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資源枯竭型城市所面臨的困境,了解這些城市轉型的必要性,同時總結一些成功轉型的成功經驗,重點分析旅游業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旅游業;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一、前言
據統計,我國共有262個城市被定義為資源型城市,它們依托鐵、石油、煤、銅等礦產資源發展工業,提高經濟實力。而由于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隨著這些資源進入開采的后期階段,產業效益下降,經濟水平衰退,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環境受到重大影響。截至2012年,已有69個城市被國務院列入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這些城市的轉型問題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問題。
而如何對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進行經濟轉型,同時解決失業和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最終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保證這些城市能夠持續健康發展。許多專家將目光投向了旅游業這一板塊。本文通過分析資源枯竭型城市所面臨的困境,了解這些城市轉型的必要性,同時總結一些成功轉型的成功經驗,重點分析旅游業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必要性
(一)經濟問題。隨著許多資源型城市礦產資源枯竭,資源的開采成本逐漸增加。而且多年持續的礦產資源開采,許多企業機器設備老化,要引進國外先進的開采設備與技術,需要昂貴的費用。這些問題都導致了產品競爭力下降,減少了企業的利潤。許多城市將資源的開采和生產作為支柱性產業,因此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其他產業發展緩慢。而隨著礦產產業的衰落,許多資源型城市沒有其他的產業可以支撐起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引發了嚴峻的經濟發展問題。
(二)就業問題。由于許多資源型城市將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加工作為支柱性產業,例如焦作市以煤炭產業作為自己的支柱性產業,礦區員工遠遠高于其他產業員工。隨著礦產資源枯竭,煤炭產業萎縮,失業人口大幅增加,失業率逐年升高。而焦作市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無法提供足夠的新的崗位,崗位容量有限,許多下崗失業的員工很難實現再就業,失去了經濟收入來源,生活變得窘迫不堪。
(三)環境問題。礦產等資源的開采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許多能源、冶煉、化工等工廠多建立在市區周圍,由于管理不善,技術手段的落后,對市區的大氣環境會造成嚴重的污染。長期開采造成地面下沉,工廠冶煉的許多廢棄物直接投放于河流中,這些因素都導致市區水源污染,河道阻塞,對經濟生產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四)城市形象問題。長期以來,例如焦作市等煤炭城市一樣,在轉型之前都被冠以“黑城”的稱號,城市整體形象不佳。城區和礦區給人臟亂破舊之感,空氣污染嚴重,綠化不足,基礎設施落后,這些因素導致焦作市旅游吸引力不強,制約著服務業的發展。而且焦作市由于沒有定位鮮明的城市特色,在全國也缺乏知名度。
三、焦作市在轉型過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在上世紀90年代,為尋求發展的新出路,沖出資源枯竭的困境。焦作市政府審時度勢,做出了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果斷決策。政府通過科學的規劃,加大投資力度,真正將經濟的增長點轉向旅游業。同時舉全民之力,動員全市人民投入到發展旅游業,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活動中來,激發市民的主人公意識,形成發展旅游業的濃厚氛圍。
(二)完善設施,改善服務。焦作市政府大規模投入資金和人力進行交通建設,增強焦作市的可進入性。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與全國公路的無縫連接,焦作市的公路及高速公路的密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使河南省內以及周邊省外城市的游客都能夠在一天之內乘車到達焦作。旅游餐飲、住宿、交通、商業、娛樂等設施日臻完善,當地功能齊全的旅游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1]
(三)明確特色,加大宣傳。焦作市根據自身擁有的濃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山水資源,以及眾多著名的歷史文化人物,創立了“焦作山水”的特色品牌。通過拍攝焦作山水的宣傳片,在市區街道設施廣告牌,積極參加相關的旅游交易會,與全國的多家媒體合作,大力宣傳焦作山水的品牌形象。同時加大綠化投資,在街道增大綠化面積,使得城市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的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四、旅游業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的作用
(一)創造經濟效益。旅游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消費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后,旅游應運而生。旅游過程中:游、購、娛、吃、住、行,無論哪一部分,都會產生消費。因此,旅游的過程也就是貨幣轉移的過程。旅游接待地通過對旅游者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和旅游商品,也就是通過旅游者的消費而獲得經濟收益,從而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
(二)優化產業結構。資源型城市誕生于計劃經濟時期,它們的主導產業是資源的開采與加工,因此城市的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單一。而隨著資源開采進入末期階段,資源枯竭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主導產業的倒塌,使這些資源型城市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發展旅游業,一方面可以對當地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將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旅游的輻射功能,促進交通、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三)解決就業問題。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綜合性產業,旅行的過程貫穿吃、住、行、游、購、娛,因此旅游業比其他行業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2] 旅游業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及素質的要求比較低,即使沒有經過多年的專業指導和教育,也能夠通過短時間的專門培訓和鍛煉達到從業的要求,進入旅游業這個行業。由于旅游業的門檻較低,對于一些長期從事家庭工作缺乏技能和經驗的婦女,以及剛剛走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四)改善環境問題。資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問題。在礦產資源開采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無數的綠樹、花、森林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開采加工的工廠,以及加工后遺留的固體廢棄物。而曾經清澈的河流,碧藍的天空也被工廠的廢棄物以及加工所產生的煙霧所污染。
資源枯竭型城市要通過旅游業進行轉型,首先就是要治理污染問題,恢復曾經被破壞的綠地河流,以及因開采過度導致的土地塌陷等環境問題,恢復生態平衡。[3]
而發展旅游業,通過對一些自然和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可以使一些寶貴的資源得到保護和恢復,另一方面促進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改善了城市的人文環境,為游客提供更好更滿意的旅游體驗。
五、小結
對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要想成功地實現經濟轉型,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一種新產業。發展旅游業因為不需要過多的資源和能源,同時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既能夠節約成本,降低進入的門檻,同時又能解決隨著資源枯竭而引發的就業問題。
要引進新的產業,需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這就需要投入資金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旅游業自身的發展可以將這部分投入在直接轉變成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旅游業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的獨特作用是引進其他產業所不可比擬的。
【參考文獻】
[1] 陶偉,鄧路平.旅游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基于焦作現象的解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41(4):27-29.
[2] 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131.
[3] 陳燕.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的旅游業發展研究——以安徽省馬鞍市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