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桐
【摘 要】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員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本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改不僅調整了個稅起征點、稅率,更是首次提出了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增加了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項,標志著我國個稅改革進入了新的篇章。本文在解讀改革背景及修訂意義基礎上,著重介紹新個稅征收模式及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及條件。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稅制;專項附加扣除
稅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個人所得稅更是關乎到每個納稅人的切身利益,個稅的征收與管理一直受到熱切的關注與討論。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居民個人收入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已成為我國財政稅收的關鍵稅種,擔負著調節居民收入分配、優化資源配置的重任。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原來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已不能適應當今國情,甚至出現稅負“貧富倒掛”現象。面對這一現狀,個稅改革呼聲越來越強烈。
2017年,時任財政部長的肖婕同志在解讀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優化稅率結構,完善稅前扣除,規范和強化稅基,加強稅收征管,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功能”。2018年,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建立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黨的十九大要求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對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做出來部署。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員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修訂后的個人所得稅法開啟了個稅領域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模式。隨后,在2018年12月13日,國務院公布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明確了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實施辦法。本次改革聚焦民生領域,緊扣國民訴求,大幅度減輕了居民納稅負擔,是我國個稅征收從分類征收走向綜合征收的重要一步。
個稅改革新亮點:
一、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依據全國人大公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我國以身份證號碼為納稅人識別號,居民個人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單位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個人自行按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年度匯算清繳。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居民個人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做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當年應納稅額。新法明確指出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統稱為“綜合所得”, 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取得前款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
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體現了我國在個稅征管方式上的發展與進步,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有利于稅制公平。
(一)子女教育
我國目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則需要交納學費,但是非義務教育同樣可以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我國子女教育指的是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學前教育包括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的教育。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經父母約定,也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二)住房貸款利息稅前扣除
為了能平衡MID(住房貸款利息稅前扣除)對住房市場、銀行業、財政政策各方面的影響,我國實行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納稅人憑借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下轉第422頁)
(上接第420頁)非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納稅人不得扣除。本次貸款利息扣除是認貸不認房,也就是說即使是第二套住宅,只要是第一次貸款就可以抵扣。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三)住房租賃支出稅前扣除
目前,我國房價較高,人口流動性較大,年輕人收入較低,很大一部分人都處于租房狀態,而這一現象在一線城市更為明顯。結合我國國情,此次個稅改革將住房租賃支出列為專項附加扣除項。根據規定,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根據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進行不同標準定額扣除。如果承租的住房位于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按照每年18000元(每月1500元)標準扣除;如果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以承租市轄區戶籍人口是否超過100萬,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年13200元(每月1100元),未超過100萬(含)的,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需要注意的是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納稅人任職受雇所在城市,無任職受雇單位的,則以其經常居住城市為主要工作城市。如果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則夫妻雙方只能選擇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如果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沒有住房的,可以分別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但夫妻雙方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四)大病醫療支出
為減輕大病居民生活負擔,個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特指醫保目錄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納稅人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但本人、配偶、子女發生的自付部分不可累加,只能分別計算扣除額。
(五)贍養老人專項扣除
隨著我國現階段高齡化、老齡化的的加速發展,使得成年子女納稅人在贍養老人上的開支不斷增加,此次改革考慮到這一群體的生活成本,在《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專項附加扣除又增加了贍養父母。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以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需要注意的是被贍養人需年滿60周歲,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可享受每月2000元的扣除標準;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與兄弟姐妹分攤,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同時需要留存分攤協議。
(六)繼續教育專項扣除
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限額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該證書應該為2019年后取得),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三、增加反避稅條款
本次個稅改革借鑒了企業所得稅反避稅經驗,增加了反避稅條款。條款規定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的、實施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行為的,稅務機關有權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這一條款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居民納稅意識,營造公平、透明、有序的稅收環境。
本次改革考慮到了納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婚姻、家庭情況等因素,有利于體現個稅征收公平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住房、醫療上的支出比例不斷提高,對于這些生計費用的扣除符合稅收的公平原則,也能體現對低收入人群的幫助,增加納稅人對征稅管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吳莉梅. 住房租賃支出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研究[J]. 稅務研究, 2018, 399(4): 124-127.
[2]張倩. 中英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比較與借鑒[J]. 財會通訊, 2018, 14: 126-128.
[3]趙禎祺. 個人所得稅法修改: 個稅改革邁出關鍵第一步[J].中國人大, 2018, 7: 33-34.
[4]劉梓怡. 淺議我國個人所得稅生計費用扣除制度[J]. 稅務研究, 2018, 403(8):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