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鑄威
【摘 要】事業單位作為非營利性組織,服務于社會公眾。在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業單位需要以更加完善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提高各項工作的社會效益。從當前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工作中,我們能夠發現許多明顯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會計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工作機制是勢在必行的。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談一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管理;財務
會計管理工作是所有企業、單位向前發展的決定性條件,事業單位也不例外。在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實施后,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適應變化往往需要一定時日,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難免出現問題和漏洞。
一、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問題
(一)基礎建設薄弱
目前我國對于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的指導條例、法律規范還較少,導致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指導和依據,會計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甚至有許多都與我國目前實施的財政管理制度相矛盾,影響了財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由于事業單位自身不具備營利性質,因此財政管理者主動完善財務機制的積極性不高,意識不足,難以對會計管理的方向進行合理把控,最終導致會計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不一致。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導致事業單位的發展受到了制約。
(二)缺乏完善制度
任何一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都需要以完善、精良、合理的制度為前提,會計管理工作更是如此。目前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工作制度存在許多漏洞,例如對資金的使用、登記、審核制度不完善,采購物品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很容易導致資金去向不明,為妄圖貪污欠款的人員提供了可乘之機。再如,記錄的財務信息不全面,不清晰,缺乏條理性,為后期的核對工作帶來了難度[1]。在不完善的工作制度下,財政工作混亂無序,難以體現出實際作用。
(三)機制落實不深入
由于對于各項機制的落實體制還不夠完善,一些已經制定的政策不能有效落實于工作中,完全流于形式。例如,事業單位要求進行成本控制,并編制完善的預算,但實際落實情況卻并不理想。再如,單位要求加強風險防范,但財務人員由于認識不到事業單位面臨的財務風險,而只能被動的開展問題出現后的工作,財務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都不足。在這一背景下,任何有效的制度都失去了作用。
二、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會計的思考和建議
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需要從財務工作的現存問題出發,多方面入手,提高針對性和細致性。根據上文中提到的常見問題,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重新制定完善的財務工作制度
要按照我國出臺的相關政策、要求,規劃好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并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制度的基本內容應包括:1.加強預算管理。盡管事業單位沒有社會競爭壓力,也不追求經濟利潤,但同樣要以最低的經濟投入,獲得最高的工作成果。目前許多財務人員還缺乏這一意識,需要在這一方面制定出更加規范嚴格的制度;2.加強風險管理。開展財務工作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否則很容易受到社會經濟變動的影響,出現財務危機。目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有很強的滯后性,缺乏主動性,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不足,因此也要從這一角度完善制度;3.細化管理。為了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到了實處,從根源上杜絕貪污等違法行為的出現,必須對資金進行細化管理。從這一角度制定的管理制度要精細化、全面化,要求詳細記錄資金的來源、去向、使用情況和明細,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要經過審核并登記,事后對照[2];4.責任細分。要對現有財務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職責的劃分,以便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疏漏時都能明確責任人,這樣的制度有助于提升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當然,有了完善的制度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監督制度的落實情況,否則是毫無意義的。管理工作者要加強監督和獎懲,要求各崗位人員嚴格依照制度開展工作,使有效的工作機制切實推動事業單位的發展。
(二)以績效管理增強工作積極性
為了徹底改善目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被動的工作態度,提升其主動服務意識,應落實績效管理措施,提高各崗位人員工作積極性。要成立績效管理工作小組,對財務人員節省成本、規避風險等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定,進行工作評價。人員的晉升、薪資的調整以績效考核為依據,這樣才能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落實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力度,使資金的收支更加透明,也能在各崗位人員更高的工作積極性下提高財務工作成效。
(三)不斷融合新的工作力量
事業單位需要不斷向前發展,財務工作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因此無論是設備、技術還是人才,都需要不斷注入新力量,提升財務工作活力。目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的年齡偏高,盡管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但開展工作的模式相對固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因此,會計管理工作的一大重心就是不斷選拔新的人才,培養年輕力量,借鑒一些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與此同時,還要對內部的工作設備進行及時更新,提高財務工作的現代化水平。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單位內現有的固定資產,要做好統計工作,在出現損壞或需要更新時上報,避免重復采購和浪費,從中節約資金[3]。
(四)強化內部控制
現階段,我國對事業單位財務預算審計、執行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導致一些長期存在于預算、收支、經費利用等方面的問題開始暴露,會計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以避免問題的進一步加劇。內部控制除了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責任制度并嚴格監督落實外,還需要領導者、管理者做好帶頭作用,帶動制度的執行,深入落實財政制度改革。
(五)重視會計核算管理
會計核算是將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統計、核算及反映,完善的會計核算將使一切徇私舞弊行為無所遁形,是資金得到合理利用的根本保障。應建立定期盤點、對賬制度,將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情況詳細的記錄在案,將明細詳細的反映在賬簿中。我們需要意識到,將各項財務權利集于一人之身,很容易在職務的便利下進行違規操作。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要合理進行職務與職能的劃分,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獲得其它崗位人員的授權才能繼續開展。一旦出現問題,所有的經辦人都要承擔責任。
三、結語
總之,社會經濟制度、財務制度都在改革,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模式也需要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而更新,推動單位的向前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需要以更具針對性和完善的會計管理制度及手段解決。在未來,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還將面對更多挑戰,這需要管理者以新的思想、手段、制度,規范財務工作各環節,應對好新出現的問題,推動事業單位與社會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明.淺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J].中國科技投資, 2017(18):196.
[2]周彬.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J].山東工業技術, 2018, No.267(13):230.
[3]龐飛.試論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J].現代經濟信息, 2013(20):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