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子惠 趙亞明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發展壯大,給全球經濟發展增加十足的動力。但是,雄安新區創新中小企業在籌資渠道和籌資能力方面有限,使雄安新區創新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對著嚴峻的挑戰。本文就雄安新區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介紹,分析其原因,并探討解決當前雄安新區創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雄安新區創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及對策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現狀
(1)中小企業素質較低,信用狀況較差。我國中小企業的素質普遍不高,有相當一部分是城鄉企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缺乏競爭力,市場風險高,這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敢向其發放貸款。中小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或合伙企業,管理水平落后,經營風險大,信用觀念差,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使得金融機構不能把握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增加了放貸風險。
(2)中小企業缺乏擔保物。無論是什么企業要求貸款或者擔保,都需要有擔保物來提供保證。中小企業僅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并且價值低廉的土地、房產和機器設備,其規模也就制約了這些抵押品的價值。
(3)缺乏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小企業的規模歧視依然存在,大銀行從節約成本費用角度出發,不愿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雖然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業銀行等成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導行,但是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不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最終還是制約著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模式的國內、國際經驗
1、國內經濟特區、自貿區的融資服務模式
(1)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在自貿區外,融資租賃公司不能混業經營。具體到商業保理,目前,僅有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廣州、深圳的港澳投資者允許設立商業保理試點。
(2)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并采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3)小微企業以外銷商品生產為主,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金融機構管理條例
2、國際關于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模式
美國高新區、硅谷區高新區、硅谷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私人渠道、銀行貸款、中小企業管理局、納斯達克和其他OTC市場等。美國高新區、硅谷區高新區、硅谷的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分為內部股權融資和外部股權融資,內部股權融資是指企業創立時的資本由企業主、朋友、家庭成員出資的部分;外部股權融資分為天使資本、創投基金。其債權融資包括銀行授信如銀行貸款、短期票據融資、信用證等,企業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下的中長期債券融資,金融租賃,政府貼息貸款和私募債權基金等,具體渠道則包括商業銀行貸款、金融投資公司、納斯達克市場融資、政府資助。債權融資主要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而非用于資本項下的開支,相對多為解決企業短期經營產生的流動資金需求而進行的。
三、雄安新區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模式的基礎、條件
政府政策指導方面,隨著北京大量優質高端高新企業、科研院所、事業單位來到雄安,為小微企業創造宜業宜商的環境,目前,已有12家中關村企業入駐雄安新區,并與83家在京單位達成合作意向,擬在新區設立105個機構(項目)。今年,雄安新區將完成搭建“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推進事項標準化建設和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融合發展,完全建成“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審批局模式。在政策引導上是非常利于小微企業發展的。在人才需求方面,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各大高校將遷入雄安新區將為新區的高科技小微企業注入新的力量,并為企業增加更多收益。在資本市場方面,雄安新區背靠北京,中關村的金融機構及北交所、科創板等都將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可選途徑。
四、雄安新區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1)金融租賃渠道: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由商業銀行面向民營中小企業開展二手設備租賃業務,應是一條既切合實際,又能發揮銀行信息、人才優勢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金融租賃方式不僅可以通過設備租賃融資還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等進行抵押融資,這對高科技小微企業融資是一種可行的新模式。
(2)存貨融資渠道:這種方式的融資資金數量具有靈活性。中小企業將其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等存貨作為擔保物向金融機構融通資金。但是,考慮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通過存貨擔保來獲得的資金相對較少,不過這可以用來緩解短期的資金缺乏。
(3)風險投資渠道:目前風險投資在我國已經經歷過較長時間的引進及成長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應該說是較為成熟的一種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但是在雄安新區的基礎上,小微企業的風險投資可以建立一種有一些從事風險投資年資較久的人員組成專家組對小微企業進行評估,后期團隊對評估結果出具證明報告作為小微企業融資的一種軟信息。
(4)供應鏈金融:由小微企業、增信機構/擔保機構、其他資金通道公司和證券公司設計發行ABS的供應鏈,或發起短融、超短融等金融供應鏈模式,實現多方合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參考文獻】
[1]向垚.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7(14):128-129.
[2]岳穎初.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04):155-156.
[3]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1):10-18.
[4]齊紹洲,顧本方.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機制[J].證券導報,2005(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