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玉 李磊 孫維


【摘要】 目的:探討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體會。方法:研究人員按照本次研究要求,從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隨機選取70例。采用摸球法將7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兒35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而觀察組患兒則接受加強護理,根據患兒的血氣分析指標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來評估本次研究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護理前的pH、PaO2、PaCO2、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12 h后,觀察組PaO2、SpO2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aCO2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護理后的pH值對比,觀察組患兒雖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該治療方式能有效地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加以護理干預,對于患兒的治療效果以及保障搶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高頻振蕩通氣治療; 新生兒; 呼吸窘迫綜合征; 護理體會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02
高頻振蕩通氣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該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氣體交換,且低潮氣量且低呼吸壓變化,主要是通過生理通氣頻率來產生雙相壓力變化,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兒而言,接受該治療方法,能有效地在不增加氣壓傷的同時,實現提高氧合,降低呼吸機的使用次數以及頻率,從而降低發生呼吸機相關并發癥的概率,減輕對患兒的肺損傷[1];然而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干預,以鞏固高頻振蕩通氣的治療效果[2-3]。研究人員按照本次研究要求,從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隨機選取7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兩種護理模式下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人員按照本次研究要求,從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隨機選取70例,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診斷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疾病。排除標準:(1)早產兒;(2)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患兒;(3)患有嚴重需要臨床干預的疾病。采用摸球法將7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兒35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22例,胎齡27~40周,平均(31.43±1.49)周。觀察組患兒中,男15例,女20例,胎齡27~40周,平均(31.72±1.61)周。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人員對患兒家屬清晰講述本次研究,同時對患兒家屬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在患兒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后,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進行高頻振蕩通氣治療前,護理人員應仔細檢查設備是否完好,在進行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時,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
觀察組患兒則接受加強護理,具體措施如下:患兒的體溫變化對于疾病影響較大,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的體溫監測,每隔2小時為患兒測量一次體溫,做好患兒的保暖工作,做好維持恒定體溫;護理人員應觀察高頻振蕩呼吸機的運行狀況,每隔2小時檢查一次機器,記錄呼吸機的各項參數,尤其是機器的MAP、呼吸頻率、振蕩壓等,對于患兒的意識變化、瞳孔大小變化、膚色變化等進行嚴密監測,每隔2小時測量一次患兒的血氣分析值,根據患兒的血氣分析指標,調整呼吸機的參數;護理人員應做好氣道管理,對于出現痰液的患兒,先將患兒口鼻腔內的痰液吸除,再將氣管內的痰液吸除,在吸痰過程中,應注意控制吸痰的時間,避免患兒出現長時間缺氧的狀況;護理人員應預防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在為患兒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七步洗手法,避免出現感染的傳播[4-5]。
1.3 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統計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前與護理12 h的血氣分析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前與護理12 h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在護理期的pH、PaO2、PaCO2、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而在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12 h后,觀察組PaO2、SpO2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aCO2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pH值對比,觀察組患兒pH值雖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中,出現鼻腔損傷0例,感染1例,呼吸機相關肺炎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6%(1/35);對照組患兒中,出現鼻腔損傷4例,感染1例,呼吸機相關肺炎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14%(6/3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兒而言,在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時,能夠有利于促進改善循環系統,增加心排出量,在通氣的過程中,患兒的胸內壓可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負壓狀態,減少呼吸對抗,可有效地抑制呼吸中樞,提升患兒的耐受性,避免了常規治療中高擴張壓力對患兒肺部的損傷[6]。對于肺順應性較長的患兒而言,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是一種較為可靠的方法[7-8]。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患兒無法做到意識自主,導致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不理想,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干預,通過對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的潛在風險,給予針對性措施,患兒所獲得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9-10]。
本次研究中,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時,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而觀察組患兒則接受加強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的觀察指標。觀察組患兒與對照組患兒在護理前的pH、PaO2、PaCO2、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12 h后,觀察組PaO2、SpO2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aCO2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加強護理干預,對患兒的呼吸狀況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兩組患兒護理后的pH值數據對比,觀察組患兒雖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中并發癥發生率為2.86%(1/35),對照組患兒中并發癥發生率為17.14%(6/3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患兒在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時,發生相關肺炎以及并發癥的概率還是存在的,但是通過護理人員的加強護理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兒的通氣狀況得到改善,與文獻[11-12]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該治療方式能有效地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加以護理干預,對于患兒的治療效果以及保障搶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該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雷蕾.無創呼吸機及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治療新生兒睡眠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1):1562-1564.
[2]趙文慧,羅慶花,曲海新,等.體位交換護理對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血氣分析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8,42(5):628-630.
[3]張衛軍,王坤,朱延平.密閉式吸痰對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動脈血氣的影響及護理分析[J].心理醫生,2018,24(5):215-216.
[4]黃惜華,李惠怡,楊喬煥,等.危重癥專職護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4):2338-2339.
[5]袁丹.水膠體敷料在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進行無創輔助通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7):261-262.
[6]顧紅,周芳,陳梅.循證護理在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俯臥位通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青島醫藥衛生,2018,50(3):194-196.
[7]劉連,潘欣宇,董文斌,等.豬肺磷脂注射液和氨溴索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對比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33):4695-4699.
[8]鄧麗蓮,梁尚云.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持續性通氣下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0):158-159.
[9]楊莉.危重癥專職護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的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7):126-127.
[10]桂小華.整體護理干預在牛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給藥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4):162-163.
[11]祝真妮,章黎娟,徐曉燕,等.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干預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5):2277-2280.
[12]徐毓芳.應用豬肺磷脂注射液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觀察及其護理體會[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0):388-389,392.
(收稿日期: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