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依娜

5G時代,更加“智慧”的城市將呼之欲出。
5G網絡下,通過攝像頭實時傳輸超清視頻,城市安防部門能夠對潛在的危險進行提前識別,有效地部署警力。同時,遇到火災、水災等緊急情況,城市管理者也能向市民及時發出預警。
通勤是決定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5G的高速通訊和超大連接能力,交管部門能根據車流量來調節紅綠燈的時間,對道路出入口進行規劃,疏導車輛,提前做出擁堵預警,實現智能交通規劃。
借助5G低時延、高可靠性的信息傳輸,前車可以向后車實時播報事故、修路和堵車信息,便于后車選擇最快路線。
智能停車系統會依據實時信息,直接將司機導向空車位,避免大家花費大量時間在街區之間兜轉。
公交系統也會向公眾發送實時信息,方便用戶在出發前就預先選定最快路線,以及在路途中隨時調整安排。如果下一趟公交車還要很久才能抵達,或者已經人滿為患,用戶可轉乘臨近站點的另一條更快線路。
城市里的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同時給城市帶來大量碳排放。隨著5G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業主和物業部門可通過自動監測、遠程控制等方式,提升樓宇的空調、電器等耗能設備的管理水平,達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的目的。
5G網絡下的智慧灌溉技術,可以根據天氣、土壤條件、植物需求、光照情況等的變化來調整供水量,優化花園、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用水效率。
在許多城市,管道漏水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如果在城市管道中部署傳感器來實時探測漏水情況,優化水泵壓力,可將城市水資源浪費降低15%~25%。
另外,如果能對每戶家庭扔掉的垃圾總量和類型進行精確收費,并向居民發送關于垃圾棄置量的最新電子信息,則可將城市中的人均不可回收固體垃圾棄置量減少10%~20%。
推進電子政務,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公共服務管理平臺的擁有者和運營者,政府可通過5G網絡實現海量終端的連接和信息傳輸,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目前,中國已有不少城市采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市民和企業可通過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辦理各種業務。未來,在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下,多部門協同辦公、整體聯動的進一步實現,將使政務服務功能更加高效和完善。
5G的發展和普及,也將提升政府對公共事務的響應速度。通過市政信息監測平臺,對路燈、井蓋的監測和維護將更加及時;通過環境信息監測平臺,針對污染物排放、空氣質量下降采取的措施將更加迅速;通過公安信息監測平臺,對走失兒童的識別、對疑犯的追蹤也將更高效……5G網絡下的“萬物互聯”,將帶來行政效率和政務服務水平的飛速提升。
博物館是城市的靈魂。在5G技術支持下,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將走進各種生活場景,讓市民能夠近距離感知歷史文化、了解文物的豐厚內涵。觀眾只要打開智能終端,文物的全息影像就能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并配以生動的解說。通過人工智能(AT)技術,觀眾還能身臨其境地沉浸到歷史場景之中,與歷史人物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