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 要】本文選取經濟較為落后、外出務工農民較多的江蘇省宿遷市東臺市作為具體調查對象,在了解當地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政府推出的新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項目,從中分析當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研究發現:當地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總體文化素質不高,互聯網觀念意識不強,缺乏發展資金和管理經驗,以及當地電子商務發展不成熟,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因素,打擊了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降低了返鄉創業成功率。因此,改變農民工的創業環境,是提高農民工創業積極性和成功率的重要部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從農村基層的創業環境開始抓起,讓農民工兄弟真正做到‘有家可依,有業可創。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與對策
一、東臺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基本情況
(一)東臺市返鄉農民工創業現狀
東臺市總人口10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0.6萬人(勞動力45萬人),目前共有各類在外務工人員20.23萬人。2010年后,東臺市返鄉創業人數逐年遞增,該縣共有3.3萬人返鄉創業,建成規模以上企業468家。同時東臺市以順應農業現代化和“互聯網+”經濟發展趨勢,以東臺市獨有的農產品物質資源優勢,提出了農村電子商務創業項目,該項目以農村淘寶為契機,將當地的農副產品搬到網上,進行電子網絡銷售,這不但改變了以往農民工傳統工藝銷售方法,還可以為農民工提供一個新的創業平臺。該項目以東臺市政府為依托,更是解決了農民工創業的后顧之憂,為農民工創業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二)典型案例
1.東臺網上螃蟹節:東臺市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生態環境優良、農業資源豐富,全縣擁有“名特優”農產品“三品”品牌306個,東臺大米、東臺大閘蟹是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借助阿里巴巴等電商資源,東臺市特色農產品上行工作成效明顯。
2.富安鄉富安居村淘合伙人賀沈新。春節放假回家,看到家鄉東臺政府正在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開展特色農村電子商務,賀沈新在看到農村淘寶合伙人募集令后,積極參加競選,成為農村淘寶一名合伙人。6.5日開業當天,服務點實現交易額51萬,刷新了農村淘寶服務站開業當天交易額的全國記錄;緊接著6.18年中大促,實現交易額20多萬,全國排名第三,日均30單,日均交易額達1萬多元,月收入保持在1萬元左右。
(三)東臺市電子商務發展對返鄉創業的影響
東臺市農村電子商務雖然起步晚,但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返鄉人員投入到返鄉創業的隊伍中來。東臺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項目以政府引導為支撐,解決了返鄉農民工擔心創辦的企業走不遠的后顧之憂,其次現代農業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給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新的創業選擇和發展平臺;再有東臺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了農村傳統的經濟方式,能更好的發展好農村經濟,增加返鄉農民工的經濟收入。當地政府規劃建設的繽紛東臺網上銷售平臺,為返鄉創業人員創辦的網絡銷售提供了銷售渠道,使產品不出東臺就能走進千家萬戶。
二、東臺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上的困難
據調查,返鄉農民工80%以上都反映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農民工雖然在外積累了一定資金,但還是要依靠貸款和向親朋好友借錢才能使經營項目正常運轉。這也就意味著返鄉農民創業時大多情況都只能依靠小本經營,資金的回籠以及資本的積累比較慢。一旦經營稍有不善,勢必導致惡性循環。創業資金的不足,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已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最大障礙。
(二)綜合素質較低,抗風險能力弱
據統計,在東臺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們外出務工大都是從事重體力、低技術的勞動,整體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偏低。
(三)缺乏品牌的電子商務平臺
雖然繽紛東臺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建立,但由于企業規模小、起步晚、缺乏運營經驗、等客觀原因,目前進展相對緩慢,和周邊地區的電商平臺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除繽紛東臺外,東臺市也相繼出現了門口提、團惠網、愛樂網等平臺,但起步都相對較晚,運營機制不夠完善,而且專業性質不明顯,短期內取得效益較難。
(四)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較低
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視不足,電子商務對促進傳統企業營銷模式創新發展的作用尚未發揮,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覆蓋面積和專業化水平不高。由于軟硬件服務成本,品牌建設需大量投入,但投入不一定產業效意,許多中小企業仍處于觀望和猶豫之中。
三、相關對策建議
(一)魚漁授受,抓好返鄉農民的創業培訓工作
各級政府,鄉鎮政府積極宣傳,做好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統計工作,定期開展創業培訓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在做好科技下鄉工作的同時,要以相關部門作為中間人,積極聯系大企業、大公司的各層管理者對返鄉農民進行言傳身教,提高返鄉農民的管理技能。政府應出面聘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定期對農民工進行思想培訓,創業初期就要豎立起信心,建立‘改想.改拼.改擔當的精神。擺脫貧困的最終方法,在于解放思想。另外,當地勞動就業部門,也應定期組織返鄉農民工,進行某些職業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工的創業技能。
(二)轉變政府職能,促進農民創業組織實現由“小”到“大”的轉變
農民工的創業必須實現由“小”到“大”的轉變。農民工創業組織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微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優勢是靈活、轉型快,但缺點也很明顯:規模小,資金少,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上規模、拓空間、促升級、樹品牌是農民在創業過程中解困的必然選擇。單純地靠農民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政府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特別是基層鄉鎮和社區,要以解決實際困難為核心,重視返鄉農民工的創業。不但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幫助農民,還要做好幫助農民工吸引投資,增加多方位合作的機遇,給農民工創造更大的創業發展空間。
(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基礎配套
1. 4G網絡與無線Wi-Fi覆蓋工程
東臺市相關單位聯合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共同布局TD-LTE和FDD-LTE 4G網絡在全縣的覆蓋,實現城鄉移動通信網絡一體化;聯合三大運營商以及廣電公司進一步推進“寬帶入戶”工程,為農村用戶提供高性價比上網服務。
2. 農村快遞體系完善工程
由東臺市商務局牽頭,通過與東臺郵政、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合作結盟,按照健全農村快遞網絡、整合農村快遞業務的思路,加快物流配送“村村通”(落地送)工程建設,在全縣各主要集鎮設立物流配送分中心,網點通達到所有行政村且配送時效性,安全性,滿意率,鄉下快遞整合量等達到相應的要求。
(四)大力實施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組建專業運營團隊,進一步優化“繽紛東臺”網絡平臺功能,提高運營管理和安全保障水平,確保業務系統的健康安全運營;結合東臺產業特點,依托淘寶、天貓、京東、一號店等網上交易平臺,建設 “東臺館”,為東臺當地農產品網銷提供全方位的運營支撐。
四、總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工返鄉創業是目前社會遇到的普遍問題。各級政府應當認真對待,因為農民工創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及家庭的收入,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消費,對整個社會都將起到和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俊.崔傳義.中國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8,(11)
[2]楊群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研究[J].南都學壇2008,(11):6
[3]唐志祥,周端明.金融支持返鄉農民創業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D], 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