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隨著路橋施工范圍的不斷擴大,所遇到的復雜地質情況也逐漸增太多,從以往的路橋施工來看,軟土地基的現象比較多見,做好軟土地基的處理工作對路橋施工質量和使用壽命的提高有著一定影響。文章主要對軟土地基的特點和危害進行分析,并探討常見的幾種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關鍵詞】路橋施工;施工技術;軟土地基;地基處理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路橋工程建設仍在以一個穩步的速度向前發展著,為人們的出行條件做出了更高效的調整與改變。但由于軟土地基本身的特質不夠穩定,給道路橋梁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嚴重情況下導致交通事故等損失慘重的后果。故此,在路橋工程的施工問題上,務必意識到堅固地基是基礎的施工理念,積極尋找有效處理軟土地基的方法,發揮軟土地基對路橋建筑的支撐作用,從而在整體上提高路橋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
一、路橋工程軟土地基的主要特點
軟土地基主要就是指結合建設部軟土地質勘察規范標準,天然水含量不超過液限、符合孔隙比值不超過1.01,然后主要是以灰色為主的細小顆粒土質。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出,軟土地基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特點:第一,抗剪強度比較低。這種抗剪強度與加荷速度、排水固結條件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排水情況下,軟土地基的固結程度和抗剪強度通常呈正比,如果固結程度降低,那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同樣會跟隨著降低;第二,壓縮性強。軟土地基的壓縮性會隨著液限、天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這正是軟土地基承受較大荷載發生變形的主要原因;第三,穩定性差。在天氣比較惡劣的時候,軟土地基會出現自然沉降的情況。同時在工程投入應用后,也會因為各種荷載而出現不均勻沉降。所以軟土地基時常被路橋施工人員當成是一種重要的病害。如果不處理好這種病害,那將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1]。
二、軟土地基對路橋施工的影響分析
2.1路面的侵蝕影響
部分路橋施工企業在實踐中由于對軟土地基科學處理不夠重視,且相應的處理工作開展缺乏針對性,導致路橋施工中路面受到了侵蝕影響,間接地加大了路橋施工問題發生率。某些路橋施工作業進行中,由于碎石、水泥等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天氣因素的影響,且軟土地基處理工作開展不及時,致使雨水沖刷影響下對路面質量產生了潛在威脅,引發了路面侵蝕問題,給路橋應用效果造成了不利影響;另外,一些路橋施工企業在實踐中由于對軟土地基產生的影響考慮不充分,且在路面施工中受到了腐蝕性材料的影響,且在自然降水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降低了道路橋梁路面施工水平,導致其質量方面缺乏保障。
2.2沉降問題
伴隨著梅雨時節的到來,因為降水量的驟然增加,此時,最容易發生軟基沉降現象,如果沉降面積較大,就會對周圍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線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3路面的硬化
在實施路橋施工計劃的過程中,受到軟土地基處理不科學的影響,會出現路面硬化問題,給路橋施工質量水平提升中帶來了制約作用。具體表現為:第一,路橋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其材料存在質量缺陷、混合比控制不當等,導致路面出現了膨脹及沉陷現象,進而會引發路面硬化問題,降低了路橋施工安全水平;第二,受到路面硬化的影響,致使路橋施工效益及質量缺乏保障,會給其應用過程中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加強軟土路基處理技術使用,給予路橋應用中的安全性能優化相應的技術支持[2]。
三、路橋施工技術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3.1置換處理方法
置換處理軟土地基的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將軟土用優質的土壤置換掉,當路橋施工遇到軟土地基時,簡單又不失靈活地將軟土挖掘出來,這里的開挖方式采用專用的施工機器,隨之將挖空的地方用強度超出軟土、壓縮性能較好的砂石等作為軟土代替物。當然,這些軟土代替物也需要有較好的水滲透力,從中心向兩邊填滿,填充的厚度大致在15厘米。在完成優質材料代替軟土的工序后則需做好壓實工作。只有充分擠壓,才能把不必要的水分排除出來,順利把土替換進去。如若是人工壓實,還需要加強對土的強度保障,毫不松懈地進行反復測量,避免人工上的疏忽。這種置換處理方法較為簡單,在表層的路基上使用較多,適用的深度范圍在5米以內,即適用在路基較低的施工中,從而有效控制軟土地基的沉降值,實現路橋建筑的穩定。
3.2強夯處理技術
這項技術在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中屬于比較成熟的技術,在路橋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該項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通過高空中重物下降所形成的重力作用來壓實軟土地基,以此來有效的降低軟土地基的壓縮性,減小土質間的縫隙,同時這樣還能夠極大的增強軟土地基的承受力,改善其性能。強夯處理技術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其能夠影響到深度高達十米左右的軟土地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路橋工程易變形的問題。不過這項技術也存在著以下難以避免的缺陷,例如重物下降會形成較大的振動,所以必須得通過隔音墻或者是隔振溝等來降低振動所帶來的影響。
3.3水泥攪拌樁
水泥攪拌樁: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機械攪拌作用將固化劑和軟土形成具有整體性、水穩性和一定強度的水泥加固土,從而提高復合地基承載力。優點:無需固結時間,地基強度明顯提高,施工工藝成熟,造價低。缺點:水泥攪拌樁處理深度有限,粉噴樁處理深度不宜大于12m,漿噴樁處理深度不宜大于20m。同時由于受樁身強度限制,采用攪拌樁處理軟基時填土高度不宜過高,對于填土高度較高的路段,加固后路基復合地基難以滿足要求,同時對于軟基厚度超過理想處理深度的成樁困難[3]。
3.4加載法
加載法即在進行施工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預防由于填土造成的沉降、塌陷等問題,增加地基強度。但是增加地基強度的方法有很多,目前為止施工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降低地下水法。在施工之前會對周圍環境進行檢測為了防止有地下水經過。地下水流經建筑物時會引起建筑物地基的改變是土質軟化,從而減弱地基的穩定性及其硬度,導致建筑物出現傾斜坍塌等現象引起交通事故,影響人的人身安全。在調查環境時如果發現地下水應當及時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壓實地基并打入鋼板樁進行固定。第二,填土加載法。在施工完成后,路表面一般會有一些殘留的量此時需要用填土加載法進行控制,保證地基的穩定。
3.5加筋路基法與化學加固法
所謂的加筋路基法,是指將抗拉能力高的土工合成材料應用于軟土地基土層中,進而運用土顆粒位移與拉筋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使得土體與加筋可形成穩定性良好的整合,實現對路橋施工中基礎結構變形穩定的有效應對。同時,應在化學加固法的支持下,通過對水泥、石灰等化學物質的科學使用,實現對軟土路基的加固處理,且在塑料排水板施工技術的配合作用下,可實現對路橋施工中軟土地基方面的排水處理,改善其應用中的處理狀況。
四、結語
綜上述所,在路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軟土地基的實際情況,提出適當的處理意見。在施工過程中,要重點提升軟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載力,做好排水處理工作,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嚴格按照軟土地基處理的相關程序和規范進行,從而提高軟土地基的密實度,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在保證路橋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延長路橋使用壽命,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條件。
【參考文獻】
[1]楊寶成.淺談路橋施工技術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法[J].四川水泥,2016(10):249-249.
[2]項磊.淺談路橋施工技術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法[J].山西青年,2016(11).
[3]劉金波.淺談路橋工程中的軟土地基施工[J].科學技術創新,2011(20):294-294.