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亦丹 梁馨

非實名手機卡成黑產注冊各種賬號的工具;養號半年可賣上百元,優質微信老號賣兩千元;下游被用于薅羊毛、刷單炒信等。
一個可以注冊微信的虛商手機卡,值多少錢?黑產從業者告訴你,12元;一個已經注冊完畢,通過機器“飼養”半年的微信號,值多少錢?黑產從業者告訴你,100元;一個存在3到5年,有5000名好友或粉絲的私人微信號,值多少錢?黑產從業者告訴你,2000元。
對于游走在灰色地帶的水軍、羊毛黨乃至進行網絡詐騙的犯罪分子來說,擁有各個平臺的賬號是其開始“職業生涯”的第一步,這意味著提供惡意注冊、養號的黑產從業者其實是互聯網黑產的源頭,催生了手機卡、微信號的種種地下交易行為。在手機卡與微信號均根據“是否實名”、“是否抗封”等“特質”明碼標價后。《網絡安全法》中的實名制注冊以及不少APP用戶協議中“不得轉讓托管賬號”的規定就成了一紙空文。
4月19日至23日,記者對惡意注冊及養號產業鏈進行了調查,發現目前養號黑產的分工極為細致,形成了上游售賣手機卡的“卡商”、中游養號并售賣微信號的“號商”、下游通過賬號涉足各類黑灰產的“老板”,以及在全產業鏈提供群控技術的“設備提供商”。此外,隨著監管的升級,近幾年惡意注冊的成本越來越高,但黑產從業者們依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斷推出新花樣,在監管措施的高壓下“求生”。
老李從事的是電話卡銷售業務,不同于正規移動聯通營業廳銷售的以13或18開頭的電話卡,他售賣的均為各個虛擬運營商旋下的電話卡,涉及17、16、14號段,還兼賣外國卡,由于購買電話卡的客戶主要用來注冊各類互聯網賬號,這些電話卡被他稱為“注冊卡”。
4月19日,記者以微信號號商的身份接觸了老李。老李表示,根據注冊微信的難易程度,電話卡的售價不同。“171號段的賣11元,165號段12元,167號段18元,英國卡30元,多買還能打折,我勸你買167號段或者英國卡,不會跳輔助驗證。”
4月20日,記者拿到了上述四類來自不同運營商的電話卡,經測試發現,171、165、167三張電話卡的運營商分別是蝸牛移動、三五互聯、海航移動,這三張電話卡均無法外撥,但可以接聽電話、短信以及發送1069短信,其中海航移動電話卡還特別在外包裝上注明“功能限制僅供行業專用不得二次轉售”。另一張英國電話卡則不能接撥電話,但可以接收短信。
記者發現,此類無法撥打電話功能受限的電話卡,卻可以完美作為注冊微信的“材料”。
根據規定,各大號段的電話卡均需要進行實名認證,例如此前171號段曾因發送詐騙短信數量過多受到工信部的“重點關注”,要求各移動轉售企業對171號段全部用戶進行回訪和身份信息確認。但記者在使用和購買上述電話卡時發現,全部流程均不需要實名認證。
“從3個號段虛擬運營商電話卡的價格對比來看,167號段的卡賣得最貴,這是因為該號段比171和165號段發布更晚,相比之下更‘干凈。”4月23日,電信專家付亮稱,“而在實名制上,虛擬運營商有幾十家企業,有些管理機制不是很健全。實名制一直問題不少。”10元手機卡注冊微信“養號”半年后百元賣出
在灰黑產從業者的鏈條上,卡商只是開始,一張小小的非實名手機卡可以延伸出幾乎全部下游APP賬號,每個APP賬號均可作為黑產從業者違規行為的工具,這也讓賬號有了價值。
4月20日。記者在搜索引擎輸入“微信養號神器”等關鍵字后,立刻跳出帶有“售微信號”“新老號大量批發出售”的廣告鏈接。記者發現。這些號商所出售的微信號幾乎全部都是半年以上的微信“老號”,且根據創建時間、朋友圈、實名、綁卡、好友數量等模擬真人號碼程度的不同,價格也有所區別。
一名號商給出的價格列表顯示,“半年抗封”微信號售價90元,“半年抗封可支付”微信號售價130元。另一名號商表示。“半年實名可支付”微信號售價140元,“半年綁卡實名可支付”微信號售價240元。該號商稱,其出售的私人老號帶交易記錄和收藏。可用做聊天主號,也可做業務號,當然,價格也更貴。
記者瀏覽多家號商的報價發現,運營時間久,滿好友且均為真實粉絲的微信老號,可能賣出2000元的價格,若微信號中的好友是定向人群,售價會更高。
有熟悉黑產的人士表示。售價10元的手機卡注冊微信新號后通過號商“養號”,在半年后“養成”了售價100元左右的微信號,在這一過程中號商使用群控軟件進行操作,本身成本很低,若再通過“料商”提供身份證與銀行卡信息進行微信綁定,還可以將微信號“養成”價值200到300元,能賣出更多價錢的老號。“微信如此,其他APP賬號的邏輯也一樣。”
《互聯網賬號惡意注冊黑色產業治理報告》顯示。號商的下游包括廣告營銷、詐騙、傳播有害信息、刷單炒信刷粉等虛假流量、薅羊毛等黑灰色產業。
記者在一個“抖音紅利變現群”的群聊中發現了不少處于“號商”下游的抖音營銷人員,一個名為“曉曉”的網紅稱,成為網紅“一切都要靠流量”。起步階段“必須借助裂變工具實現漲粉”。
近年來,養號人員的日子不好過了,這與平臺采取的打擊惡意注冊策略息息相關。
據了解,早在2013年12月開始,微信就應國家實名制的要求,取消了通過QQ等方式進行個人號注冊的渠道。之后的所有新賬號必須通過手機號來注冊。此后,微信還發起過清繳微信惡意號與水軍的“死水行動”。
“我遇到過的最大規模封號發生在2018年5月份,那時大家都慌了,開始找境外手機卡的渠道,一般境外號不容易被封。同時微信解封服務也越來越火熱。”一名熟悉微信營銷的人士表示,“隨著微信封禁系統的升級,微信號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根據《騰訊網絡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公眾號發布的黑產市場微信號價格的變化趨勢數據,2016年1月,微信新號的價格僅為1.5元,老號價格為20元;而到2018年6月,微信新號的價格上升至8元,老號價格上升至70元。
4月22日,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專家楊建向記者透露。平臺監管和黑產突破一直是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攻防持續進行,“黑產不停地試探我們的安全體系。而我們也在不停反思和主動了解黑產手法。”
記者查閱《騰訊網絡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公眾號發布的折線圖發現,微信惡意注冊數量在2017年年底出現斷崖式下跌。黑產市場內微信賬號交易價格大幅提升,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漲幅超過300%。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打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