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楊紅麗 呂婷
【摘 要】南疆地處偏遠,經濟落后,加之宗教、民族、風俗觀念的影響,少數民族婦女婚姻權益保障問題始終較為嚴峻。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的提升,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等多元化的觀念與傳統觀念的沖擊,使得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步入婚姻之后,在自己婚姻權益保障意識及行為上也出現了較大變化。本文以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為調研對象,深入分析其認知及行為變化的原因,從而以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為突破口,提出少數民族婦女在婚姻權益上獲得更好保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南疆;婚姻家庭權益;少數民族女大學生
南疆地區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在當地民族風俗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下,南疆少數民族婦女在婚姻家庭當中的地位普遍偏低。在少數民族婦女當中,步入婚姻是必然的選擇,除非由于女方患有疾病等客觀原因難以出嫁,那么在南疆少數民族,不婚是不被認可的。這也極大程度證明對南疆少數民族婦女權益的保障問題更大程度要落腳到婚姻權益保障方面。其次,少數民族婦女在婚姻權益保護方面的意識和行為也是欠缺的,從訪談結果來看,大部分婦女受到過不同程度的打罵,在家庭生活中的勞務負擔也很重,但是她們認為都是所謂的“小打小鬧”正常現象,婦女對家庭全身心的付出也是理所當然的,比如,按照家人的期待生育、養育子女,承包家庭勞動和家務活動,對“自身權利”的認識較為淡漠,對權利保護的行為途徑就更無從談及。在面對所謂家暴和婚姻家庭中的不公待遇,婦女往往選擇家丑不可外揚的忍氣吞聲,又或者和自己的親人朋友訴訴苦。在家庭活動中,婦女無論是家庭內部事務承擔和家庭經濟收入責任承擔上都與男性對等,但是對于家庭事務的決策上缺存在較少話語權,在已婚之后,婦女對經濟支出比例有明顯變化,用于家庭整體支出占絕大部分,而作為婦女個人需求的經濟支出大大減少,可見,婦女對家庭的付出是極大的。
隨著2015年新疆義務教育從9年提升至12年,少數民族教育程度有了加大提升,南疆少數民族女生也因此有機會獲得更多教育的機會,尤其是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婚姻權益保障的認知和行為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化權益保障意識更加強烈。
一、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婚姻權益保障方面的認知及行為的變化
(一)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婚姻基本權利有更明確的認知
對于享受婚姻權利的認知方面,調研結果顯示,68.75%人選擇結婚自由、婚姻中地位平等。對于有效婚姻的開始,43.75%的人選擇依法登記之后才算婚姻,這組數據表明了大部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受法律保護的有效婚姻形式有了清楚的認識,這對于之前廣泛存在的以宗教儀式或風俗儀式開始和終止婚姻的婦女,在法律權益保障上存在的難題有較大程度的改善。
(二)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婚姻有更強的自主意識
與其父母輩沒有明確理由必須結婚相比,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伴侶、婚姻都有更加明確的要求。對于選擇愛和喜歡的占52.92%,不會被恥笑、傳宗接代的只有2.5%。對于理想的配偶對象選擇尊重和理解自己、和自己一起拼搏成長、疼愛照顧自己和有能力承擔家庭開支的占調查人數的絕大多數。
(三)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明確的措施方法
相比于一般少數民族婦女,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遇到婚姻權益受到嚴重侵害時,選擇向村委會,居委會反應情況和尋求婦聯調解都有42.91%,而到法院請求離婚有22.08%,尋求娘家人和朋友幫助4.16%。說明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權益損害時進行維權的方法途徑比較清楚,當然在調研中,調研對象也明確了嚴重侵害和一般損害的界限,如果是家暴、出軌、遺棄,她們會選擇上述方式,如果是家庭一般糾紛、吵架,她們仍舊更多選擇和伴侶協商、讓家人和朋友介入調解等私力救濟的方式。這樣更反映出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不同的權益受損輕重有更明確認知,在解決方式上也更加理性恰當。
二、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婚姻權益保障方面的認知變化的原因分析
(一)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擇業就業能力的提升
南疆地區整體以農業經濟為主,因此婚姻家庭中,女性對男性的經濟依附性較強。然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少數民族女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知識和技能,有更大可能脫離農業及其他重體力工作,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就業擇業上較之男性沒有明顯的劣勢,四年學習積累的知識和能力有助于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自我能力的判斷和評估上有新的認識。有更強的經濟能力作為底氣,可以使她們在選擇和經營上更加具有主動權。
(二)多元文化觀念的沖擊
南疆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信息相對閉塞,女性的眼界見識往往受到固有的環境影響。家庭、當地文化風俗、宗教觀念以及民族習慣往往成為她們價值觀形成的主要來源。而少數民族女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和校園文化的熏陶,在其三觀樹立形成過程中,擺脫了閉塞單一的家庭教育、當地風俗文化教育,在大學校園,少數民族女大學生能夠接收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和觀念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傳統里面強調女性“母親、妻子”的角色歸屬受到沖擊,加之男女平等觀念深入、法治觀念和維權意識提升,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于自身發展和未來定位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三)更多社交以及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與南疆少數民族婦女相比,高等教育使得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知識水平、人際交往、工作能力、人脈資源各方面都有提高,在解決婚姻問題過程中他們有多種思路、不同的人脈給予他們各種各樣的建議,三觀的轉變使他們婚姻中權益受損害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更具理性思維的少數民族女大學生能夠找到更多合理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往往具有更加開明的觀念認識,隨著對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多,子女在接受教育之后知識、能力以及素養上的變化也會讓少數民族家庭的家長更新觀念,更多尊重子女,在婚姻權益保障問題上父母親人也會給予更多支持。
三、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婚姻權益保障意識行為變化的意義
(一)南疆少數民族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意義重大
接受教育的過程是對南疆少數民族婦女增長知識技能、大開眼界、開拓思維的重要途徑,南疆偏遠閉塞的現狀使得婦女增長能力才干以及突破舊有觀念的方式途徑更為單一,發揮教育功能無疑是一個有效途徑,因此注重宣傳,重視提升南疆少數民族婦女受教育程度,為普及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創造有利條件對南疆婦女地位提高、權益保護意識提升有重要意義。
(三)發揮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對婦女權益保護的引領作用
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意識、行為上的先進性,以及在家庭和社會當中較高的地位應當充分發揮到少數民族婦女權益保護的環節當中。以自身權益保護為榜樣,帶動家庭更新婦女權益保護觀念。學校及基層組織聯動開展實踐活動,為少數民族女大學生深入村落社區開展《婚姻家庭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暴法》等宣傳,形成女大學生自下而上,基層工作人員自上而下婦女權益保護的合力,沖擊舊有風俗和思想,提升南疆少數民族婦女婚姻權益的整體保障水平。
注釋:
[1] 阿勒米熱·塔衣爾.鄉村社會治理視角下維吾爾族農村婦女權益保障研究——基于新疆喀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的調查.經濟師.2018.8
[2] 呂婷,楊紅麗,張蓉.淺議高等教育對南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婚姻權益保障的影響.青年時代.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