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沈社琴



【摘要】 目的:研究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取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4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常規的開腹手術,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腹腔引流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3.8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實施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治療效果良好,其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術后恢復速度快,并發癥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腹腔鏡; 膽管鏡; 膽囊結石; 膽總管結石; 效果; 開腹手術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2
膽結石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膽道疾病,根據結石的部位可以將其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三種,其中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最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膳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也同樣在發生著變化。因此,膽囊結石和膽總管結石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外科手術是治療膽結石的主要手段,為了進一步探究分析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筆者所在醫院選取了部分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對照研究,現將報道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4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8月-2018年3月。納入標準:經臨床影像學診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且所有患者均存在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年齡過大、溝通障礙、腎肝及其他系統疾病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48~75歲,平均(63.65±12.76)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50~73歲,平均(63.77±11.5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試驗調查,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而觀察組則采取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首先所有被選取的患者都要接受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對照組在右上腹做切口,逐層剝離組織后入腹,將膽囊切除,仔細觀察膽總管的情況,沒有出現異常后取出結石,留置導管進行引流,隨后縫合切口即可[2]。觀察組則要建立二氧化碳氣腹,維持12~14 mm Hg的腹內壓力,將腹腔鏡和其他器械置入腹內,觀察肝臟的色澤,大小和質地,判斷膽囊是否存在水腫充血,在確定右上腹和周圍的組織沒有粘連后,將膽總管,肝總管和膽囊管分離顯露出來,隨后切斷膽囊動脈并且迅速關閉膽囊管,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小結石進入到膽總管中,在兩處組織的匯合處下方切開前臂,置入膽管鏡觀察,如果發現結石距離切口比較近可以使用分離鉗直接取出,而如果比較遠且結石較大,可以先液電碎石再取出,同樣留置導管進行引流,縫合穿刺孔[3]。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
1.3 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術后禁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費用。此外還要注重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觀察術后1 d的切口感染率和血淀粉酶異常率[4]。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腹腔引流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腹腔引流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3.8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禁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是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多發病,傳統開腹手術主要是進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探查,這種術式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臨床療效理想,成功率高,是很多年來最成熟也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但是傳統開腹手術有著一個很大的弊端,它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創傷,而且手術風險很高,術后的恢復時間較長,疼痛劇烈,對于部分老年患者來說因為機體功能的退化,繼續采取這種手術進行治療不僅增加了疼痛感,出現意外時甚至會直接威脅生命[5]。因此另外尋找一種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手術方式十分必要。
1989年第1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成功,這為膽道微創手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此之后許許多多的內鏡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也開創出了很多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法,讓膽道外科手術的成功率大大提升[6]。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是其中療效比較理想的一種,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這種術式能夠在同一次手術中同時治療膽囊結石和膽總管結石,充分體現出了微創技術的優勢,而且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手術費用也有所降低,為家庭和社會減輕了負擔。本次研究中結合纖維膽管來探查取石使得涉及的范圍更廣,向上可以延伸到左右肝管,向下可以延伸至十二指腸乳頭,讓結石的清除更加徹底[7]。
隨著腹腔鏡器械的不斷更新,相關的術式和操作在各領域中廣泛應用。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均能在醫生直視的狀態下取凈結石,而且無須留置T管,避免了繁瑣操作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8]。在長期的研究和深入分析后得知,微創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成功的關鍵在于微創切除和結石取出兩個步驟,因此對待不同的患者適當調整手術方案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失敗。適用于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膽總管結石數量小于9個且結石直徑較小的患者,如果結石直徑超過1 cm則嚴禁使用該術式[9-10]。
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的優勢體現在整個手術過程只需要做4個小切口,不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創傷,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快,所以能夠盡早正常飲食和下床活動,為疾病的康復進行能量補充;手術取石十分干凈徹底,基本不會殘留小塊結石[11]。但是盡管如此聯合療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適用于膽管二次手術和膽管腫瘤等患者,所以這些患者只能采取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情況,術后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了聯合療法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可以由此看出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對患者的內臟影響很小,而且手術結束后還可以保留完整的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對肥胖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同樣適用。
綜上所述,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取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手術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十分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游勤建,袁發秀,宋平.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對比[J].河北醫學,2016,22(5):721-724.
[2]王亮,折占飛,喬宇,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經膽囊管探查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2):189-192.
[3]孫科,肖宏,陳安平,等.腹腔鏡下經膽囊管逆向乳頭插管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細徑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4):363-367.
[4]沙米爾,丁佑銘,汪斌,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兩種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1):872-874.
[5]吳超,汪全新,張保.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經膽囊管匯入部微切開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2例[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8):594-595.
[6]梁剛,馬富平,何盟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經膽囊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11):2170-2172.
[7]余海峰,魯光銳,殷佩,等.膽囊管膽總管探查術與三鏡聯合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對比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7,25(6):431-433.
[8]黃品諺,丁佑銘,汪斌,等.腹腔鏡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兩種術式的療效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5):369-371.
[9]馬繼賢,賈宗良,馬玉霞.不同微創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6,22(6):942-944.
[10]何佳,朱宇,李建勝.傳統開放術式與腔鏡聯合術式治療老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7):66-69.
[11]李文鵬.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7,39(4):584-586.
[12]熊余送,魯修成,唐雄志.不同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研究及其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比[J].肝膽外科雜志,2016,24(5):378-382.
(收稿日期: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