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敏
【摘 要】互聯網帶領我們進入到互聯網時代,給政府公信力帶了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挑戰。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有效防控風險和應對挑戰,已然成為當今社會需要重視的課題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網絡輿情的的內涵和特性,分析了網絡輿情與政府公信力之間的內在聯系。旨在結合網絡輿情,來探討如何更好重塑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關鍵詞】網絡輿情;政府公信力;公信力重塑
一、網絡輿情的內涵及特性
1.網絡輿情的內涵
隨著全世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飛躍,網絡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推動著社會各界的探討。網民可以根據自己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不同理解在網絡上發表對熱點事件的情緒和看法。因此,筆者認為,網絡輿情是流傳出自互聯網上的人們內心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收入分配、機會公平等問題的不同看法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后續影響力的一個輿論集合,是社會輿論中有較大的影響力、針對性的言辭和觀念的集合。
2.網絡輿情的特性
(1)開放性。互聯網方便人們表達自己的情感,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更多的人民自主地參與到時事的討論。微博、博客、微信等多媒體的興起,使得民眾發表意見的途徑更多更廣。其中,尤其以微博為主要發布情感意見的有效工具。
(2)自由性。網民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發表個人言論。可以是充滿正能量的言論言語,亦或者是抒發個人郁悶不悅甚至于是不滿憤懣的情緒。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關注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社會情況,了解各種新聞,并且參與討論。網絡的發展,更是帶動了民眾發表言論的自由。
(3)不確定性。網絡是種很特別的傳播信息的渠道,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控制,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公共事件,只要一傳到網絡上,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由于網民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不同學歷層面,參加討論的事件話題也都是很隨性的。網絡披露的信息受傳播主體自身條件約束而帶有主觀情感色彩,存在非理性的言論,缺乏完整性和準備性,一旦傳播,是難以收回的。[1]
二、網絡輿情與政府公信力的關系
1.網絡輿情對政府公信力的積極作用
目前,互聯網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于滲入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政府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收集、分析和研判刺激公眾敏感點的熱點輿情;另外一方面有重點、有針對地采取措施,利用政務門戶平臺及時更新政務消息,滿足公眾知情權,同時加大網絡政務信息公開的程度和加大規范性,提高公共管理者辦事效率,有效監督行政工作。由此可見,網絡輿情在一定程度上對政府行政管理規范起到了積極正面的影響。
2.網絡輿情對政府公信力提出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不僅僅可以使用網絡和手機媒體等方式來獲得自己感興趣的事件信息,還可以借助論壇、微博等網絡媒介來形成一系列網絡小社區,來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看法。進行意見、觀點的交流碰撞,公眾的政治參與熱情空前高漲。這些信息是零星的、隨性的甚至于可能是虛假的,人們為了維護已形成的社區關系或者自身利益,是很容易形成趨同心理的。[2]如何甄別這些信息的真偽就給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戰,政府提煉有效信息就加大了難度。一旦政府無法對網絡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控制,公眾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保障,那就會導致公眾對政府執政能力的質疑,甚至未來都不再信任政府。
三、我國政府在網絡輿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處置問題不及時
生活中很多轉變成網絡熱點的事件其本身一開始可能并不是那么很嚴重的事件,但是因為很多政府官員輕視網絡輿情,他們覺得網絡輿情不會影響政府執政情況。一些官員甚至只會通過控制網絡傳播的渠道,防止消息的發布,并且沒有加大正面知識宣傳,這樣不合理地處理網絡突發事件,最終導致一些小事演變為大事,甚至于引起網絡群體事件,使得政府錯失輿論引導的最佳時期,致使政府公信力受到損害。
2.缺少事前的預警機制
當今時代,網絡的日益發展,導致網絡輿情不斷發展,不斷加大對政府的挑戰。目前,部門政府對網絡輿情還不夠重視,尚沒有建立完善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還有一些官員從內心上就不太重視政府公信力,不能及時使用合適的方法維護和構建政府公信力,更加缺乏應對網絡輿情的方法。最終,導致網絡輿情不斷延伸,對政府公信力造成災難性的負面影響。[3]
四、網絡輿情視角下政府公信力重塑的建議
1.提高信息公開程度
當前,我國公民對于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權利意識亦在增強。所以,我國政府需要堅持信息公開化,公眾在了解了真實的信息后,便會增加對政府的好感度以及信任度。如此,政府在處理公共事務或者發布政策也會順利很多,能夠得到更多公眾的支持和認同,減緩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負面印象,則政府公信力亦會隨之提高。
2.建設完善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政府在提升輿論引導方面的能力時,不僅僅只依靠傳統媒體,還要結合網絡與傳統媒體的各種不同優勢,形成良性互動。政府要充分利用網絡了解輿情,掌握公眾需求和輿論導向。利用自身的權威性,引導政府的網絡信息發布和報道評論,使信息發布、報道評論更加趨向于理智、理性。[4]同時還要積極安撫事件發生時公眾所出現的負面情緒,阻止謠言的傳播,不給別有用心人可乘之機,及時促使事件解決,形成有正向的主流輿論導向,樹立政府的正面形象。
3.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素質
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決定著政府公信力高低。尤其是當今網絡時代,由于公眾的權利意識增加,對政府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服務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提升政府工作人員員的素質,不但要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服務態度,更要加大公職人員的信用意識。切實樹立公職人員為民服務的觀念,這是政府公信力重塑的重要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姜勝洪.網絡輿情的內涵及主要特點[J].理論界,2010(3).
[2]曲升剛.新媒體背景下政府輿論傳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劉毅.略論網絡輿情的概念、特點、表達與傳播[J].理論界,2007.
[4]溫新榮.提升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J].新聞戰線,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