檢查方式或微生物檢測方式可使重癥感染新生兒病情得到有效明確,但上述檢查周期較長,往往需要耗費1個星期左右時間,因此,即便通過上述檢查方法確診也會導致新生兒錯過其疾病的治療的最佳時機,使其難以在重癥感染初期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增加了臨床上新生兒因重癥感染死亡的幾率[9-11]。
本研究得出,A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分別為(26.36±4.03)mg/L、(13.60±3.31)ng/ml,顯著高于B組、C組新生兒,B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原水平顯著高于C組新生兒;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對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顯著優于超敏C反應蛋白單一檢測、降鈣素原單一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偉婷等[12]研究結果相符,說明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降鈣素水平可作為對新生兒細菌感染進行早期診斷的評定依據以及對其細菌感染嚴重程度進行判斷的敏感指標。降鈣素原是一種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是降鈣素的前體物質。相關文獻指出,細菌性感染患者通常具有降鈣素原顯著升高的指征,基于此,臨床方面廣泛將降鈣素原作為對病毒性感染與細菌性感染進行診斷鑒別的指標,并且,降鈣素原對感染所表現出的特異度與敏感度均較高。超敏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應激反應蛋白,可將機體炎癥的嚴重程度有效反映出來,但相較于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在評定患者機體是否存在感染時特異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新生兒重癥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本次研究在診斷新生兒重癥感染的實際過程中聯合應用了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與降鈣素原檢測,發現此兩種檢測方式的聯合應用對于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較其兩者各自單一應用時更高,進一步證實了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在新生兒重癥感染診斷中的有效性與可行性。但是,由于本研究中樣本數量較少,因此所得結論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對新生兒重癥感染進行診斷的實際過程中還需充分考慮新生兒自母體娩出24 h內的降鈣素原水平一過性升高現象,將新生兒的實際情況與其他相關檢查結果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
可見,新生兒體內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和降鈣素原水平可有效反映其機體感染嚴重程度,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可對新生兒重癥感染予以有效診斷。
參考文獻
[1]吳宏偉,劉金鳳,李偉,等.動態監測超敏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新生兒重癥細菌感染性疾病預后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14(12):167-169.
[2]霍淑芬,趙青.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早期新生兒感染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0(12):13-14.
[3]張綺翎,趙青,霍淑芬.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早期新生兒感染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裝備,2015,17(4):68-70,71.
[4]關小勇,蔣麗華,傅錦堅,等.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療上的應用誤區[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6):1197-1198.
[5]許鎧,穆劍強.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兒科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16(27):166-167.
[6]張蘭,謝懷珍,董傳莉,等.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9):1419-1421.
[7]陶夢婕.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檢測在新生兒重癥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3):150-151.
[8]張正明.檢測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的臨床價值[J].系統醫學,2018,3(4):121-123.
[9]陶慧嫻.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白介素6動態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8,37(1):34-36,42.
[10]殷靜.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血小板參數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5):3539-3541.
[11]成麗琴.降鈣素原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早期的臨床應用[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7,31(4):228-230.
[12]國偉婷,張風華,李蓉.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降鈣素原在新生兒重癥感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12):1855-1857.
(收稿日期: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